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6代機NGAD計畫失敗?效能先進但缺錢,戰略錯誤從停產F22起步

2024-09-13軍情

2024 美國空軍的三個主要計劃同時推進 但由於資金問題 導致其處於被動狀態 據報道 由於 B-21 成功完成了首次飛行 後續的生產行程至關重要 更加重要的是 這涉及到美國空軍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的建立 由於 哨兵 陸基洲際彈道飛彈也同樣關乎著美國的核打擊能力 也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節省開支的事情 只能對 NGAD 第六代戰鬥機計畫有所遷就了 有知情人士透露 美國空軍的 NGAD 計畫實際上已經中止 無法進一步推進 只是之前美國空軍不願意對外公開這一情況

▲NGAD 想象圖 圖片來源 網路

就在最近幾天 美國空軍的部長肯德爾向外界正式表示 美國空軍將對 NGAD 計畫進行新的評估 這種重新審視的表述十分委婉 類似於俄軍將赫爾松的撤退稱為戰術布局的重新安排 所謂的重新審視 是為了降低 NGAD 的開支 並重新思考 NGAD 的進展方向

在成本方面 NGAD 和美國以往開發的任何尖端武器一樣 都會面臨嚴重的成本上漲問題 盡管預計 NGAD 將在 2030 年左右完成原型機的研發並開始相關測試 但現在的保守估計顯示 到那時每架戰鬥機的費用至少將達到大約 2.4 億美元 再加上一系列的通貨膨脹和生產能力的因素影響 每架漲到 3 億美元也並非不可能 這麽高的費用 到時候完全能夠購買三架 F-35A 戰鬥機了

▲NGAD 對比 F-22 圖片來源 網路

雖然成本高也無妨 NGAD 的作戰效能是否能夠達到 F-35A 的三倍 甚至是否能夠與 F-35 系列形成顯著差距 目前都還無法確定 作為美國的下一代戰機 亦即第六代戰鬥機 ,NGAD 的標準究竟是什麽 目前依然無法明確說明 實際上 不僅僅是美國 所有計劃參與第六代戰鬥機開發的歐洲國家 如德國 法國 英國和義大利 在關於第六代戰鬥機應具備何種標準的問題上 依然沒有形成共識 目前 各方唯一達成的大致共識是其發動機將采用變換迴圈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能夠根據不同需求調節輸出功率 從而實作效能與經濟性的最佳平衡 尚不清楚這種發動機在機動性方面是否能與第五代戰鬥機拉開明顯的差距

▲NGAD 到底是否無人駕駛是個巨大爭論點 圖片來源 網路

關於六代機的諸多技術細節 比如態勢感知 電子戰能力和資訊化程度 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方面肯定會有所提升 但仍然有一個問題 這些能否直接作為衡量五代機與六代機之間代際差異的標準呢 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套用 美國現在抱以很大的期望 甚至在 F-16 戰鬥機上 都已經試用了 AI 技術 結果是比較成功的 。AI 只能現在在 DARPA AlphaDogfight 空戰挑戰賽上都已經可以擊敗人類經驗豐富的少校飛行員了 AI 的勝利也僅限於戰術狗鬥 對於更為復雜的飛彈戰場面 ,AI 還達不到戰勝人類的程度

回顧過去 AI 戰鬥機的勝利 超越人類的方面完全是拼手 拼反應 拼簡單策略決策這樣的層面上 但空軍對於王牌飛行員的要求 可比這些要復雜很多 AI 這些年在航空領域發展神速 當時還看不到 2030 年就能夠完全取代人類飛行員的跡象 對外界而言 這自然不算什麽難題 但對於負責美國新一代戰機設計的工程師來說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會致命

人類飛行員已經很難在狗鬥中贏下 AI 圖片來源 網路

想象一下 有人平台與無人平台在許多細節設計上幾乎存在巨大的差異 人類飛行員能夠承受的飛機過載是有限的 但一旦是 AI 在操縱戰鬥機 那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過載限制 在無人的平台上 設計師能夠徹底排除人類的影響 進行非常大膽的結構和創新 如果六代機被確定為有人操控的戰鬥機 那麽許多設計方案將不得不放棄 對於美國空軍或整個美國而言 假如將數百億乃至上千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一款設計失誤的戰鬥機上 那麽就更不用提維持數十年的空中優勢了 從此刻開始 美國空軍可能會失去優勢 完全被競爭對手超越

