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表示,參與中國珠海航展的蘇-57E戰鬥機已成功獲得第一個國際訂單。
俄羅斯的媒體並未透露具體的購機者身份,不過這款戰鬥機的可能購買者也就那麽幾位。
在大家猜測究竟是誰購買了這些戰鬥機的期間,艾爾及利亞的媒體突然披露了一條訊息;
該國的一家入口網站【中東與北非國防】宣布,他們已經購得了14架蘇-57E型號的戰鬥機。
這一訊息大致可信,因此究竟是誰采購了蘇-57戰機的真相,應該已經明朗了。
艾爾及利亞的空中力量並不算薄弱,並且與俄羅斯的關系非常密切。
艾爾及利亞空軍裝備有13架米格-25、32架米格-29、22架蘇-24、58架蘇-30MKA和40架蘇-34,合計165架主要戰鬥機,全部為俄制型號。
艾爾及利亞的軍隊資金並不緊張,在北非地區可謂富裕,實力也相對較為強大。
去年尼日發生政權更叠後,艾爾及利亞曾公開反對法國。
當時有許多人研究了艾爾及利亞與法國的軍事力量,分析得出如果兩國真的發生沖突,法國也未必能夠確保完全勝利。
近年來,艾爾及利亞同樣有意進一步增強其軍事能力,購入蘇-57E戰鬥機對其而言是一個相當明智的選擇。
畢竟艾爾及利亞之前已經采購了大量的俄制戰機;
購買蘇-57之後,融入其空中力量的作戰體系將變得十分簡單,這對提升其整體戰鬥能力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於俄羅斯而言,這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交易。
大家都知道,蘇-57戰機在開發到批次生產的整個過程中,曾多次遭遇資金不足的困境。
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研發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蘇霍伊設計局和米格設計局分別推出了蘇-47和米格1.44,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蘇47未能在競賽中取得勝利,但其競爭對手米格1.44同樣未能進入量產階段。
1991年,蘇聯解體,許多軍事武器裝備的研發計畫被暫停,其中也包括了第五代戰鬥機的研發。
直到2007年之後,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研發計畫才再次進入議程。
當時俄羅斯的航空工業人才大量流失,資金短缺非常嚴重,五代戰鬥機的研發計畫在起步階段就遭遇了許多困難。
後來印度宣布將與俄羅斯合作開發,但最終卻選擇中途撤資,這對蘇-57計畫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盡管面臨如此嚴峻的挑戰,蘇-57戰機最終還是順利研發完成,並於2020年開始服役並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在確認進入大規模生產之後,俄羅斯空天軍首先采購了78架,但近年來由於西方國家對原材料實施封鎖,其量產行程變得非常緩慢。
自2022年以來,俄羅斯軍事裝備在全球的聲望持續下降。
在2016年,俄羅斯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的國際軍事貿易總額持續下降。
蘇-57在俄烏沖突中表現並不算特別突出,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該型號戰機的聲譽,甚至使其遭受到一些不太公正的評議。
到2024年底,蘇-57終於迎來了些許曙光。
此次艾爾及利亞的支持,不僅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蘇-57戰鬥機的聲望;
而且這筆重要的資金註入,也或許能協助俄羅斯緩解一些問題,從而使蘇-57戰鬥機的量產過程更加順暢。
許多人認為,這次蘇-57戰鬥機能夠成功銷售,得益於珠海航展的顯著的貢獻。這個說法有其合理之處,但並不完全客觀。
俄羅斯派出最尖端的戰鬥機參加珠海航展,這一方面是希望利用這個展會對外展示,尋找潛在的客戶,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中國表示支持。
俄羅斯展示了兩架蘇-57戰鬥機,一架用於靜態展示,另一架則用於展示其機動性。
特別是這架進行動態演示的飛機,由俄羅斯著名的傳奇飛行員博格丹操控,先是經過太原;
最終抵達珠海,在珠海航展上表演了多種令人驚嘆的飛行動作,確實讓人大開眼界。
