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暴露了我軍班組火力不足,以及個人武器種類混雜等問題。
1951年6月,時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徐向前存取蘇聯。
經過艱苦談判,蘇聯同意援助包括SKS、AK47在內的8種輕武器技術資料,並派遣技術顧問來華。
1956年,SKS被仿制成功,中國的兵工廠建起了第一條半自動武器生產線。
仿制型號被定名為"1956年式7.62mm半自動步槍"。
不久後,該槍列裝於解放軍部隊,從此和中國人民結下不解之緣。
中國在仿制過程中做了許多小的調整,包括螺栓托架上沒有銑削,而是直接沖壓,以及拆卸桿上不同型別的拇指座。
與原槍最明顯的不同當屬槍頭上的三棱折疊軍刺。
如果要問現在的中國還有沒有56半,答案是有的,並且還在服役。
那就是「56-1式禮賓槍」。
長長的槍身、淩厲的刺刀、復古的風格、以及強烈的木材金屬混合光澤,使得56半被選定為儀仗隊的禮儀用槍。
在閱兵典禮、迎接外國使者等場合彰顯中國軍威。
它的整體槍長在1.025公尺,光是槍管就占據半米左右,在不裝填彈藥的情況下不到4公斤,有4條右旋膛線,纏度為0.24公尺。
56式半自動步槍采用的是7.62公釐的步槍彈,子彈初速度在每秒7百米左右,射速為每分鐘40發。
有效射程為400公尺,稍微優秀一點的射擊手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射程可以達到600公尺,而最大的射程可以高達1500公尺。
它的瞄準基線基本在0.48公尺左右,相比較衝鋒槍版本的56式,提高了整整三成。
而且彈道低伸,射擊精度非常高。
對於一支不用手動裝填子彈,甚至也不用拉動槍栓就可以連續發射子彈的步槍,這個的整體規格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它的重量已經算輕的,而且還配備了折疊式的刺刀,可以隨卸隨裝,在地形有限的情況下進行白刃戰,也絲毫不會落人下風。
56式半自動步槍之所以能夠在我軍的武器歷史上占據重要的位置,跟它本身的這些優越效能離不開幹系。
自動方式采用導氣式(活塞短行程),閉鎖方式為槍機偏移式,實施單發射擊,用10發固定彈倉供彈。
56式半自動步槍系仿自前蘇聯SKS半自動步槍,1956年引進了前蘇聯的全套技術資料引進仿制。
其改良之處有:
以鄆型刺刀替代原有之劍形刺刀(兩種槍刺的56半自動都在裝備)、把機匣蓋聯接嵌入護木內、以玻璃纖維槍托替換木托、並以沖焊件、沖鉚件或精鑄件替換部份模鑄件。
56式半自動步槍是中國槍械發展史上的一個特例,在此之前,還沒有哪種武器能夠因過時而停產相當長一段時間後,又重新投入大批次生產。
國內最早生產該槍的廠家為296廠,起初由蘇聯提供零部件與裝置,在國內進行組裝,並配套生產一些小零件。
這一時期的產品在機匣左前方打印的槍號帶有俄文字母。
後來隨著國內生產技術的逐步提高,實作了該槍的完全國產化,生產廠家也逐漸增多,不過各廠家的標記都還是按最初296廠那樣,在三角形中填充廠家代號數位的模式,廠號後面刻印有「五六式」3個漢字以及槍號。
除了296等大廠外,許多三線廠家也相繼加入了生產行列。
據統計,到停產為止,中國生產的56式半自動步槍僅機匣標記就多達80余種,足見其產量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