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東「小霸王」的墮落,是什麽偷走了以色列國防軍的戰鬥力?

2024-09-29軍情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2024年,以色列在全球火力指數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強國。

一個面積僅3萬平方公裏不到、偏居一隅的國家,在軍事實力上能有如此表現,著實令人驚嘆。

但殊不知,這還僅僅是衰落後的以色列。

上世紀後半葉的以色列國防軍,可是足以與整個阿拉伯世界叫板,是當之無愧的中東「小霸王」。

只可惜時過境遷,現如今的以色列國防軍,對付起小小的哈馬斯武裝,也顯得稍有吃力。

那麽,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以色列軍隊實力的下跌?

中東「小霸王」——以色列國防軍

以色列國防軍,一支從一次次戰爭實踐中發展壯大起來的,並隨著其國防戰略和現實威脅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軍隊。

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是英國管轄時期的地下軍隊「哈加納」,語意為防衛隊。

「哈加納」建立於1920年12月,是一支以工人為主體的地下軍事組織。

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於當年的5月26日宣布組建國防軍,同年組建空軍和海軍,三軍主體就是「哈加納」。

以色列空軍初期,只有4個由28架輕型客機組成的飛行中隊。

當時以軍對客機進行改裝,配備了機槍和自制投彈器,由參加過二戰的、有實戰經驗的飛行員駕駛。

盡管沒有一架真正意義的戰鬥機,但其在當時的中東已經具有很強的威懾力。

在以色列獨立戰爭中,以空軍又從捷克、美國和南非采購了一些殲擊機和轟炸機,使以軍航空兵主導了戰場局勢,取得了不菲的戰果。

此後以軍進行了三次大的改組整編。

第一次是在1948年至1949年,巴勒史坦戰爭中的兩次停火期間。

整編的主要內容是:以1944年建立的猶太旅的建制為基本框架,以勇猛作風全面改造和更新部隊。

這次改組將以色列軍事力量改編為一支正規軍,即現在的以色列國防軍。

第二次為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整編由先後擔任以軍總參謀長的伊加爾·亞丁和達揚負責,推出了獨特的國防體制和動員制度。

這成為以色列全面國防的起點。

第三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整編重點是對軍事情報部門進行了整頓,強調利用高科技偵察裝備搜集情報。

這一階段以軍大規模換裝美制飛機和陸軍裝備,同時開始自行設計制造大型武器,包括「幼獅」戰鬥機,從而構成了以軍現役武器的基礎,也基本實作了裝備自主,並在80年代末開始向外向型軍事工業體系發展。

三次整編下來,以色列軍隊一步步走向強盛。

20世紀末期,以國防軍已經成為中東地區裝備最好、素質最高、戰鬥力最強的武裝力量,也是世界上作戰經驗最為豐富的軍隊之一、中東地區國防預算最高的軍隊。

在建國半個世紀以來,以色列國防軍參與了五次大型戰爭和其它無數的小型沖突,且戰績斐然。

五次中東戰爭下來,阿拉伯世界將猶太人趕出中東的願望全部落空,反倒是以色列的地盤越來越大,這就是其國防軍實力強橫的最好證明。

20世紀後半葉,以色列軍隊幾乎一步步壯大為中東首屈一指的軍隊,成了名副其實的中東「小霸王」。

直到近些年,以色列國防軍卻頻繁出現拉跨表現。

2006年,以軍與真主黨武裝爆發沖突。

3萬以色列大軍進攻1000人真主黨武裝,結果自身陣亡121人,受傷1244人,大批裝備被毀。

此次巴以沖突期間,面對甚至連軍隊都稱不上的哈馬斯武裝,以軍在大舉出動的情況下,陣亡3000人以上,受傷人數更是高達1.16萬人。

出動的上千輛坦克、裝甲車、步戰車,其中超過半數被擊毀。

面對一支小小的哈馬斯,以色列國防軍應付起來尚且有些吃力,又談何在中東世界橫著走?

一時間,以色列國防軍的實力開始被外界唱衰。

那麽,曾經的中東「小霸王」,為何會一步步淪落至此?

