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到二戰,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但說到抗日戰爭,那可是咱炎黃子孫骨子裏的記憶。現在的抗戰劇裏,「大佐」滿坑滿谷,不管場面大小,不弄死幾個大佐都不叫勝利。
然而實際上,大佐的級別高得嚇人!普通日本大頭兵想當大佐,簡直是白日做夢。二戰打了六年,日本損失了約 212.1 萬軍人,大佐卻只有 83 個!你看日本人晉升大佐有多難?
![](https://img.jasve.com/2024-9/2c65bba5a001f5f88d5ffe5ed8ccd8b8.webp)
【一、大佐級別有多高?稀有度堪比大熊貓!】
大佐有多高?大概有 188 層樓那麽高吧。要知道大佐的地位,得先了解日本人的軍銜等級制度。
據說,日本人特別愛學習,二戰時他們的部隊編制學的是西方列強,可軍銜編制卻是借鑒我們中國的伍長制。
從 1938 年到 1945 年,二戰期間日本陸軍的軍銜從低到高依次為:新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伍長、軍曹、曹長、特務曹長、少尉、中尉、大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大將,再往上就是天皇了。
這麽說大佐的級別很高啊,都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5e76c83030c09655ba0958c91dab64ff.webp)
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在二戰時就是團長的軍銜。可同樣是團長,差別真是天上地下!
那時候的大佐一般是聯隊的指揮官,通常手下有 3000 到 5000 名士兵,而那時候咱們的團也就 1000 多人,少數加強團能有 3000 人左右。
你像【亮劍】裏的李雲龍,一開始當團長,他那個獨立團才 1000 來人,後來打平安縣的時候,他的部隊都擴充到 3000 人的加強團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878d31642c1e3ac62ce94265b3d15bf1.webp)
而且師團在二戰時是日軍作戰部隊的最高單位,一般總人數約為 2.5 萬至 3 萬人,大佐級別的約有 10 至 15 名。其中,有在司令部任職決策的,也有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可以說對日軍作戰起到了關鍵作用,屬於日本師團的中堅力量。
【二、大頭兵想當大佐?不好意思學歷不夠!】
物以稀為貴嘛,大佐的稀缺程度跟晉升難度絕對成正比!
一個大頭兵想當大佐?拉倒吧!
曹長可能就是他能觸及的極限了,再往上可就是另一階層了。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上位靠啥?靠膽識、靠經驗。日本人呢?靠出生、靠學歷!
![](https://img.jasve.com/2024-9/c4bff7cf2b1e188c2cd7045c6d21c79b.webp)
日本人的軍隊體制很精英,出生不行,學歷受限,那就跟高官厚祿沒關系了。
想當曹長,普通人就行;想做大佐,得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想再往上爬,得從日本陸軍大學進修過,而要進日本陸軍大學,家裏得是高層。
我們在電影裏看到的參謀長、指揮官,哪個不是家世顯赫、背景深厚的啊。
要想進日本陸軍大學學習,簡直比登天還難。二戰時日本培養高級軍官,有一條必經之路:
![](https://img.jasve.com/2024-9/ef539d4fd8360e55250748a71fdfc50c.webp)
得先去仙台上幼年學校,然後去東京上中央幼年學校,接著得考進陸軍士官學校,最後拼命考上陸軍大學,要是能從陸軍大學畢業,就差不多能當將軍了。
這聽著是不是還可以?但實際上,只有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成績在前 20%的學員,才有資格報考陸軍大學。而陸軍大學從 1878 年設立到 1945 年被廢除,這 64 年裏總共才 3485 個人順利畢業,平均每年只有 54 個人能順利畢業。
哎呀,那可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想當大佐,就得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才行呢。
![](https://img.jasve.com/2024-9/58bd46b7a655d619075a48c0b38eab4a.webp)
難道以為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就萬事大吉了嗎?
你想太多了,你還得熬著呢!按照當時的規定,從少尉晉升到大佐,至少得 13 年,也就是說,假如你 20 歲畢業,最起碼得 50 歲才能當上大佐。
【三、寧當大佐不當少將?手握實權才是硬道理!】
誰會問呢,大佐之上不是還有將軍等級嗎?怎麽大佐被吹成這樣?其實這不是吹,對二戰軍官來說,寧做大佐不當少將!因為實權才是關鍵。
![](https://img.jasve.com/2024-9/b7aae65226cbb19ed3963d75844d499f.webp)
二戰時期大佐權力有變化,主要看給誰效力。比如大佐當師參謀長,比師長低,但比團長高。
畢竟佐官是由中國唐代的佐官演變來的,咱們這的將軍就看誰有兵權,誰就橫著走,皇帝來了都得給大將軍幾分薄面,要是「天高皇帝遠」,那還得戰場上的那位說了算。
那大佐平時能帶三四千的兵,可要是在戰場上作為參謀長,有師長或團長過目的詳細具體的作戰策略,那就能直接領兵開打,幾萬人的仗都不在話下!
當然,大佐也有好壞之分。
![](https://img.jasve.com/2024-9/dba2fe9a90601bbbd3d8a51297cca1ac.webp)
明石元二郎,日本史上最厲害的大佐,連威廉二世都誇他「一個人能頂十個師團」。他只用了不到 30 萬的兵力和 100 萬日元經費,就把沙俄的 100 多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還創造了亞洲國家打敗歐洲國家的首例。
另一個被稱為「死得最窩囊」的大佐是飯冢國五郎,他為了給戰地記者留下照片影像,頭戴反光鋼盔跑到戰場上擺姿勢,結果這個「比太陽更光」的鋼盔要了他的命,因為暴露了目標,他被人一槍爆頭,真是可笑。
總而言之,在二戰期間,能晉升到大佐軍銜,不管是家世背景、個人能力,還是運氣,都得是相當厲害的人物,確實很不容易啊!
![](https://img.jasve.com/2024-9/7b0b8ba10ee97d9b65c2ac9d3f7c0066.webp)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上的日軍師團詞條.
飯冢國五郎百度百科詞條.
明石元二郎,百度百科詞條。
知乎:二戰時,普通士兵怎樣才能當上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