無論是珠海航展的影響力,還是那些精彩的表演,恐怕都並不是這筆交易成功的決定因素。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俄羅斯與艾爾及利亞一直以來就是老牌的貿易合作夥伴,雙方之間的信任自然而然無需多作說明。
艾爾及利亞確實對這款戰機有需求。這樁交易的達成,實際上可以視作雙方心意相通,俄羅斯並無需特意借助此次航空展覽向艾爾及利亞展示什麽。
在我們無法得知的角落,或許兩國的高層軍事官員早已達成共識,只是決定在此時對外宣布而已。
艾爾及利亞空軍之所以采用蘇-57,是因為該機的效能對艾爾及利亞空軍而言已足夠滿足其需求。
對一款第五代戰鬥機的評估必須從多個角度入手,包括其機動能力、隱形特征等,這些都是戰鬥機固有的內容。
關於蘇-57、F-22與F-35之間的優缺點,隨著資訊的不斷釋出,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變得相當明朗。
蘇-57戰鬥機更傾向於增強機動性,由於技術、航空電子裝置和材料方面的局限性;
它的隱身能力無法進一步提升,不過它的隱身表現也並不至於低到與第四代戰鬥機無法比較的地步。
在面對高級防空雷達時,可能會稍微吃虧,但應對90%以上的現代戰場環境則完全沒有問題。
F-22和F-35同樣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F-22戰鬥機最大的短板在於其幾乎100%的任務模式僅適用於空中作戰,而對地攻擊能力幾乎為零。
F-35戰鬥機兼具地面和空中作戰能力,但在這兩方面的表現都沒有達到特別優秀的標準。
蘇-57在機動能力上明顯優於F-35系列,之後如果更換新的發動機,超越F-22也並非不切實際的設想。
更加關鍵的是,蘇-57的保養費用顯著低於F-22和F-35。
F-22的制造費用非常高昂,每小時的飛行開支幾乎是普通第四代戰鬥機的2到3倍。
F-35的成本確實大幅降低,經過大規模生產後,單機價格已跌破1億美元;
但它依然需要專用的空軍機庫,且隱形塗層需要定期更換,因此維護費用依然非常高昂。
與之相比,蘇-57戰鬥機在采購和維護方面都顯著低於美制戰機,非常適合艾爾及利亞這樣的國家使用。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殲-35戰鬥機似乎在各個方面都優於蘇-57戰鬥機,那艾爾及利亞為何不選殲-35,卻選擇了蘇-57呢?
答案其實也相當顯然。
一方面,武器裝備的銷售能否取得成功,始終並非完全依賴於其自身的價格與效能。
國家間的地緣政治環境,往往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艾爾及利亞確實采購了多種中國的武器系統,但這並不表示該國的空軍在戰鬥機計畫上便一定會選擇中國。
另一方面,殲35戰鬥機才剛剛首次展示,是否具備充足的生產能力以供出口,以及購買後具體何時能夠交付;
以至於是否適合艾爾及利亞,這些問題都尚未有明確的答案,後續的合作又該如何開展,都仍需進一步探討。
艾爾及利亞在尚未解決如此多問題的情況下,怎麽會冒然購買中國戰鬥機呢?
更不用說對阿國而言,挑選一款戰鬥機可是要使用幾十年之久,這些國家對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非常重視。
盡管蘇-57並沒有展現出特別出色的表現,但至少它在俄烏沖突中參加過實戰。
可以確信,在向對方推銷時,俄羅斯一定會詳細說明蘇-57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
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也是打動艾爾及利亞的重要因素。
蘇-57戰鬥機能夠賣出去,對俄羅斯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國作為俄羅斯的重要盟友,也應當感到欣慰。
更何況蘇-57和殲-35在國際市場上並不存在「零和競賽」,雙方完全可以各自進行銷售。
殲35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只要品質出色,我們自然不會擔心銷售問題,又何必在意眼前的得失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有關於版權或人身權利侵害的事務,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移除相關內容!如若事件存在疑問,聯系後立即進行刪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