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風的蠶最開始講電子戰的時候我就開始關註他了。
他人氣剛漲起來的時候主要是講述了我們軍隊的雷達很厲害。
當他講到米波雷達的時候我回想起來以前的經歷。
我們現在用的相控陣雷達是從最開始的米波雷達前進演化來的。
米波雷達只能看,不能對目標釘選,當然現在能釘選那是另外一套原理。
中國現在不僅僅擁有北鬥導航,還擁有高分衛星以及近地軌域的中繼衛星。
這一套通訊原理已經和二十年前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我最開始的時候是做電子芯片供應的,接觸過很多電子企業,
那時候國內電子企業圈子非常小,不像是現在拔地而起了那麽多。
這個米波雷達的誕生也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可以說,這個雷達的前身,真的是一幫民間電子愛好者搞出來的。
然後被一幫軍事研究所的退休技術人員在電子市場發現,逐級上報出去的。
而生產這些裝置的民營企業搖身一變就變成了軍企。
在上個世紀,我們還是依靠閉路電視來看節目的時候。
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天線產品,大多數都是鋁合金的支架天線。
還有一部份是大鍋蓋的閉路天線,
有市場就有競爭,市面上的天線也層出不窮,基本上都像今天的手機一樣擁有不同的功能。
這方面大部份的70後都有深刻體會。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型別的閉路天線誕生了(具體的型號我也忘了)
這個天線被一些電子器件發燒友鼓搗了一下。
起初他們的目的是想直接接收衛星訊號,那樣就可以看國外的一些小電影(你懂的)。
但是有的時候改的不對路了就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電視裏面的畫面變成了自己家院子的畫面,
隨後人們發現這個閉路可以改成戶外網路攝影機。
於是有一大批發燒友開始自行改裝,來滿足好奇心。
其實這種事情有喜歡搞研究的70後應該都知道,這個閉路天線可以改成網路攝影機。
但是民間的愛好想不到那麽多,就是覺得好玩。
也沒有想到能用到軍用設施上,就連制造這款電線的廠家都沒想到這種技術是雷達技術。
在這種技術風行了幾年以後。
一些研究所的退休老頭們在電子市場看著人們鼓搗這種東西,
老研究人員那是一教就會,他自己買了兩個回家自己搞了一下,立馬發現這種東西是個重大新發現。
所以將這種技術逐級上報,到後來經過改裝深入的研究。
最終研究出來一款米波相控陣雷達。
也就是聽風的蠶說到的賣給敘利亞的四個雷達,他也說到這個雷達的天線和主機是可以分開的。
是不是像我們家裏的天線一個模式,房子外面架設一個天線,
然後有個線拖到屋內來,外面的天線設施很簡單,主機在屋內。
其實就是以上說的這個技術,
那麽說這個雷達F22對他不能隱身,其實不僅僅是F22,就連外星飛船來了都隱身不了。
不過這麽說的有點誇張了。
所以在這以後,國內基本上就禁止了自行安裝閉路天線。
只要家裏有架設那種鍋蓋的天線,基本上都給沒收了。
生產這類天線由於都轉型做軍企,他們對這個天線回收的力度也比較大。
我曾經就看到他們研究過,要不要將市面上的,所有賣出的天線都收回。
然後財務算了一下成本說,要是都收回的話企業估計就倒閉了。
所以他們能保證的就是把供應商的那些天線都高價收回,
並且以後不再對外出售了。
其實,像魚竿廠生產出來碳纖維,還有油漆廠研究出來隱身塗料。
很多東西的底層技術還真的都源自於民間這個並不是吹牛的。
只不過是當時的時代的關系,不能說剛發現一個技術就趕緊公布出來。
那樣的話,對手就會迅速地制定出來對應的策略。
我之所以現在可以說出來這個事情主要原因是這件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
有居心叵測之輩再想找到當年那款天線已經不可能了,
而且這個技術現在已經淘汰,現在的雷達的電子元件基本上更新換代了幾十次了。
所以現在的某些人還是跪著起不來。
中國是應該出來個像聽風的蠶這樣的軍事博主來增長一下民族的自信。
很多技術都已經成熟的邁向下一個階段,那陳舊的技術是可以展示出來的。
所以我以一個經歷他說的電子戰的某個事件的整個過程的經歷者來說明一下,
聽風的蠶說的事情,並非是子虛烏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