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俄烏之戰「副作用」,瑞典芬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有多大影響?

2024-04-28軍情

文|地理熱叭

編輯|地理熱叭

前言:

【全文3000字】

【閱讀需8分鐘】

中立了近200年的瑞典,在3月7日宣布正式加入北約,成為第32個成員國,而排在他們前面的就是去年4月入約的芬蘭。如果說俄羅斯對烏宣戰有什麽「副作用」,最大的敗筆可能就是這兩個中立國的背道而馳。

尤其是瑞典入約的訊息剛傳來,大帝第二天就下令要進行大規模軍改,計劃3年擴軍150萬來應對北約的封鎖,當初蘇聯時代的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軍區,很可能會重出江湖。那麽,普亭為什麽要做出這樣的大動作?

首先來談談芬蘭。之所以先聊他們,是因為芬蘭是俄羅斯所有鄰居禮,麻煩程度僅次於烏克蘭的存在。

俄芬之間的邊境線長達1340公裏,地形復雜非常難防守,而且還很方便對面搞偷襲。再加上周邊其他北約國家的存在,和芬蘭連線起來,就催生出了足足有2540公裏的「世界最長」敵對邊境線。

這難免會讓普亭深感頭疼,所以他剛放出軍改的訊息,紹伊古就新增了2個空降突擊師到俄芬邊境。在不遠的未來,俄方還打算在那裏重建卡累利阿合成兵團。

但麻煩的是,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西北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水陸交通樞紐——聖彼得堡,距離邊境線只有400多公裏。這個人口超500萬、經濟占全俄5%的重大城市,還是波羅的海沿岸的最大港口,承擔了全俄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的份額。一旦交起火來,聖彼得堡受到的打擊,是俄羅斯不能承受之痛。換句話來說,芬蘭哪怕不使用核武器,在地理上也天然具備著嚴重威脅俄羅斯的能力。

在過去,他們還保持中立的時候,這種威脅只存在於理論上。畢竟芬蘭這個國家不大,人口不到600萬,和聖彼得堡一個市差不多。整個俄羅斯的總人口加起來,幾乎是芬蘭的27倍,光是在基數上,雙方就不處在同一個量級。所以在過去,雙方能不撕破臉就不會撕破臉,芬蘭始終作為俄歐之間的緩沖區而存在。

但現在不一樣了,芬蘭改變了中立立場,加入了北約,那麽敵對陣營就能利用他們的地理優勢,直接對俄羅斯的核心城市造成威脅。更要命的是,俄羅斯的硬傷就在西邊直面歐洲的部份!因為這裏一馬平川,幾乎沒有江河山脈作為屏障,只要有規模的部隊進行機械性穿插,就很快能突入俄國腹地,直沖莫斯科而去。

當初小胡子就是這麽做的,給蘇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二戰後,俄羅斯始終非常重視向西拓展軍事緩沖帶。不只是俄羅斯,歷史上的沙俄也都是這麽做的。回顧近代史我們可以發現,自從18世紀之後,沙俄平均每隔15年就要發動一次對外侵略之戰,尤其是西面靠近歐洲的那片區域,只要有鄰國存在,沙俄要麽直接滅了對方,要麽把人家打殘。

而芬蘭恰好處在這個要命的地帶,歷史上沒少被摧殘。要知道在200多年以前,他們還屬於是瑞典王國的一部份。後來英國向海上擴張的時候,沙皇擔心會威脅到聖彼得堡,就強硬要求瑞典關閉所有對英國開放的口岸。瑞典當時也不慫,人家生意做得好好的,憑什麽你說關就關?

雙方一言不合,沙皇就以此為借口出兵瑞典,短短半年時間就拿下了芬蘭地區,強行占領了這裏。直到俄國十月革命爆發,芬蘭才得以獨立出去。但是二戰期間,德國的不斷壯大和入侵芬蘭,又讓蘇聯喚醒了血脈裏的地緣恐懼。

所以當時史達林強硬介入,和希特勒一起瓜分了芬蘭之後,又強硬要求波羅的海三國「自覺入戶」,允許蘇聯在此處建立軍事基地。波羅的海三國沒有能力和老大哥抗衡,只能被迫妥協,但芬蘭卻是個硬骨頭,他們雖然願意讓步,但卻不願徹底「入戶」,所以蘇聯一怒之下,於1939年11月派出50萬大軍入侵芬蘭。

當時芬蘭只匆忙建起12萬人的遊擊隊,完全是草台班子,但就是這樣的草台班子,硬生生打出了4:1的傷亡比,有的數據還稱,蘇軍要賠上8條命,才能耗死一個芬蘭人。最終,他們透過慘勝才換回芬蘭割讓出來的9%的領土,而聖彼得堡也收獲了往西延伸出幾十公裏的緩沖區。

但好景不長,不到半年時間,第二次蘇芬戰爭就爆發了。這次是因為芬蘭被迫投靠德國,給德軍借道,還一起圍攻了列寧格勒,才拿回了原有的土地。此後,蘇芬之間僵持了3年多,直到二戰結束,芬蘭和德國一起成了戰敗國,在事後清算中不僅要割讓出好不容易拿回來的土地,還得另外賠了不少港口礦山,以及3個億的賠償金。

