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軍參謀長阿馬爾·普裏特·辛格近日在記者會上再次批評國產LCA「光輝」戰機交付進度。 原定今年交付空軍的83架戰機至今仍未到位。 面對參謀長的公開批評,印度史坦航空公司保持沈默,似乎打算再次「冷處理」此事。 觀察人士認為,印度空軍、政府和印度史坦航空公司已陷入僵局。 莫迪政府為提升支持率,大力推動「印度制造」,而印度史坦航空公司則因巨額訂單和豐厚利潤而積極響應,最終導致如今的困境。
印度政府和印度史坦航空公司獲益的背景下,印度國防部便要求印度空軍增加LCA戰機的采購量。起初,印度空軍對此頗為抵觸,因為LCA戰機各方面效能都相對落後。2015年交付時,全球先進戰機已普遍裝備相控陣雷達,而LCA戰機卻仍使用脈沖都卜勒平板縫隙雷達,技術水平遠遜於國際平均水平。到2017年後,中國空軍殲-16和殲-20戰機發展迅速,進一步拉大了與LCA戰機及印度空軍的差距,就連巴基史坦空軍也在梟龍Block2戰機上套用新型航電系統提升空戰能力。
戰術需求逼迫印度空軍急需更新戰機,但政府強制推行LCA戰機采購,導致空軍強烈不滿。 LCA采購案中,空軍與國防部、印度史坦航空公司之間曾激烈賽局,雙方都不願高價購買效能落後、作戰能力不足的三代機。然而,在印度史坦公司和政府的「印度制造」宣傳攻勢下,民意一邊倒地認為LCA戰機效能優異,空軍拒購則被視為「有罪」。 在政府和輿論壓力下,空軍被迫采購,但采購數量始終有限,而印度史坦航空公司交付進度嚴重拖延,進一步加劇了空軍的不滿。
印度LCA戰機遲遲未能交付服役,核心問題在於美國提供的發動機供應嚴重不足。奇異公司生產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是「去工業化」導致許多關鍵裝置供應鏈斷裂。即便莫迪總理親自幹預,催促交付,也未能改變現狀。缺少美制發動機,LCA戰機生產受阻便順理成章。印度空軍和國防部對此均深感無奈,阿馬爾·普裏特·辛格對印度史坦公司的批評,實則反映了這種無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