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如何評價B

2023-11-13新聞

經歷了二戰烽火的美國陸軍航空兵於1947年終於脫離陸軍成為獨立的美國空軍,並成立了專門負責遠端轟炸機運作的戰略空軍司令部。這時,戰略空軍司令部對噴射式中程轟炸機有強烈需求,要求可以快速投擲自由落體核彈,在1950年代中期服役,因此美國空軍迅速展開招標,稱為GEBO I方案,GEBO是通用轟炸機研究方案的縮寫,在GEBO I中,空軍明確了了轟炸機的關鍵效能參數,即最大起飛重量68噸左右。因為康維爾公司研制了一系列的三角翼截擊機(如XF-92)而使其在此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因而格外受空軍的器重。

1950年,空軍更新了技術指標更詳細的GEBO II轟炸機方案,這個方案提出的技術要求是,載重5噸炸彈,最大作戰半徑4000公裏,升限10000公尺以上,起飛距離不得超過1800公尺,這種快速轟炸機可以作為第一批突破蘇聯防空系統的核打擊力量,為更重型的亞音速B-52轟炸機掃清障礙。康維爾提出了一種寄生方案來縮短研制時間並節約研制成本,代號XB-58,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洲際轟炸機B-36為母機,在其機腹下掛載一種小型的三角翼轟炸機,子機有兩名成員,裝備4台渦噴發動機,機身全部采用復合材料制造,子機空重約8000公斤,發射重量45000公斤,最大升限15000公尺,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機身不裝備任何自衛武器。該機飛行速度快,升限高,作戰時應該比較難攔截,但是B-36和子機組裝在一起後太過笨重,因此空軍否決了此方案。關於B-36請看:二戰與冷戰之交的超重型洲際轟炸機,康維爾B-36「和平締造者」

於是康維爾公司繼續開發自己熟悉的大三角翼方案,1954年8月,XB-58最終的構形選定,采用機翼前緣60度後掠角和機翼後緣10度前掠角大三角翼無尾翼布局,後掠梯形垂尾。機翼為蜂窩結構,蜂窩結構采用了鋁合金、玻璃纖維以及粘膠劑制成,這種結構的重量比鉚接結構輕了30%,機翼蒙皮由鋁合金材料制成,機身蒙皮采用復合材料,主要是石墨環氧樹脂,為了增強安全性,機上的鉚釘全部采用鈦金屬制造。

4台奇異公司開發的J79渦噴發動機被安裝在機翼下方單獨的發動機吊艙內,全部燃油裝載在機身內部和機腹部攜帶的莢艙內,發動機進氣道為復激波進氣道,帶有調整錐,進氣道前端能夠根據發動機工作狀況自動控制吊艙進氣道的大小,以實作對空氣流量的控制。1956年11月,XB-58首次試飛成功,其速度達到0.9馬赫,次年6月攜帶機腹莢艙飛行突破了兩倍音速,急速為2.3馬赫。XB-58的升限超過63000英尺。1960年,生產型B-58正式服役,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程超音速轟炸機,早於蘇聯的圖-22超音速轟炸機。當時蘇聯只有米格21戰鬥機可以攔截B-58。

B-58的擋風玻璃分為6塊,飛行員視野十分開闊,乘員為三人:飛行員、領航員和防禦系統操作員。康維爾公司為B-58安裝了最新設計的「膠囊」式彈射座椅。因為如果飛行員在飛機以超音速突防時跳傘,會被迎面而來像鋼板一樣的氣流「拍」成肉餅,而封閉的氣囊解決了這個問題。整個座艙包括獨立的供氧和壓力維持系統,還安裝了吸收撞擊地面壓力的減震器和救生品。緊急情況下,飛行員拉下手柄,位於座椅上方的氣囊壁就會向下伸展,把乘員封閉起來,同時各個獨立系統啟動,整個封閉過程在1/4秒內完成。此時再按下彈射鈕,氣囊整體彈出飛機,自動開啟降落傘,如果在水面上降落,氣囊還會自動充氣。

B-58在機腹部攜帶了獨特的流線型莢艙,采用兩截副油箱焊接而成,內裝有爆炸當量可調的自由落體式核彈,莢艙全長22.86公尺,直徑最大處為1.5公尺,空重1134公斤,在滿載燃油和一枚標準的W39核彈時,全重達到11000公斤,整個莢艙由3枚螺栓和機體相連。莢艙內分多層,上層為炸彈艙,下層為燃料艙,先消耗莢艙內的燃料,再消耗機身內的燃料,燃料艙可以拋棄,露出炸彈艙執行核打擊任務。核彈在投放後由無線電氣壓引信引爆,投放前任務指揮官將會根據任務命令設定核彈的爆炸高度,隨即機上的大氣數據電腦立即將高度轉換成目標區的氣壓數據,傳送到核彈上的無線電壓力引信引爆核彈。B-58還裝有獨特的核彈爆炸效果評估系統,當核彈爆炸時,飛機上的光敏裝置會紀錄爆炸產生的瞬時光強度,然後根據核彈最後的座標位置解算出爆炸的強度、殺傷力等數據。

1956年4月,也就是XB-58首次試飛的七個月前,有人提出了RB-58A偵察型變種。在莢艙內安裝由休斯公司研制的AN/APQ-69側視機載雷達。其巨大天線長達50英尺,它可以使用射頻發射模式掃描飛機側面寬廣的地形,繪制詳細的地面影像,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雷達科技。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