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作為曾經與美國同為世界兩極的超級大國,在上世紀60-80年代與中國有一段緊張對峙時期,中蘇邊境線常年陳兵百萬,對中國的國內建設和戰備都產生很大負面影響。鑒於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核優勢,稱其為上世紀後半葉中國的最大外部威脅絲毫不過分。
這樣的高壓背景下,1991年蘇聯轟然解體,對中國總體自然是利大於弊,至少不再面對北方的巨大軍事威脅,還可以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購買曾經無法獲得的技術和武器,加強國防建設,並從俄羅斯輸入中國所需的能源資源。
但其實從80年代戈巴契夫上台後,中蘇關系便逐漸恢復正常,曾經的對峙局面大大緩和,到91年蘇聯解體時,蘇聯對中國的邊境軍事威脅已經完全弱化,軍事對峙基本成為歷史。所以從單純軍事安全形度來看,蘇聯解體對中國的現實意義,並沒有一些朋友想象中那麽大。
蘇聯解體對中國的影響也有壞的方面。蘇聯解體以後,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冷戰自動宣告結束,美國的第一大對手瞬間沒有了,那麽中國這個第二大對手自然成了美國下一個目標,把中國推到了浪尖上,這就造成美國把以前對付蘇聯的那些東西,都用來對付中國,中國的發展環境變差了,中國的壓力也變大。
先前由於中蘇對峙嚴重,基於相互利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美關系緩和、甚至進入蜜月期,改革開放得到西方支持,甚至1984年收回香港主權等,無不和「冷戰交易」有關,西方預設出現相對強大的中國來對抗近鄰蘇聯,所以在建交後給中國不少幫助,不僅美國,歐洲日本都是如此。蘇聯一解體,這種融洽關系很快就停止了,蘇聯解體後的兩年正是中國對外關系極其困難的時期,若非海灣戰爭及後來的反恐需求,美國對中國的威脅和封鎖還會更嚴重。
另外,美國對東歐、中亞的滲透對中國一向穩定的後院造成了大量不穩定因素,這些地方以前是蘇聯的勢力範圍,但91年蘇聯一解體,這些國家為了找個靠山,大部份倒向西方,這就為美國的滲透帶來了方便,近20多年來美國發動的戰爭,都是針對中俄後院來的。(如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喬治亞,烏克蘭,還有印度近期的反華動作,這無一不是美國直接或間接參與的。
除了以上現實威脅外,盡管蘇聯模式有種種弊端,但蘇聯解體標誌著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倒下了,中國瞬間成為該陣營的第一大國,失去了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建設許多方面的借鑒,中國一定程度上也有被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