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台灣地區選舉正式開始僅剩下不到24小時的時間,這是中國的一場地方性選舉,但由於台灣問題比較敏感,因此這次選舉格外受人關註。在這最後關頭,有關各方都要表態。近日,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表示,如果自己當選,大陸有機會檢討對台政策。
中國大陸目前的對台政策是什麽呢?經濟上,透過ECFA等兩岸經濟協定,持續向台灣方面讓利;文化上,努力促進兩岸交流;軍事上,盡力維持兩岸和平,透過軍演和戰備巡航來震懾島內「台獨」分子。
總體來說,中國大陸依然堅持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解決台灣問題的主要方式,不斷向台灣釋放善意。
賴清德如果當選,的確有機會讓大陸改變自己的對台政策。賴清德是什麽人物,是一個自稱「台獨工作者」的活躍分子,是一個靠著美國支持而招搖過市的敗類。
如果賴清德當選,那麽將會繼續執行蔡英文時期的兩岸政策,不斷「以武拒統」,對抗大陸、曲解大陸的善意,阻礙兩岸民眾交流,將兩岸推向兵兇戰危的境地。
大陸的各項對台政策,可以說是充滿了善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賴清德這樣的「台獨」分子還被推上台,那的確可以證明,台灣島上的「台獨」分子對大陸的善意並不領情,甚至還會把這種善意看作是軟弱。
與此同時,也可以證明,台灣部份民眾被民進黨的宣傳機器蒙蔽很深,無論大陸對台灣民眾多好,他們都能想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的確有可能改變目前的對台政策。
事實上,目前這些政策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轉向。2023年12月份,中國大陸已經宣布中止ECFA中12項石化業稅目產品的關稅減讓;到了今天,大陸商務部再度表示,正在研究進一步采取中止ECFA中對農漁、機械等產品的關稅減讓措施。
ECFA,全稱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是馬英九在位期間兩岸簽署的最重要的合作協定之一。
這個協定的原則是兩岸互惠互利,但在實際過程中,卻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大陸對台灣的單方面讓利。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地區違反協定,對大陸采取單方面的貿易限制措施。根據商務部的調查結果,台灣地區禁止進口大陸產品的數量為2509項,更可氣的是,這些被禁止的商品,台灣地區只禁止中國大陸,而不禁止其他地區進口。
正是這種完全不負責任的做法,帶來了台灣地區的經濟繁榮,讓台灣地區挺過了過去十幾年間幾次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危機。
理性的人都知道,台灣地區的經濟體量完全不能與大陸相提並論,他之所以能在與大陸的貿易中占這麽多的便宜,原因只有一個,他就像是中國大陸寵壞的孩子,只知道要錢而不知道感恩。
是中國大陸的懷柔政策,讓台灣地區有些人覺得大陸也不過如此,同時也助長了「台獨」分子的囂張氣焰。
數據顯示,2022年台灣地區的貿易順差總額達到了519億美元,這對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來說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但再細看你就會發現,台灣地區與大陸之間的貿易順差超過了1500億美元。
也就是說,台灣地區對大陸之外的地區貿易逆差在1000億美元左右。靠著ECFA,台灣地區幾乎以零成本獲得了大陸這個超級市場,但卻以各種手段阻止大陸商品進入台灣,這樣的操作,台灣地區對大陸能沒有巨額順差嗎?
這樣的成績單,被島上的「台獨」分子拿來反復利用,當作台灣經濟很強、台灣不需要依靠大陸也能過得很好等謬論的論據。
部份台灣地區企業家,例如郭台銘,甚至還大肆宣揚富士康拯救大陸經濟發展、為大陸帶來就業等奇談怪論。
如果賴清德這次當選,那麽這種情況就極有可能發生改變,台灣有些人應該清楚,中國大陸就是一個脾氣和順的大家長,台灣就像一個會哭會鬧的孩子,但什麽事情都有個限度。
面對貪得無厭的台灣當局,中國大陸也會調整自己的對台政策。有意思的是,在大陸決定對ECFA進行調整時,台灣島上有些人不斷攻擊大陸,指責大陸「介選」,但誰敢說一句:ECFA停了就停了,大陸有什麽了不起?
其實島上的「台獨」分子非常清楚ECFA的重要性,清楚它對台灣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台灣的經濟發展,不是什麽「自身努力」,而是背靠祖國大陸這個有著超強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試問世界上還有哪個經濟體,能得到大陸單方面照顧這麽多年了。既然台灣島上有些人不領情,硬要把賴清德這個「台獨」分子推上台,那就不要怪大陸對那些分裂祖國的人下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