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布局千億級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廣州開發區如何「飛」在前面

2023-12-29新聞

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低空經濟」正蓄勢高飛。

年末,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迎來重量級收官之作。12月28日,2023年第四季度重大計畫集中簽約竣工投試產暨億航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全球商業首飛演示活動,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成功舉行。

億航Ep16-S無人駕駛航空器全球商業載人首飛演示活動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李劍鋒 攝

當天,111個重大計畫竣工投試產,包括低空經濟在內的21個重大計畫集中簽約。與此同時,【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低空10條」)及政策實施細則同步釋出,進一步從政策層面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從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要「發展低空經濟」;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再到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明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已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近期,廣東省正研智庫咨詢服務中心副主任林仲豪博士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低空經濟已經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時期,且由於其涉及範圍廣,技術創新面寬,產業鏈較長,所以它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

眼下,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搶抓低空經濟優勢產業,以「創新引領、場景拓展、產業集聚、建圈強鏈」為核心思路,加速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據廣州開發區經濟和資訊化局局長雷敏介紹,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已集聚低空經濟領域企業50家,年產值/營收規模約130億元,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13家,單項冠軍3家,上市企業9家,涵蓋研發設計與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整合、套用與服務等環節,產業鏈條較為完整。

可以預見,「天空之城」的想象正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加速成為現實,空中交通將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構建三維立體交通體系

12月28日,廣州碧空如洗,陽光明媚。上午11時,由億航智慧裝置(廣州)有限公司(下稱「億航智慧」)自主研發的Ep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搭載著乘客,從中新廣州知識城的九龍湖廣場騰空而起,環湖飛行一圈後,穩穩降落,完成了它的商業首飛演示。

「飛行很平穩」,作為此次商業首飛演示的「乘坐第一人」,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顧曉斌激動地分享自己的乘坐體驗。

Ep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進行商業首飛演示。饒峻源 攝

短短5個字的飛行體驗背後,是研發人員無數個日夜的攻堅克難。億航智慧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胡華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這款飛行器采用的是多旋翼8軸16槳設計,且出於安全性考慮,飛機的每一個部件,每一個零部件都做了冗余設計。「無論是飛控系統也好,電池系統也好,在飛行過程中一旦出了故障,都有其他的部件對它進行備份,這是很不一樣的設計點。」

胡華智稱,這是一款「純無人駕駛」航空器,飛機上不需要駕駛員,也不需要安全員,更無需乘客做任何操作。

今年10月13日,該航空器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合格認證的載人eVTOL航空器,正式具備了商業營運資格。

「在航空圈任何一台飛機,如果想要做商業化營運,型號合格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關卡。」胡華智告訴澎湃新聞。在攻克「最大關卡」的兩個月後,該航空器又於今年12月成功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標準適航證。

作為全自動的無人駕駛,在無人駕駛過程中需要由機器來判定這些故障事件,而這些設計無論是從故障本身,還是從飛行的邏輯上來說,都需要大量的經驗和摸索。

胡華智計劃,未來將Ep16-S發展成空中出租車,推動交通方式從一維向三維轉變,助力廣州打造「天空之城」。

「在路面一維交通體系裏,隨著車輛的增多,堵車是必然的;而在三維的交通體系中,也就是我們目前所說的低空經濟,它在空中一定需要有序的管理,這樣才能更加安全。」胡華智說,億航智慧將基於自身的飛機,推出「打飛的」APP,推動低空飛行器成為公共交通網路的組成部份,「當達到這個階段,‘飛的’就成為了每一個普通人真正的常規出行方式,我相信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與胡華智觀點類似,程星通訊的戰略發展總監胡登玲也表達了對「天空之城」立體交通的暢想。

胡登玲認為,隨著地面經濟發展成熟後,會由地面經濟向空中進行延伸,即由平面經濟向空中立體交通的轉變。「像無人機就是從一個小範圍到大範圍分階段發展的。空中立體交通的發展,其實也在分階段推進。」

程星通訊是廣州開發區一家服務於低空經濟的企業,為高低空飛行裝置提供強有力的衛星通訊保障。李劍鋒 攝

事實上,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三維立體的「天空之城」雛形已現。

目前,廣州開發區已在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文旅方面開辟測試了5條航線。尤其是在空中文旅方面,廣州開發區開啟首條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觀光航線,並將建設十多個站點。在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九龍湖廣場的無人駕駛航空器起降點,未來遊客可以從這裏出發,沿著九龍湖廣場-逕下奈米小鎮、九龍湖廣場-何棠下飛行營地、九龍湖環線三條示範觀光航線飽覽知識城的美景。

