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023年好萊塢「五大」:哪些電影虧了,哪些電影大賣了

2024-01-01新聞

北美地區是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也是檢驗一部好萊塢電影成敗的主戰場。一般而言,固定釋出北美電影市場票房數據的機構首推兩家:網站Box Office Mojo主要從各家發行商自己手裏收集統計他們上報的數據;而專事各類數據收集、分析的媒體公司Comscore則從影院方收集每日票房數據,也是美國媒體報道票房數據時的主要信源。

按慣例,Comscore的年度報告要在新年的第一個周二,即美國當地時間2024年1月2日才會釋出,不過據說2023年北美總票房基本就落在90.3億美元至90.5億美元之間。至於Box Office Mojo,因為時間差的關系,目前該網站上的2023年北美票房數位暫時還停留在89.00150499億美元,不過相信幾天之後,也會有進一步的更新。

「芭本海默」

回顧2023年的北美電影關鍵詞,首推「芭本海默」:兩部內容、型別毫不相幹的商業大片,不巧在同一檔期迎頭撞車,結果不是此消彼長,而是成功一同點燃了觀眾的熱情,成為2023年的現象級電影盛事。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的【芭比】最終憑借6.36億美元的成績,成為2023年的北美票房冠軍,而環球影業出品的【歐本海默】以3.26億美元位列北美年度票房榜的第五位。

兩部作品的成功,各有各的原因,但歸納起來,都不外乎拋棄套路、凸顯新意這一條。再加上環球影業出品、以5.74億美元排名北美年度票房榜第二位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這三部作品都可以說是具有很高的原創價值。

雖然【芭比】來自全球聞名的人氣玩具,【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基於無人不曉的同名電子遊戲,而【歐本海默】的主人公也早已因為原子彈而載入史冊,但它們其實都不是什麽續集電影,也不是什麽舊電影的翻拍作品,能夠吸引觀眾買票進場,靠的是實打實的原創故事和設計。

【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劇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2023年的一大堆票房失敗的大片,幾乎清一色的續集和系列作品。除了已徹底讓觀眾審美疲勞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之外,【印地安納瓊斯5】和【碟中諜7】也都沒能獲得讓人滿意的票房成績。

2023年的北美總票房肯定是自疫情顛覆電影行業以來北美票房最高的一年,遠好於2022年的74.6億美元和2021年的45.6億美元。但是,這樣的成績,並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歷史上,北美票房從2009年開始就每年都穩定超過100億美元,而且由2015年開始,這個數位更是每年都超110億美元。疫情之前的2019年,北美電影票房成績雖已開始受到串流媒體市場的嚴重擠壓,但全年票房仍能輕松達到114億美元。

光看表面,原因似乎主要在於好萊塢電影公司每年發行的電影數量越來越少:2023年全年只有88部電影大規模上映,而票房達到105億美元的2019年則是108部,多了足足20部。然而,真要說起來,即便2023年再多20部新片,就一定能保證全年票房就會多出20億美元嗎?誰敢說這20部影片就能平均每部獲得一億美元的北美票房呢?

【芭比】和【歐本海默】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說服大家掏錢買票,是因為那是只有在大銀幕下觀賞才能體會到其光影之美的作品,臨近年底成為票房黑馬的【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也是一樣道理。在串流媒體服務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飽和)的2023年,究竟有多少部電影在觀眾看來,是必須要去電影院裏體驗的,以下我們將按好萊塢五個大廠的勝負榜來看個究竟。

環球影業

勝:【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5.75億美元)、【歐本海默】(3.26億美元)、【玩具熊的五夜驚魂】(1.37億美元)、【梅根】(0.95億美元)

負:【速度與激情10】(1.46億美元)、【雷恩飛】(0.17億美元)、【得墨忒耳號的最後航程】(0.13億美元)

按電影公司來看,2023年榮登北美票房榜冠軍寶座的是全年獲得19.3億美元的環球影業。憑著【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歐本海默】等賣座片,環球占據了約22%的北美票房份額,以微弱優勢壓倒迪士尼,自2015年以來首度奪魁。