▲NGAD 可能使用的變迴圈發動機 圖片來源 網路

目前的關鍵在於 無論美國的第六代戰鬥機會如何規劃超出預算和成本 這一結果已經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基礎上 肯德爾提出了他自己的第六代戰鬥機構想 開發一款有人操作的平台 其外觀很可能與 F-35 戰鬥機的縮小版相似 采用單發動力設計 使用可變迴圈發動機 所有電子裝置將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盡管聽上去頗為理想 但這一說法在美國內部卻受到了許多質疑

攻擊 11 圖片來源 網路

畢竟這款戰鬥機除了變迴圈發動機以外 似乎並沒有其他特別之處 而且既然有資金去重新開發一些電子系統 不如在 F-35 現有的裝置上進行改進 幹嘛非要重新設計一款新飛機呢 即使按照這個計劃實施 最終得到的產品也未必比無人機更實用 特別是在不久前 中國披露了對 11 架無人機的攻擊後 這種采用飛翼設計的隱形無人機令美國媒體感到震驚 這架飛機未來能夠與殲 20 協同作戰 可以視為一種五代戰機與六代戰機之間的銜接 它能夠使第五代戰鬥機展現出更強的效能 一旦廣泛投入使用 這套系統完全有可能將殲 20 提升到 5.9 代戰鬥機的標準 中國空軍的策略是先穩固已有的優勢 然後逐步過渡到第六代戰鬥機的發展 這一做法無疑是相當穩妥和成熟的

▲F-22 圖片來源 網路

相對而言 美國空軍顯得極其不成熟 並且行動困難 其實 今天發生的所有錯誤 與美國當初停產 F-22 戰鬥機密切相關 。F-22 戰鬥機的生產線在 2008 年停產 原因之一是其成本大幅超出預算 導致單價過於昂貴 另一方面 美國認為 至少在未來的 20 30 年內 其空軍將沒有對手 因此預計 F-22 大約一百架左右就足夠了 最終沒過多久 中國的殲 20 便問世了 根據美國媒體的估計 目前殲 20 的生產總量已經超過了 300 甚至有可能達到 400

停止生產 F-22 對美國空軍而言無疑是一個顯著的失誤 因為 F-35 作為多軍種以至於國際妥協的結果 必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對於美國空軍而言 這架戰鬥機也僅僅是勉強能夠滿足需求而已 曾經所謂的數十年優勢如今早已蕩然無存 美國之前也曾考慮過重新啟動 F-22 生產線的問題 但經過評估後 確定需要 3000 億美元的資金 這筆資金肯定不會獲得美國國會的認可 更別提足夠用於制造 600 F-35 如果將大量資金用於重新開機舊型號產品 勢必會對美國第六代戰鬥機的開發和進展產生重大影響

#圖文新星計劃# ▲ 20 圖片來源 網路

目前 F-22 的可用率逐漸下降 F-35 正在進行大規模生產 但始終無法為美國空軍提供跨越幾十年的有利競爭 在第六代戰鬥機的計劃中 由於資金不足 美國甚至考慮對其進行削減 顯著降低其實力 以避免預算超支 顯然 這類第六代戰鬥機的計劃與最初設想的方向已經大相徑庭 即便是為第五代戰鬥機配置相應的無人機伴侶 現在對美國空軍來說 似乎也不太容易

美國在空中優勢戰鬥機的發展上 現在已經明顯出現了斷檔的風險 美國歷來具備豐富的創新與技術實力 從全球範圍來看 它對頂尖人才依舊擁有顯著的吸重力 關鍵在於 盡管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計畫的研究與開發 卻始終未能獲得理想的成果 所有產品都遭遇嚴重的成本提升 軍工企業只關註利潤而忽視戰略發展 這或許是美國軍工面臨的最嚴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