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印度的一系列軍事動作引發了廣泛關註。
據環球時報援引彭博社 10 日訊息,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內閣安全委員會 9 日批準了一項重大計劃,將建造兩艘攻擊型核潛艇,同時購買 31 架美國制造的遠端無人機。
路透社報道稱,印度海軍此前計劃建造 6 艘本土研制的攻擊型核潛艇,此次新批準的兩艘正是這 6 艘中的前兩艘,並且將首次在印度原生的船廠建造。不過,印方並未明確具體的交付日期。
從目前的訊息來看,這兩艘核子動力潛艇不會搭載核武器。這一情況從側面反映出,印度核武器小型化的進度或許並不順利。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艘核子動力潛艇將在印度原生的造船廠建造,此舉更是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註。
實事求是地講,印度並非沒有使用核子動力潛艇的經驗。它們曾以租賃的方式,從俄羅斯那裏獲得過兩艘核潛艇。然而,建造核子動力潛艇與使用核子動力潛艇完全是兩碼事。
在 2024 年金磚國家峰會即將到來之際,印度宣布將投入 4500 億盧比進行軍購,包括兩艘核子動力潛艇和 31 架無人機。這一舉措十分引人矚目,也被普遍分析為是為了 「對抗」 中國。
印方在此次軍購計劃中,一方面選擇購置美國無人機,另一方面還對外宣稱將首次自主修建核潛艇,試圖以此 「助力」 印度成為全球軍事強國前列。
以印度國產軍工業的技術和實力,讓印度人自己研發建造新式核潛艇,可能性微乎其微。考慮到美國先前在 「AUKUS」 框架下,向澳洲擴散出售核潛艇技術的先例,再加上此次美國將向印度提供 31 架 MQ - 9B 遠端無人機,基本可以確定,美國是在向印度打包出售有關核潛艇的技術,幫助印度在本土建造 2 艘國產核潛艇供印度海軍使用。
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趕超目標。印媒稱,中國核潛艇首次進入印度洋是在 2014 年,當時兩艘核潛艇停靠在斯裏蘭卡港口。2016 年,一艘中國潛艇駛入巴基史坦的喀拉蚩港口。中國這些正常的潛艇存取活動,卻被印媒解讀為 「中國有意在印度洋維持相當規模的水下存在」。
印度【經濟時報】稱,這兩艘新型的攻擊型核潛艇將完全由印度制造,不需要任何外國援助。制造核潛艇需要具備高強度的材料技術。核潛艇的外殼需使用高強度材料,如鈦合金鋼板,其屈服強度要求達到 1400 兆帕以上,以確保在深海高壓環境下潛艇的結構安全。先進的動力系統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核潛艇使用核子反應爐作為動力來源,這要求高度復雜的核技術和工程能力。核子反應爐的小型化和安全執行是制造核潛艇的關鍵技術挑戰。
據悉,印度這 2 艘新造的 「更為先進」 的戰略核潛艇,排水量從 「殲敵者」 級的 6000 噸增加到了 7700 噸,將搭載 8 枚射程 5000 公裏的洲際飛彈,預計於 2040 年左右交付印度海軍。另外,印度還設計了一款排水量 15000 噸,能搭載 16 枚洲際飛彈的 「超級核潛艇」,但何時開工建造尚不得而知。
綜合來看,印度暫停造第 2 艘國產航母,轉而建造 2 艘核潛艇,或許真的受到了中國的 「影響力」。
巨額軍費開支會加重印度的財政負擔。如果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影響軍事計劃的實施。印度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復雜,其軍事擴張可能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2 年,印度是世界第三大軍費支出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印度洋這片廣袤的海域,連線著亞洲、非洲和歐洲,是全球貿易的重要通道。印度一直將印度洋視為自己的 「後院」,渴望成為該地區的霸主。然而,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不斷增強,印度的 「霸主夢」 受到了挑戰。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印度洋,觸動了印度敏感的神經。
除了地緣政治的考量,印度的國內因素也不容忽視。莫迪政府一直奉行強硬的外交政策,試圖將印度打造成一個軍事強國。
印度的此次軍購和核潛艇建造計劃,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性。從技術層面來看,印度國產軍工業能否成功建造核潛艇尚存疑問。雖然印度宣稱這兩艘核潛艇將完全由印度制造,但以其目前的技術實力,要實作這一目標難度極大。美國向印度出售核潛艇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推動印度核潛艇的建造行程,但也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從財政角度看,巨額的軍費開支無疑會給印度帶來沈重的負擔。在經濟增長不確定的情況下,軍事計劃的實施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印度的軍事擴張可能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印度將印度洋視為自己的 「後院」,試圖透過增強軍事力量來維護其在該地區的霸主地位。然而,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讓印度感受到了壓力。印度的軍事動作,也可能會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和反應。
印度的未來走向充滿了變數。其軍事擴張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不僅取決於技術實力和財政狀況,還受到地區局勢和國際環境的影響。印度在追求軍事強國的道路上,需要謹慎權衡各種因素,避免陷入過度軍事擴張的困境。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各國應該透過對話與合作來解決爭端,而不是透過軍事擴張來維護自身利益。印度也應該認識到,和平與穩定才是地區發展的基礎,只有透過合作,才能實作共同繁榮。
對於印度的軍事動作,國際社會應保持高度關註,積極推動各方透過對話與協商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時,印度也應該認真思考自己的發展道路,避免盲目追求軍事強國地位,而忽視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