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國之間的關系無疑是全球最為重要的關系之一。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
中國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進入21世紀後,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提升,已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強國。
自從蘇聯在冷戰中解體後,美國穩固了其全球霸主的地位。多年來,除了積極推動軍事同盟外,美國還頻繁制造地區沖突,一方面凸顯其「世界警察」的角色,另一方面則借助動蕩局勢從中牟利。
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重新將戰略重心轉移至亞太地區。然而,美國政府對待中國的態度卻依然顯得模棱兩可,充滿隱晦和不確定性。
直到2021年10月27日,拜登釋出了其任內的首份國防白皮書【國家防衛戰略】,這是美國首次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檔中將中國明確定義為主要對手。
檔簽署後,美國各界專家學者紛紛向拜登獻計,建議效仿冷戰時期的「聯中抗蘇」策略,轉而聯合俄羅斯對抗中國。
從政治角度來看,這項提議沒有問題。一方面,它有助於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俄羅斯與中國接壤的地理優勢,更有效地制衡中國。而最關鍵的是,多一個盟友,就能減少一份風險。
然而,拜登似乎並未采取這樣的行動,而是持續在俄烏之間煽風點火。四個月後,普亭終於不堪忍受,額外的沖突爆發了。這一事件最終使俄羅斯更加靠近中國。
今年2月,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采訪時曾表示:
「今天的中國已然超越了巔峰時期的蘇聯,我們不願生活在一個由中國主導的世界中。」
對於伯恩斯這一觀點,既有人表示贊同,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不認同「中國比巔峰時期的蘇聯強大」的觀點的人認為,蘇聯在其巔峰時期擁有超過500萬的兵力,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並且還積累了豐富的戰略物資儲備,例如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
蘇聯在其巔峰時期擁有眾多盟友,尤其在東歐地區便有多達九個衛星國,展現出極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
科技實力在全球名列前茅。冷戰時期,蘇聯研發了許多令人矚目的軍工黑科技,甚至有些裝備至今看來仍然充滿未來感。
他們認為,中國在這些方面與蘇聯鼎盛時期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伯恩斯發表此番言論,究竟是刻意「捧殺」,還是在炒作「中國威脅論」,尚難以定論。
美國的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在內在實力上已經超越了巔峰時期的蘇聯。」
軍事實力、國土面積和國際影響力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而真正重要的是支撐這些的內在根基。只有夯實基礎,外在的強盛終將隨之而來。若沒有堅實的根基,再強大的外部表現,最終也會如蘇聯般走向瓦解。
內在主要體現在經濟水平、生產力、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等方面。
首先,蘇聯在巔峰時期雖然擁有龐大的經濟規模,但缺乏堅實的基礎,其外匯主要依賴能源出口獲取,因此極易受到國際形勢的左右。當沙烏地應美國要求增加產量時,蘇聯的外匯儲備幾乎被迫全部流失。
中國如今龐大的經濟規模依托於堅實的工業基礎。在蘇聯實力最強盛的時期,其工業能力也僅相當於美國的70%,而現在中國的工業水平已經是美國的兩倍。
目前中國在除少數高科技領域外,與美國的差距已縮小至小規模,其他領域基本上已與美國持平。
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方面,中國人民展現出的表現位居全球之巔;同時,中國在軍事發展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無論「當今的中國是否比蘇聯巔峰時期更強大」這一點是否屬實,美國已經深切感受到,中國的崛起對其霸權地位的威脅,遠超蘇聯巔峰時期。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國並沒有全力以赴地將目標釘選在中國身上,而是挑起了俄烏沖突,帶領西方世界共同消耗俄羅斯的力量。
為什麽美國不選擇聯合俄羅斯共同對抗中國呢?
答案是,如果美國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必須選擇一個國家崛起,它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中國。
根據中國的立場,它不會主動去挑戰美國的霸權,而俄羅斯則截然不同。只要有機會,俄羅斯就會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甚至不惜擴充套件領土。
試想一下,最早的沙俄領土有多小?不提蘇聯鼎盛時期的版圖,僅說如今的俄羅斯,面積有多遼闊?
普亭多次強調:「俄羅斯的領土是沒有邊界的,只要具備實力,就會持續擴充套件。」
最關鍵的一點在於,美國的全球霸權根基在於歐洲。只要美國與歐洲聯合,便能掌控整個世界。美國正是透過壓縮歐洲各國的軍費,使其無法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從而以提供安全保障為名,達到對歐洲各國的控制。
另一方面,盡管歐洲經濟實力雄厚,但其能源儲備卻十分匱乏,長期以來一直依賴俄羅斯供給。然而,俄烏沖突使得歐洲的能源命脈從俄羅斯轉移到了美國手中。
然而,一旦俄羅斯變得強大,局勢就會發生變化,這與當年的蘇聯十分相似。僅憑那場震撼全球的「81軍演」便足以說明這一點。
到那時,歐洲若倒向俄羅斯,甚至無需與美國正面對抗,美國的霸權便會自然而然地走向瓦解。
即使退一萬步來說,山不主動向我靠近,我也會主動向它走去。就算俄羅斯並不迫切要求歐洲向其靠攏,效仿當年葉爾辛親歐的做法,若俄羅斯成功加入歐洲陣營,美國也勢必會失去對歐洲的控制權。
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美國必須將俄羅斯描繪成其自身和歐洲的對手,唯有如此才能維護其霸權地位。
美國雖然心懷不軌,但並非愚蠢,「聯俄抗中」最終很可能是得不償失、兩敗俱傷。
由於美俄關系的緩和,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迅速變得火熱,最終導致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和解,中國也未能有效遏制這一趨勢,反而自身陷入了第三世界的境地。
美國見識過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目睹過納粹德國的狂熱,也經歷過蘇聯巔峰時期的盲目,卻從未見過一個強大的中國。
與這三個國家相比,中國的表現顯得相對溫和。其不結盟、不爭霸的態度使美國感到頗為安心。值得註意的是,蘇聯當時的目標並非只是稱霸,而是追求對世界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