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緊扣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2024-07-16新聞

文|陳江生

提要: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堅持守正,堅持正確的方向和原則,守住根本方向不動搖;也要堅持創新,勇於探索,不斷推陳出新,該破的堅決要破。只有透過守正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確保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實作新創造、新突破,不斷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難題,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局面。

在2024年5月23日與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作戰略目標增添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價值取向和方法路徑。我們要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找準改革重點和方向,把握好正確的方法論,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

當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錨定完善和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實作這個總目標,就要善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在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既牢牢抓住改革發展的總目標,又突出問題導向,聚焦並著力破解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牢牢抓住改革發展的總目標。目標是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問題,我們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把改革的方向、立場和原則問題,時刻圍繞著完善和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核心,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制度保障。一定要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透過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堅持在法治軌域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繼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國家治理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同時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破解當前妨礙中國式現代化的難點卡點問題。「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雖然中國當前抓改革有利條件不少,改革的思想基礎、制度基礎等各方面也頗為堅實,但中國的改革目前已經進入深水區,容易的改革基本上都已完成,剩下的很多是躲不開的「難啃的硬骨頭」,具體來說,一些體制機制的弊端還未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這也印證了深化改革中「深化」二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清晰鮮明地堅持問題導向,在改革中分析清楚哪些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哪些是體制機制的問題,哪些是資源不足的問題,集中解決掉一個個社會矛盾比較尖銳的問題和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緊緊圍繞那些妨礙中國式現代化的難點卡點問題,精準施策,靶向治療。透過深化改革,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掃清障礙。唯有對尖銳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和全面解剖,才能促使改革往前推進,把改革推向深入。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開啟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帶動全域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方法。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運用好這一方法,準確把握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影響現代化行程的關鍵領域和環節。

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妥善解決這一矛盾,一方面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不能主要矛盾一轉化,就忘了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發展的根基,是解決當前歷史階段主要矛盾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勇於、敢於、善於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支持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實作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高度契合,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讓社會財富充分湧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在註重解決主要矛盾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也要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善於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善於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使各方面工作相互協調和促進。這就要求我們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聚焦全域性、戰略性問題謀劃改革舉措,實作綱舉目張;要在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統籌謀劃好教育、文化、社會、生態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透過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激發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聚合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起點,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在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開發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將堅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

「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裏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裏就需要改革。」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解決關系人民幸福感和切身利益的生活問題,從群眾關心的難點問題找切入點。把實作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落腳點。註重從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托育、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有針對性地統籌改革思路,制定相應的改革措施。要把是否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無論是調整經濟結構,還是提升公共服務等都應以是否有利於人民幸福為衡量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改革成敗的根本標準,確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人民的改革。這樣的改革要有善於向人民問問題,做到人民關心什麽,改革就推進什麽的精神。要制定出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改革舉措,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改革方法,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深入調查研究,在重大改革問題上加強向基層和一線的調研。這樣的改革還要有善於積極完善人民參與改革機制的主動性。實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廣泛群眾參與,將健全群眾參與機制納入改革頂層設計中,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作用,主動聯系群眾支持和參與到改革中,不斷為鞏固和擴大深化改革夯實堅實的群眾基礎。

堅持守正創新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堅持守正,堅持正確的方向和原則,守住根本方向不動搖;也要堅持創新,勇於探索,不斷推陳出新,該破的堅決要破。只有透過守正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確保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實作新創造、新突破,不斷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難題,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在膽子大之前,要先做到步子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改革無論怎麽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正確指導,「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要堅持在新的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堅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各項體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國家發展的前途和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到改革中來,只有這樣,改革才能更好地實作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就能夠具有穩定的、深厚的、不可動搖的根基和力量。

善於守正者強,勇於創新者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要守正,更要勇於、敢於、善於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透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要敢於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

在實踐中創出新辦法。要深化人才體制改革,最佳化人才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打造高層次人才培養新陣地;突出科技創新,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位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將新興領域改革作為重點,完善資源共享、需求對接等方面的制度,進而促進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築牢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堅持以大開放重建大發展,切實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資源等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在開發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時時刻刻以總目標為引領,找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把牢價值取向,運用好正確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深圳特區報【理論周刊】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