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朔江天險:79年越軍叫囂堅不可摧,41軍坦克3天突破,創世界記錄

2024-09-18軍情

要論起坦克技術誰厲害,解放軍要是自稱第二,那估計沒人敢稱第一。

在對越自衛還擊戰裏,解放軍第 41 軍 122 師的兩個坦克營被配屬作戰,居然把坦克當成了挖掘機來用,僅僅用了 3 天,就一舉突破了越軍一直到死都覺得機械部隊沒法走的朔江天險,給東線兵團最終獲勝打下了基礎。

在越軍看來堅不可摧的朔江防線

在越南的高平省,山多土地少,地形特別復雜,是越南紅河平原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在戰前,越南軍隊的布防事宜,由熟悉越南地形狀況的駐越蘇聯軍事專家親自指揮,由擅長指揮兵團作戰的越南前線總指揮文進勇負責落實。

越軍依據「一線取勝,伺機反攻」的作戰思想,搞出了正面寬、縱深淺,按照守軍作戰特點劃分防區的作戰方案。

所以,越軍主力師裏的 346 師安排在了高平省北部。這一師下面的 246 團,是 1947 年組建的,過去一直負責北越中央機關單位的保衛任務,全團士兵人人都有厲害的本事,經歷過很多戰鬥,實力不容小覷。

在具體的布防這塊兒:246 團在高平市西北方向的朔江防線待著;677 團和 188 炮團在高平東北部的茶靈地區守衛;851 團在高平市北郊那一塊兒充當預備隊。師指揮部就在高平市區裏頭。

另外,346 師搭配了一些地方部隊和民軍,連越軍 305 特工師的一些連排級分隊也在其中。它的總兵力大概是 15000 人。

41 軍若想拿下高平,就得先把朔江防線拿下,要不然,守在朔江防線的越軍 246 團,隨時都能打進中國廣西的腹地,給東線兵團的大後方造成威脅。

這個 246 團,真挺厲害的。246 團借助朔江一帶的地形狀況,在越北 4 號公路朔江段沿線弄出了火力很強的防禦圈。

公路兩邊但凡有戰略價值的高地,全都有 246 團及其配屬部隊弄好的立體作戰工事,配了好多適合打巷戰的重武器,像高射機槍、高射炮、反坦克飛彈、無後坐力炮、迫擊炮啥的。

在中國廣西平孟一帶通往越南高平省朔江地區的道路,就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最窄的地方,路面路基寬度還不到 8 米,以前日法兩國在這都吃了虧。而且這段路基本上都在越軍炮火的覆蓋範圍內。

在這情況下,越軍 246 團張狂地叫喊道:朔江防線堅不可破,中國軍隊要是想從朔江防線往南走,那就得拿一萬具屍體來墊道!

到底還是老姜更厲害

高平市在越南北部那可是軍事重鎮,要是把高平拿下了,諒山市的防禦就沒啥意義了。所以呢,解放軍東線兵團的總指揮許世友定的作戰計劃是,讓兵團主力主攻高平省。至於諒山省和廣寧省那一帶,只是進行牽制性的進攻。

在東線戰場上,解放軍部隊分成了 4 個作戰集團。這裏面,坦克裝甲車部隊屬於機動集團,由兵團指揮部直接掌控。東集團的任務是牽制諒山省和廣寧省的敵人;北集團負責從正面攻打高平;南集團則迂回到敵後,切斷高平省北部越軍向南逃跑的路線。

越軍跟蘇聯軍事顧問打死都想不到,解放軍部隊會從一條差不多沒法走的路線發起進攻。在高平北部,山峰陡峭,道路艱險,森林濃密,溝谷幽深,好多地方都是坡度超過 40°的陡坡,山坡之間全是溪水河流,離開了公路,別說是坦克卡車了,就算人員和騾馬都很難過得去。

當然啦,身為曾經擔任過十多次敢死隊隊長,參與了新中國所有大仗的將軍許世友,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因為戰前多次到前線指導過,而且各級指揮員早就熟悉了戰區裏的各種情況,像行軍路線、武器裝備怎麽配置、應急預案這些細節都心裏有數了,所以,面對越軍覺得堅不可摧的朔江防線,許世友將軍就派 41 軍 122 師、機動集團的 2 個坦克營、廣西邊防部隊,還有民兵民工,總兵力大概 16000 人去攻打。

從戰略這個層面來說,到底還是姜老的辣,許世友將軍的打仗策略,蘇越聯軍壓根學不來。

好將領手下不會有差勁的士兵

1979 年 2 月 17 日的淩晨,在中央軍委的一聲命令下,解放軍的參戰部隊萬炮齊發,一下子就把大批越軍前沿陣地的防禦工事和障礙帶給摧毀了。炮擊結束後,參戰的各個部隊依照預定的計劃,全線展開進攻。

122 師師長於新義負責指揮部隊攻打朔江防線,他心裏很清楚,朔江這邊山又高、坡又陡、路還窄,常規的步坦協同戰術根本用不上,步炮兵種也難以協同。於是,在軍部炮擊之前,他請求重炮部隊炮擊一些山體,強行炸開一條能讓坦克透過的道路。