芬蘭為什麽之前保持中立?現在又為什麽導向北約?兩次俄芬之戰,讓大出血的芬蘭意識到,戰鬥民族是真的不好惹,要想不被吞並,就只能保持中立、低調發育。所以自從二戰後,無論國際環境怎麽變化,芬蘭都不加群不站隊,既沒有接受老美的援助,也沒有加入北約或華約任何一方。

直到1995年,蘇聯都解體4年了,他們才敢試探著加入歐盟,而且只是經濟上的,軍事和政治上依舊保持中立。在對烏軍事行動開始之前,俄芬之前都保持著默契,那就是你不搞事,我也不會找你的麻煩。

這個默契,在俄烏開戰之後就被打破了。無論普亭是出於什麽無奈的情況之下才對烏宣戰的,但在西方世界看來,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一場「侵略戰」,畢竟沙俄和蘇聯在過去幾百年裏,對歐洲造成的陰影實在 太大了。俄羅斯但凡稍微有點大動作,都會挑動歐洲那根敏感的神經。

芬蘭和瑞典也不例外,他們回憶起了之前的那兩次大出血,地緣恐懼被再次喚醒,再加上美西方的持續利誘和施壓,終於打破了一向堅持的中立原則,主動向北約遞交了加入申請函。這個舉動,直接讓俄羅斯失去了聖彼得堡往西的戰略緩沖帶,戰鬥民族的地緣困局,被直接擺在了明面上。

先別說後面的北約,單說芬蘭,就不是一塊好啃的硬骨頭。歷史上蘇聯兩次入侵,兩次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慘勝。別看芬蘭不大,人口也不多,但人家有將近百萬的預備役,全國1/5的人口都有作戰能力,一旦動員起來,能立馬派往前線的戰力就能瞬間達到將近30萬人。這樣的兵力,和如今的德、法這些老牌強國比起來也不差什麽了。

再來談瑞典,雖然也不大,一直是中立國,但這不意味著沒有作戰能力,相反,這些年他們從未疏忽過持續進口軍火,而且還是歐洲少數具備完整國防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也一直與北約保持著合作。他們自產的「鷹獅」戰鬥機,能和法國的「飆風」、英國的「台風」戰鬥機齊名,代表著現代歐洲戰機制造的最高水平。

總而言之,這兩個國家加起來,軍事實力並不容小覷,單說芬蘭就是歐洲最大的火炮庫之一,他們還有將近1500門火炮和火箭系統、上千輛裝甲車和700輛坦克,其中還有200輛當前世界最先進的豹-2主力戰車。而瑞典也有數十架大王峰,以及可以相容北約指揮和防空系統的各類飛彈、潛艇和隱形護衛艦。

再加上俄烏之戰,暴露了俄羅斯的頹勢,一個老牌軍事強國,陷入了持續的消耗戰,在外界看來威懾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強,所以即便現在導向北約,在兩國看來也不會引發嚴重的後果,至少目前戰鬥民族是不會分成更多的精力來進行報復的。

瑞典芬蘭放棄200年中立,加入北約,會給俄羅斯帶來哪些壓力?別看他們平時沒啥存在感,但動起真火來,也夠戰鬥民族喝一壺的,即使其他北約成員國不幫忙,芬、瑞聯手,短期內也能和戰鬥民族打個四六或者五五開,可要是進行長期地面拉鋸戰,人口不多的他們就會比較吃力了,但北約和老美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所以,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不是去求抱大腿的,相反,他們還是戰略扶貧,讓北約的裝備優勢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戰略空間上,也能進一步把戰鬥民族死死壓在芬蘭灣附近,讓北約牢牢控制住波羅的海沿岸的海權。

要知道,這片海域一共就有4個海峽,其中三個被丹麥管著,僅剩的卡特加特海峽,是被丹麥和瑞典共管。現在瑞典入約了,芬蘭也在一旁隨時準備呼應,這就相當於北約已經把波羅的海變成了自家遊泳池,俄羅斯很難來沾邊,只能控制芬蘭灣附近的海域。一旦俄軍想在海上繞遠路,還得先經過瑞典和丹麥的同意,俄軍的潛艇和軍艦要出海,還得被人家先登記一邊,在海權上就被大大牽制住了。

更要命的是,俄軍在俄芬邊境線的最北端,有一個超大的戰略核武器庫,裏面有大型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部隊在駐紮,還部署了許多洲際飛彈發射井。本來這裏可以是俄軍壓箱底的重火力點,用核武器震懾世界範圍內的敵人。

但現在芬蘭入約了,北約完全能在他們境內部署最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這意味著俄軍之前建立起來的核威懾以及重火力打擊敵方的能力,已經大打折扣,這對戰鬥民族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總而言之,兩國相繼入約,可能並不是真的要和俄軍幹仗,而是感受到了威脅,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給予保護國家主權的目的,才入約的。但無論如何,鄰國立場上的改變,勢必會影響到俄羅斯的部署,普亭也不得不加強在邊境的軍事部署來進行應對。除此之外,俄方已經終止了與芬蘭的邊境合作,芬蘭也關閉了所有對俄開放的邊境口岸。

哪怕俄、瑞、芬三方掀桌子的機率很小,但三邊也已經降至冰點,俄羅斯向西發展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了。未來他們將如何應對?可能更多的還得要向東看吧。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