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杭州,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在一家醫院的兒科就診。 視覺中國 圖
2025年1月1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副司長高新強表示,監測顯示,近期處於流感相對高發期,但未超過去年流行季的水平。全國發熱門診、急診患者數量呈現一定上升的趨勢,但總體低於去年同期水平,未出現醫療資源明顯緊張的情況。為更好滿足群眾就醫需求,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疾控局聯合有關部門,從去年10月份開始提早部署、每日監測、持續排程,在加強全國面上工作的同時做好重點省市的工作指導,動員各地資源和力量,持續對相關醫院進行實地調研檢視,確保診療服務平穩有序。
一是加強服務診療的監測。組織開展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監測排程工作,對全國和主要城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及基層醫療機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診療情況進行日監測、日分析,指導各地做好醫療資源的統籌,合理調配醫務人員、藥品、裝置、床位等資源。
二是擴大醫療服務供給。部署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室)應設盡設、應開盡開,並根據就診需求配足配強醫務人員。加強發熱門診、急診、兒科等重點科室的醫療力量,安排好夜間及節假日值班值守,為做好流感等醫療救治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
三是最佳化服務流程。指導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結合專業特點合理安排號源量,並向基層醫療機構開放一定比例的號源。針對兒童等特殊就診群體,要求相關醫療機構加強醫療資源的排程,在掛號、檢查檢驗、取藥、輸液等環節采取措施最佳化服務流程;鼓勵推行「先檢查後診療」,就是在專業醫師在預檢分診的環節開具檢查檢驗單,患者或者患兒家長持檢查檢驗結果以後再進行就診,節省等候的時間,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四是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鼓勵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藥學服務」,推動處方流轉、藥品配送等服務,鼓勵輕癥且沒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透過互聯網醫院就診,減少院內人員聚集;針對診斷明確的復診患者,鼓勵透過互聯網診療平台、預約檢查檢驗,並預約復診號源,減少等候時間。
五是註重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分流作用。結合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縣級醫院向基層派駐中級以上職稱的醫師,增強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和診療水平,指導各地開展延時門診或節假日門診,滿足上班、上學這些人群的就診需求,方便居民錯時就醫。此外,還要求各地充分發揮醫聯體作用,暢通基層醫療機構向上級醫院的轉診通道,保障患者診療需求。
澎湃新聞記者 張依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