炮擊結束後,迅速派出工兵部隊,在 108 號界碑通向越南百布那一片,靠炸藥弄出了一條能直接到朔江防線後方的路。與此同時,步兵和輕炮兵部隊一批批地展開進攻。

122 師的 364 團搭配一個坦克連,在廣西孟麻方向的 109 號界碑高地那一帶發起攻擊,占領越南那寮地區後,朝著阪洋地區穿插,負責截斷朔江防線越軍向南逃跑的道路。365 團配備一個坦克連,從 115 號界碑高地一帶進行佯攻,等主力部隊把任務完成了,就從越北 4 號公路沖進朔江防線的陣地。

366 團沒有配屬坦克部隊,從 106 和 107 號界碑之間的那塊區域出擊,經過越南讓湧村那一帶,直接沖向 592 高地,去協助 364 團截斷朔江防線越軍向南逃跑的路。這 3 個步兵團打得特別激烈,戰士們往前每走一步,都特別不容易。

工兵部隊這邊,一直爆破到 2 月 18 日下午 3 點,總算炸出了一條兩三公裏長的路。可無奈技術不行,坦克根本沒法開過去。

特別是出境點,那簡直就是要命的地方。在這兒有兩個坡度特大的路段,第一道陡坡跟第二道陡坡中間有塊大概 100 米見方寬的平地。

第一道坡是亂石構成的山脊線,平緩的地方大概有 200 米長,原本那坡度接近垂直,經過工兵部隊爆破一番處理,現在坡度還差不多有 45°。第二道坡是硬石的山脊線平緩處,工兵部隊可費了老勁,才炸出 3 條道路,坡度分別是 42°、46°和 56°。

理論上來說,當時解放軍列裝的 62 式坦克,最大能爬坡 36°,最大下坡角度不能超過 50°。眼前的這道坎,根本就不符合標準,不過工兵部隊確實盡力了,要不越軍也不會這麽有自信。

前方打得正激烈,坦克部隊早一分鐘加入戰鬥,步兵兄弟們就能少一點危險。道路不行,哪怕有粉身碎骨的風險,也得想法子開過去。

著急忙慌的時候,師長於新義把駕駛坦克闖過鬼門關的活兒交給了坦克營副營長李善誌、技術員朱江華和駕駛員尹宏生這三人。這幾位老兵,技術特別厲害,在全軍那都是有名的坦克兵。

上陡坡的時候,李善誌負責指揮,尹宏生來駕駛坦克,讓炮塔朝著正前方。朱江華和其他戰士在後面準備好墊木,免得坦克溜坡。

在下坡的時候,坦克不能像卡車似的用低速擋慢慢滑下去,得把炮塔轉到後面,造成頭輕尾重的情況,再緊緊拉住制軔桿,依靠履帶和石板的摩擦來讓速度降下來。

在第二段那陡坡的地方,往下坡走的時候,為了防止翻車,每次都得走之字形的路線,得把履帶的轉速差充分用上,不能讓坦克因為重力滑行就失控了。就這樣,一個營加上一個連的坦克,戰士們一直到 18 日晚上 9 點多,才成功走過這道難關。到 19 日上午 7 點多的時候,20 多輛坦克才順利開進越北地區的 4 號公路。

這會兒,配屬給 41 軍 122 師的坦克部隊,不經意間創下了世界坦克兵戰史的新紀錄。開過挖掘機的師傅們都清楚,要是不用挖鬥手臂幫忙,履帶式挖掘機最大的爬坡角度超不過 36°,最大的下坡角度不大於 40°。但是,解放軍戰士居然能把坦克當成挖掘機來用,太厲害了!

讓世界都為之震驚的坦克戰術

越軍的 246 團一直覺得他們那堅不可摧的朔江防線特別牛,可才扛了 3 天,就被打破了。這個團原本在越南黎筍集團眼裏那可是反攻中國的主力團呢,沒想到,被解放軍東線的南北集團給包了餃子。

高平省的越軍各個團營,面對解放軍的步坦協同戰術,根本沒法相互支援,沒有退路可走,陣地一個接一個地遺失。

接下來

眼瞅著諒山市這一紅河平原的門戶就要被拿下,駐越的蘇聯軍事專家給越軍支了個壞招。讓駐守在越南諒山省亭立縣邊境地區的 338 師 460 團和炮團,主動去攻打中國防禦相對薄弱的廣西寧明縣桐棉鄉板爛村那一塊兒。

在板爛村那一塊兒,有 3 個能掌控方圓 20 公裏的高地。要是占了這兒,就能威脅到解放軍 43 軍的後方,如此一來能給諒山市東北方向減減壓,讓越南第一軍區能騰出精力應對高平省的戰局。

在板爛村那一帶駐守的解放軍部隊是原廣西獨立師的一個連,整個連就一門加農炮。越軍想要占領板爛村,派出來一個加強營的步兵,還把炮團的所有炮火都用上了。在 2 月 22 日晚上 8 點發動了總攻。

越軍 338 師根本沒想到,就算沒有坦克部隊幫忙作戰,中國軍民不管啥時候,不管是啥樣的環境,都能創造奇跡。2 月 23 日一大清早,桐棉鄉的民兵部隊、寧明縣的民兵部隊趕緊跑到前線去支援,大夥拿著比越軍差的武器,打退了越軍十多次連排級的沖鋒。

25 號那天,支援板爛村戰鬥的 148 師到了前線,越軍部隊垂頭喪氣地撤出了戰鬥。就在這時,東線兵團的主力部隊,已經來到了諒山城跟前。

資料參考:

【1】李鵬:難忘1979:對越自衛反擊戰全紀實[J]兵器知識,2004(11):48-53頁

【2】陳宇: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坦克戰[J]兵工科技,2011(14):3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