【歐本海默】劇照

2023年北美最賣座的前五部影片中,環球占據了兩席。此外,耗資只有1200萬美元的創新驚悚片【梅根】也獲得了近億美元票房,而【玩具熊的五夜驚魂】則將2000萬美元的成本,轉化成了1.37億美元票房,它們堪稱2023年最富價效比的兩部電影。

當然,環球在2023年也有失手之作,【速度與激情】系列拍到第十部已是疲態盡顯,而制作成本倒是越來越高昂,達到了駭人的3.4億美元,將環球全年的紅利抹去了不少。

2024年,環球會有【功夫熊貓4】【神偷奶爸4】等作品上市,還是有機會蟬聯冠軍。

迪士尼

勝:【銀河護衛隊3】(3.59億美元)、【小美人魚】(2.97億美元)、【瘋狂元素城】(1.54億美元)

負:【驚奇隊長2】(0.84億美元)、【印地安納瓊斯5】(1.74億美元)、【星願】(0.61億美元)、【幽靈鬼屋】(0.68億美元)

2023年是迪士尼的百年誕辰,本該是值得慶祝的一年,各種紀念電影、書籍和活動也都早早安排妥當。不過,年底出爐的整體商業成績,卻讓2023年成了「米奇老鼠」跌落神壇的一年。

自2016年的全年票房占比26%開始,迪士尼在過往幾年裏,靠著旗下漫威和皮克斯等拳頭產品,成了好萊塢的唯一霸主;最巔峰出現在2019年,票房占比達到33.3%,全球排名前十的10部電影中有7部是迪士尼出品,而且每部電影的票房都超過了10億美元,將其余幾家好萊塢大廠徹底拋在身後。

不過,新冠降臨,一切戛然而止。疫情三年,迪士尼的票房份額分別只有11%、20%和18%。不過,當時因為有院線閉門和拍攝停工的外在因素存在,迪士尼的票房下降,多少還可說是非戰之罪。到了疫情終結的2023年,迪士尼的票房占比仍然只有16%,那就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最嚴重的問題自然是漫威電影宇宙的持續低迷。從年頭的【蟻人3】到年末的【驚奇隊長2】,全都失去了過往的吸睛特質,後者甚至還成了漫威電影史上票房最差的一部,讓迪士尼執行長鮑伯·艾格都承認,之前這一階段,他們確實犯下了只重數量、忽略品質的大錯。同時,這也再次警醒對手,在好萊塢從來就沒有什麽萬靈藥,觀眾口味瞬息萬變,坐吃老本、固步自封註定只能走向死路。

【銀河護衛隊3】海報

整體而言,全年北美票房前十大中,迪士尼仍然有【銀河護衛隊3】排在第四、【小美人魚】排在第六、【蟻人3】排在第八,仍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假象存在。但剔除疫情特殊情況的三年之外,這也成了自2014年以來,迪士尼第一次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的全球票房能超過10億美元大關的一年。

當然,迪士尼的優勢,在於過去數年中透過兼並獲得了大量優質資產。原本屬於好萊塢六大廠行列的20世紀福斯在被迪士尼收購後,更名為20世紀影業,其票房也被計入迪士尼集團一起評估。2023年,他們發行了【櫃魔】【威尼斯驚魂夜】和【AI創世者】三部作品,再加上【阿凡達2】在2023年年初的上映,共獲得約4億美元北美票房。算上這部份的話,迪士尼占了北美全年票房的約21%份額,排在第二位。

華納兄弟

勝:【芭比】(6.36億美元)、【修女2】(0.86億美元)、【巨齒鯊2】(0.82億美元)、【旺卡】(1.43億美元)

負:【閃電俠】(1.08億美元)、【藍甲蟲】(0.72億美元)、【沙贊2】(0.57億美元)、【海王2】(0.85億美元)

坐擁2023年北美票房最高的【芭比】(該片還以14.4億美元票房成績榮登年度全球票房冠軍的寶座),華納卻沒能成為2023年的北美票房冠軍企業,僅以14億美元、約15.24%的份額排在第三位,原因恐怕只能歸咎於DC超級英雄漫改電影一部比一部糟糕的票房成績。

