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古代科舉中進士人數和和現在清華北大的錄取作對比,哪個難度更大?

2014-09-28新聞

從體制上講,小學生對應青衣/童生,初中生對應附生,高中生對應貢生(國子學)、廩生(府州縣學)、增生(府州縣學),大學生對應舉人,本科畢業持學士學位大致是進士及第、本科畢業大致是進士出身、專科畢業大致是同進士出身。

廩生/增生:府學40、州學30、縣學20,萬歷初有147府、200州、1158縣,合計廩生35040人。增生數量和廩生差不多,只是京府(順天府/應天府)為60人,也就是35080左右。

貢生:府學一年兩貢、州學兩年三貢、縣學一年一貢。因鄉試有乙榜,副貢為舉人數量的1/5,因此貢生數量約六千人(三年)。

舉人數量涉及解額分配問題,萬歷元年解額:兩直各135人、江西95、浙江福建湖廣各90人、廣東山東各75人、河南80人、四川70人、陜西山西各65人、廣西55人、雲南45人、貴州30人,合計1195人(三年)。

院試科考後應舉生員(秀才)約七萬人,鄉試錄取率約1.7%,和985錄取率差不多。每屆科舉錄取(進士)人數約350人,錄取率29%

院試的難度主要在歲考,想成為廩生、增生的難度比較大(歲考一二等、有廩生/增生缺額);科考的難度則不大,廩生、增生、貢生都很容易成為應舉生員(秀才)。

科舉的難度主要在鄉試,想獲得解額、成為舉人的難度比較大;會試的難度則不大(殿試一般不會落榜)。

明朝,監生歷事(國子監選人實習)、進士經朝考後附翰林院深造(庶吉士)或進六部見習(觀政進士)均為正途出身。

監生歷事考核上等送吏部附選、中等再令歷練(延長實習期)、下等回監學讀書。因歷事監生的編制為選人(吏員),地位較科舉出身的進士低不少,至正統三年監生歷事制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