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過電影【長津湖】,誌願軍第九兵團在極寒條件下,為了消滅美軍陸戰一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請註意,筆者在這裏用了「巨大」這個詞,並不是誇大其辭,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況,甚至用「巨大」都不足以形容,而是「悲壯」!
有一個直接的證據,就是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結束後,整整4個月的時間都沒有打仗。
在【宋時輪傳】裏就寫得很清楚,第二次戰役後,第九兵團第26軍於1951年3月28日才參加了第四次戰役,也就是說,直到1951年3月28日,第九兵團才有部隊參加戰鬥,而且不是主力,只是二線防守。
至於另外兩個軍,第20軍、27軍,在第二次戰役打完後,到4月底才有交戰紀錄,這時候已經是第五次戰役了。
所以說,第九兵團在第二次戰役中的損失確實是非常大的,在經過了近4個月的恢復調整後,才重新開始參戰,錯過了非常重要的第三次、第四次戰役。
那麽,第九兵團到底損失了多少兵力呢?具體的數位有好幾種說法,但基本上都在5萬左右。
比如,軍委作戰部在1951年5月5日召開的第二次戰役總結會上,是這樣說的:第九兵團陣亡以及凍傷亡,包括失蹤的人員等等,共計54184人,其中,僅是凍亡就達到了3萬多人。
還比如,在第二次戰役後,東北軍區曾派人入朝調研各兵團傷亡數位,說第九兵團傷亡達到4萬余人,其中凍傷達到了70%多,也就是3萬多人的規模,這與軍委作戰部總結的凍傷亡的人數是吻合的。
另外,【宋時輪傳】也對第九兵團的傷亡進行了考證,最後認定第九兵團在第二次戰役中共傷亡48156人,這個數位和5萬人也相差不多。
因此,說第九兵團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損失了5萬人左右,基本上是準確的。
不過,有人可能會說:即便是損失了5萬人,還用得了4個月的時間來恢復嗎?因為這個傷亡規模在解放戰爭期間是經常出現的,各個部隊也不需要這麽長的時間來恢復,有些部隊甚至再打一仗後,光靠俘虜補充就可以恢復戰鬥力了。
但是,抗美援朝戰爭和解放戰爭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戰場環境還是保障供給、兵員補充,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其實,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後,中央鑒於第九兵團損失太大,已經決定給他們補充兵員4.6萬人,並要求在1951年3月之前補充到位。但是,這根本做不到。
首先,第九兵團入朝後,因為沒有過冬物資,導致大部份人都是凍死的,陣亡人數實際上還不到1萬人,因此,新補入的戰士這次不能再吃虧了,後勤物資不到位,就不能過江,否則犧牲都是無謂的犧牲。
其次,骨幹損失太大,幹部補充跟不上。
軍委作戰部曾經統計過,第九兵團下屬的一些團級單位,有的只剩下了一個排,有的只剩下了幾個班。也就是說,就算把這些人都提幹,也滿足不了一個團級單位所需要的所有幹部。如果一支部隊沒有幹部指揮,是打不了仗的,這個問題在短時間內也很難解決。
第九兵團采用的辦法是壓縮機關人員,能下去補充部隊的都下去,然後再從別的單位抽調一些人過來,慢慢把這些空缺補齊。
可能有人會說,北韓不能幫助我們一些嗎?其實,北韓即使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因為他們自己的損失也不小,自顧都不暇,哪裏還有力量還幫助我們?
第三,就是後勤補給太不給力了。
因為美軍對我軍的後勤補給進行聯合絞殺,武器彈藥包括糧食等等物資都供不上,北韓能接濟給我們的又很有限,戰士們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那樣只會造成更多無畏的傷亡。
所以,這些原因加起來,就導致了第九兵團在第二次戰役後,足足有4個月的時間上不了戰場。
(參考資料:【韓戰】【宋時輪傳】【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