【芭比】劇照

除【芭比】之外,華納2023年在恐怖片【修女2】、合家歡電影【旺卡】身上也都嘗到了不小的甜頭。不過,他們為【閃電俠】【藍甲蟲】【沙贊2】和【海王2】這四部DC作品共投入約6.6億美元的制作成本,結果四部電影的全球票房總收入還不及2016年的一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8.74億美元)。

2024年,華納會有【沙丘2】【哥斯拉大戰金剛2】【小醜2】等作品問世,有希望扳回一局。

索尼影業

勝:【蜘蛛人:縱橫宇宙】(3.81億美元)、【伸冤人3】(0.92億美元)

負:【傻錢】(0.13億美元)、【逃出白堊紀】(0.32億美元)

在天下大亂的2020年,索尼影業曾一度成為北美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獲得兩成以上市場份額。之後的2021年,他們也繼續排在前列。不過,進入一切稍回正軌的2022年,索尼的市場份額已退居到了第五,2023年的情況則比敬陪末座的派拉蒙稍好一些,不到10億美元的全年票房占據約11%的市場份額。

【蜘蛛人:縱橫宇宙】劇照

疫情三年,索尼每年發行的作品都在十六七部上下,2023年則上升到了27部,遠多於其余任何一家好萊塢大廠,基本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6月上映的動畫電影【蜘蛛人:縱橫宇宙】,是2023年少有的票房大賣的漫威電影。而【伸冤人3】的全球總票房也達到1.9億美元,幾乎與前兩部持平,顯示出丹澤爾·華盛頓的高人氣。至於年末上映的【拿破侖】,本身不能算是票房成功,畢竟該片制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不過,這筆巨款基本來自財大氣粗的蘋果公司,索尼只是負責發行,包賺不賠。

2024年,索尼照例會有【捉鬼敢死隊:冰封之城】【加菲貓】【蜘蛛夫人:超感覺醒】【獵人克雷文】【毒液3】等一大波新片上市,票房理應有所突破。

派拉蒙

勝:【驚聲尖叫6】(1.08億美元)、【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2】(0.65億美元)、【忍者神龜:變種大亂鬥】(1.18億美元)

負:【碟中諜7】(1.72億美元)、【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0.93億美元)

2023年可真是打破好萊塢慣例的一年,不光是向來所向披靡的超級英雄電影吃了癟,就連一直都是票房保證的湯姆·克魯斯也出現了廉頗老矣的存在危機。

【碟中諜7】上映之前,幾乎所有人都預期這會成為湯姆·克魯斯繼【壯誌淩雲2】後連續第二個捷報頻傳的暑期檔,結果【碟中諜7】卻未能在首周末點燃北美民眾的觀影熱情,隨後又很快被【芭比】和【歐本海默】徹底擊潰。最致命的還在於,疫情將該片的制作成本推高到了驚人的2.91億美元,導致它還沒上映就背負了過重的包袱。

【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海報

【龍與地下城】的票房失利同樣有些出人意料。畢竟,該片改編自強大的遊戲IP,映後的觀眾口碑也很不錯,但或許是因為檔期原因,最終還是缺乏足夠的觀眾捧場,讓這部耗資1.5億美元的影片,無法實作收支平衡。

全年下來,派拉蒙共發行了10部影片,票房只有8億美元出頭,占到整個北美票房約9.6%,排在第五,遠低於有【壯誌淩雲2】加持的2022年的17.6%市場份額。

2024年,派拉蒙會有【角鬥士2】【變形金剛:初代】【刺猬索尼克3】等重磅新片上映,有希望扭轉頹勢。

【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海報

除了上述五家好萊塢大廠外,排在北美年度票房第六位的是劃走6.55%市場份額的獅門影業,他們全年共發行了12部影片,【疾速追殺4】更是以1.87億美元的位列北美單片票房的年度第九。再往後面,從拍攝到發行、宣傳全都不走尋常路的獨立電影【自由之聲】拿到1.84億美元票房,正好擠進北美單片年度票房榜的第十位。

而發行模式同樣特立獨行的【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則獲得1.79億美元票房,位列北美單片年度票房榜的第11位。類似這樣的獨立電影闖入年度票房榜前列的情況,已有十多年不曾出現過,似乎也從側面反映著好萊塢N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來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