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精確命中北韓飛彈車,俄軍打瘋擊殺一切目標:朝軍猛攻一天一夜

2025-01-22軍情

庫爾斯克戰區一輛北韓防空飛彈發射車在遭到精確打擊後發生劇烈爆炸,車載飛彈系統完全損毀。這款發射車屬於北韓新型地對空防禦系統的關鍵組成部份,其技術特征與俄羅斯"道爾"防空系統相似。

這型號防空飛彈發射車采用8×8輪式底盤設計,具備全地形機動能力,裝備相控陣雷達系統,可同時跟蹤多個空中目標。發射裝置采用垂直發射模式,搭載8枚中程防空飛彈。這款裝備於2020年首次在平壤閱兵式上亮相,體現北韓防空能力的重要突破。雖然整體效能與俄羅斯同類裝備仍有差距,但在探測距離和反應速度等關鍵指標上已達到實戰要求。

事發地點位於俄軍與烏軍陣地交界處,可能是由於戰場態勢復雜導致的誤傷,也可能是烏軍使用FPV察打一體無人機實施的精確打擊。這暴露出朝方裝備在實戰環境下的防護能力不足。

北韓軍隊在庫爾斯克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在蘇賈地區,朝軍特種部隊采用分隊滲透戰術,對烏軍防線發起持續進攻。戰鬥從淩晨持續到深夜,雙方在城鎮建築群中展開激烈巷戰。朝軍充分發揮其特種作戰優勢,采用小規模機動分隊,靈活運用包抄迂回戰術,試圖瓦解烏軍防禦體系。

在馬赫諾夫卡村周邊地區,朝軍運用分割包圍戰術,成功切斷烏軍一個加強連的後勤補給線。透過對交通要道實施火力封鎖,迫使被包圍的烏軍部隊陷入補給困境。這種戰術充分體現朝軍在城鎮作戰中的戰術創新,展現出其在復雜地形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這些事件反映出北韓軍隊在域外作戰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實戰環境為朝軍提供檢驗和提升作戰能力的機會,但裝備損失也暴露出其在現代化戰爭中的短板。這對於評估北韓軍事實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烏克蘭軍隊調動多個無人機作戰單位,配合遠端火箭炮系統,構建立體化打擊網路。烏軍運用"蜂群式"無人機編隊,對朝軍陣地實施持續偵察和精確打擊。在夜間作戰中,烏軍利用熱成像裝置優勢,成功瓦解多次朝軍滲透行動。

烏軍M142"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在無人機引導下,對朝軍集結點實施多波次打擊,造成朝軍人員和裝備的顯著損失。在過去72小時內,朝軍損失3輛裝甲運輸車、2套防空系統和約50名人員。烏軍在馬赫諾夫卡村北部地區抓獲4名朝軍傷員,繳獲包括夜視裝置、通訊器材在內的多件軍事裝備。

在庫爾斯克戰區西部,俄羅斯軍隊正在實施大規模包圍作戰。第55摩托化步兵旅和第35摩托化步兵旅從紅軍村東西兩側展開,配合第74摩托化步兵旅從北向施壓,形成三麵包圍之勢。這一戰術布局的核心目標是切斷T-0405和T-0406兩條關鍵公路,這兩條公路是烏軍在該地區的主要補給線。俄軍透過切斷補給路線,可以在不進行大規模正面進攻的情況下,迫使被圍困的烏軍部隊投降或撤退。

俄軍在該區域部署60輛主力戰車、120輛裝甲車輛以及大量火炮系統。這種兵力配置顯示出俄軍意圖透過優勢火力和機動能力,逐步壓縮烏軍活動空間。俄軍還在戰區部署"鎧甲-S1"近程防空系統和"套-M2"防空飛彈系統,構建完整的防空網路,以應對烏軍可能的空中突圍。

紅軍村地區的烏軍防禦工事體系經過長期加固,構建多層次縱深防禦陣地,包括混凝土掩體、反坦克壕溝、地下指揮所等永固性工事,以及大量的反坦克飛彈陣地和狙擊手火力點。這種防禦體系使得正面突破將付出極大代價。烏軍最高統帥部已調集第32、142、151、153機步旅增援該地區。

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阿納帕市附近,9架無人機對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壓縮站發起攻擊。俄羅斯防空部隊攔截其中8架無人機,但1架突破防禦,對壓縮站造成實質性破壞。這條管道年輸氣量達315億立方米,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重要通道。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啟動裁員計劃,預計裁減40%的員工。這將導致俄方每月損失約7億美元的天然氣出口收入。考慮到能源出口是俄羅斯戰爭經費的主要來源之一,這次打擊將對其持續作戰能力產生重要影響。管道設施受損也引發歐洲能源市場波動,天然氣期貨價格明顯上漲。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