「低空10條」釋出,最高獎補3000萬

在Ep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實作商業化首飛演示的當天,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同步釋出「低空10條」及政策實施細則,圍繞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適航航空器獎勵、標準制定獎勵、核心技術產業化扶持、示範套用場景扶持、重點計畫扶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惠企舉措,優質計畫最高可獲3000萬元補貼。

據廣州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單寧偉介紹,「低空10條」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力度最大、低空經濟產業鏈條覆蓋範圍最廣的專項支持政策。「我們以打造未來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目標,‘低空10條’專項扶持政策將有效促進低空產業快速發展,全力打造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廣東省正研智庫咨詢服務中心副主任林仲豪博士則表示,相關政策的出台體現了在低空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為政府的作用。

「我想,相關政策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低空經濟發展釋放了更多政策紅利,更容易增強企業家和市場對發展低空經濟的信心。同時透過政府的引導和牽引,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及風險投資來加持低空經濟,從而有力地提升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低空經濟質效。」林仲豪認為,這不僅能實作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可以調動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

政府搭好了台,重頭戲還得看企業。

「眾人拾柴火焰高,產業的戲一定不是獨角戲。」用胡華智的話說,在低空經濟這個領域,需要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力,「大家一起唱,才能唱好這台‘大戲’」。

中雷電科就是這樣一家位於低空經濟產業鏈上的企業。企業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公司自2016年成立後,一直專註於相控陣微系統的研發,而該系統適用於包括低空經濟在內的眾多經濟領域。

「我們之前也考察過別的地方,但我們覺得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更合適。無論是企業的人才政策還是整體的扶持政策。」他還表示,這裏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很多科技型企業,而這些企業可以帶來一定的上下遊供應鏈優勢。

他具體舉例道,在低空經濟發展的形態下,吸引更多的上下遊企業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推動產品的生產與升級。「像我們上遊可能是做芯片的,做元器件的,當然也有做結構的;下遊的企業它有可能是做雷達的。總之,上下遊的聯動,對於企業或者說對整個產業鏈的推動都是有價值的。」

有誌企業+有為政府,打造「天空之城」

粵港澳大灣區數位經濟研究院(IDEA)近期釋出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至5萬億元。

而根據摩根士丹利、德勤等機構預測,到2040 年,eVTOL在全球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52%為貨運物流,46%為城市載人,3% 則將套用於城際通航和特種市場。

種種數據表明,低空經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角逐的新領域。

為搶灘新藍海,【廣東省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依托,突破無人機專用芯片、飛控系統、動力系統、傳感器等關鍵技術,做大做強無人機產業,推動在物流、農業、測繪、電力巡檢、安全巡邏、應急救援等主要行業領域的創新套用。

作為廣州低空經濟先行先試的創新強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在低空經濟領域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除了Ep16-S無人駕駛航空器的橫空出世,這裏還湧現了諸如旅航者X2「飛行汽車」此類的一大批高品質低空科技成果。

植保無人機套用於智慧農業。廣州黃埔區委宣傳部供圖

林仲豪認為,發展低空經濟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主要有四大意義。第一,可以為產業創新發展拓展新的空間;第二,有利於推動產業升級;第三,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第四,由於低空經濟對技術創新的訴求較高,所以發展低空經濟可以提高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科創能階。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現在的頭部企業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具有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力,但這類企業數量較少」。對於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布局,林仲豪建議,當前首先要做到基礎設施先行;從中長期來看,則需要按照廣東的20個新興產業技術來把低空經濟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同時在產業空間布局上要把協調高效執行的低空經濟產業基礎作為一個目標,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高端智慧飛行器制造產業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高地。

他還提出,在這過程中,政府要引導產業發展,特別是對未來產業進行謀篇布局,部署新賽道的發展,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激勵作用。

澎湃新聞了解到,早在2022年9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就引入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無人機系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及多項國內外認可資質的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成立廣東賽寶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寶新天地」),統籌完善基礎設施和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打造「N個配套設施+1個平台」,即統籌建設若幹個低空飛行器起降點、低空監視設施、無人機自動值守機庫等低空飛行地面基礎配套設施。

賽寶新天地的低空綜合服務平台。宋昕倩 攝

賽寶新天地副總經理陳濤認為,載人航空器是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著力點。「立足載人,這裏有一些很著名的企業,除了億航集團以外,還有小龍匯添、廣汽等。結合飛行汽車的研發,我認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可以把載人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亮點做起來。」

胡華智則表示,對企業來說,當下和未來都要保持很強的創新力,要不斷地投入研發,在這方面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

有誌企業攜手創新,有為政府保駕護航,低空經濟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隨著低空監管體系和政策的成熟,擁有新材料、半導體、通訊、傳感器、無人機、汽車等相關產業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在低空經濟領域形成「雁陣」,以產業積聚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將「天空之城」的未來圖景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