狹隘軍事戰略制約

雖然以軍在過去數十年中不斷發展壯大,但在新的國際形勢和威脅環境中,其傳統的發展觀念和政策也受到了新的挑戰。

簡單來說,其狹隘、相對落伍的軍事發展戰略,拖累了以色列國防軍的發展,甚至造成軍事行動的失敗。

1997年9月5日,以色列海軍突擊隊借著夜色掩護,悄悄摸到了黎巴嫩,企圖突然襲擊真主黨遊擊隊。

經過夜間行軍,這支由30多人組成的特種部隊剛進入陣地,還沒完成攻擊準備,突然槍聲大作。

不料,真主黨民兵早已埋伏在此。

計劃中的偷襲打成了攻堅,僅有30多人的以色列突擊隊哪裏是數百人的對手。

一番激戰之後,以色列海軍突擊隊的陣腳大亂,潰不成軍,12名士兵拋屍他鄉。

此次作戰行動,是以色列在接連遭受恐怖襲擊後而貿然發動的一次軍事優先行動。

而且,以色列近年發動的「防衛墻」及「鑄鉛」行動,雖然取得了短期的軍事效果,

但長期來看,不失為失敗之舉,對以色列本身也造成了重大損失。

以上種種失利的重要原因,時由於以軍軍事優先戰略對情報和快速反應能力過分依賴,使以軍發展出現盲目現象,從而無法做到在戰場上臨時應變。

同時,由於以色列軍事力量在中東地區長期保持優勢地位,這使其更加依賴「武力」而不是「理性」思維。

在1967年「六五戰爭」勝利的光環下,以色列產生了驕傲自滿情緒,給決策者和軍隊造成了危害,這最終導致了1973年的危機。

對於以色列軍事思想的影響,外界早就指出以色列軍隊內部「文化讓位於技術」的現象。

像以色列這類部隊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國家,將技術作為軍事力量的倍增器,確實是一個頗有市場的發展方向,可惜以色列人忽略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以軍顧問、退休將軍亞伯拉罕就曾撰文指出,在20年前,以軍高級指揮官仍然能夠認識到過度依賴技術、忽視人力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然而近幾年來,技術已經成為以色列軍隊建設和作戰的主導因素。

外界統計發現,以色列軍隊內部刊物戰略欄目中,涉及技術的論文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這反映出許多指揮員,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技術對戰鬥力的巨大推動作用,對於抽象的理性思維和策略問題考慮不多。

這使得以軍在軍事力量開發中缺乏戰略思維,而只註重技術和眼前效果。

而更讓以色列人對軍方失去信心的是,國防軍的未來發展同樣一片黯淡。

軍隊前景一片黯淡

目前,以色列軍隊正在大力推行軍隊資訊化建設。

雖然以軍資訊化建設推進很快,但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

一是以軍內部在資訊化建設的某些重大問題上仍有分歧。

資訊部成立後,總參仍有一些人擔心成立該部將加劇軍費緊張狀況,給公眾造成以軍機構臃腫的印象,使未來獲取經費更加困難。

二是資訊化建設尚存在一些技術問題。

以國防工業部高層人士認為,以國防軍主推的「陸軍指揮控制系統」有諸多技術問題尚未解決,並有可能與海、空軍指揮控制系統發生沖突,陸軍本身能否借助該系統實作有效的通聯並無完全把握。

三是關鍵裝置尚無著落且資訊系統職權劃分難定。

以軍認為,解決軍兵種資訊化作戰系統間差異問題的最重要途徑是增加通訊衛星數量,但資金無法落實,而且在衛星管控和使用問題上也意見不一。

四是軍費削減影響資訊化建設行程。

隨著軍費的削減,今後以軍可投入資訊化建設研發領域的資金將大為減少,資訊化建設將面臨資金不足的困難局面。

而在軍內資訊化建設受阻的同時,廣大軍人對軍隊發展前景,也表現出了悲觀態度,民眾參軍熱情降低,老兵退伍意願強烈。

在此環境下,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以色列人,雖然具備更好的創造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在開始職業生涯時已不再將從軍作為首選,而是更多地選擇民用行業。

為了維持指揮官隊伍的穩定,以色列國防軍一直在安排他們接受地方院校教育,為他們日後開創新的職業打下基礎,卻沒有註意到這種做法,可能會擴大地方院校與軍隊專業之間的差距。

這些問題造成以色列軍隊內部軍事倫理受到新的挑戰。

例如,近年來以色列預備役部隊中逃避服役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在2000年9月以前,預備役士兵的服役時間是15天,但自巴以沖突後,服役時間增加到30天。

後來以色列議會又批準預備役部隊的士兵服役時間是43天,軍官為57天。

這引起了預備役部隊的不滿。

另外有許多人反對政府對巴勒史坦采取的政策,拒絕到巴勒史坦地區服役。

還有以色列經濟形勢嚴重下滑,士兵服兵役期間失掉了自己的工作,而部隊的待遇又非常低。

報道稱,預備役部隊逃避兵役現象日趨嚴重,已對以色列部隊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而在老兵無心服役,新的兵源難以征集的情況下,以色列軍隊自然走了下坡路。

結語

從當初的中東「小霸王」,到現如今的與哈馬斯武裝纏鬥,以色列國防軍實力下跌明顯。

背後的原因多種多樣,狹隘軍事發展戰略的制約、現代化軍隊情報建設的滯後無疑是重要原因。

更關鍵的是,現如今的以色列國民,對軍隊、軍人的興趣空前削弱。

一個無人願意參軍的國度,軍隊戰鬥力下滑也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參考資料

範玉芳,雍成綱.以色列軍隊的科技精英教育計劃及其借鑒意義[J].國防科技,2023

蘆鵬.以色列國家安全戰略研究(1948-1977)[D].西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