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對於中俄軍工發展的高度關註下,第十五屆珠海航展正式啟幕,吸引了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與展覽。然而,在眾多展示的精美展品和高端技術中,最引人註目的並不是某款武器裝備,而是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的到場亮相。
這位俄羅斯軍方的關鍵人物不再以國防部長的身份出現,而是作為俄羅斯安全會議的秘書,帶著一項不同尋常的任務出現在珠海,引起了外界對這位「重要嘉賓」的關註,轉移了對武器的目光。
紹伊古的到訪備受矚目,實際上,自從他在9號館內神情嚴肅、專心聆聽解說員講解的照片公開後,國內社交媒體迅速掀起了熱議。
有網友調侃道:「或許是意識到了差距。」這句玩笑的背後反映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中俄軍工實力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曾經被稱為「老大哥」的俄羅斯,如今在面對中國的軍工成就時,也不得不低下身段,懷著「謙虛」的態度前往珠海進行考察。
紹伊古的亮相,仿佛是俄羅斯對中國軍工進行的一種「認真對待」,他臉上的沈重神情或許暗示了某種無奈,甚至透露出對「俄式驕傲」的再次反思。
珠海航展的魅力顯而易見,作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展覽之一,這次的珠海航展不僅吸引了美國、法國、義大利等西方國家,也引來了像俄羅斯這樣的「老朋友」。究竟是什麽讓珠海航展具備如此大的吸重力呢?
可以認為,全球地緣政治的持續不穩以及中俄戰略合作的加深,為珠海航展提供了獨特的機遇。從中東到東歐的沖突區域,全球形勢在不斷演變,中俄之間的安全合作愈加緊密。
此次紹伊古的訪華不僅是一次象征性的外交交流,更旨在探討具體的合作機會,特別是在軍事裝備和技術合作方面。近年來,俄羅斯在軍工產品領域的表現逐漸落後,珠海航展的展品為其提供了一個直觀了解「中國制造」的契機。
紹伊古的第一個參觀地點並不是展出的航空母艦或先進戰機,而是九號館的地面武器。根據媒體釋出的視訊,紹伊古在地面武器展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從他的表情變化可以看出,這位前國防部長對中國在地面作戰裝備方面的進展深有感觸。
作為前俄軍最高指揮官的紹伊古,深知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面臨的挑戰。俄軍在烏東戰場上頻繁遭遇無人機等技術手段的沖擊,而中國在無人機及反無人機技術方面的進展,使俄軍在這種新型戰場上獲得了新的補充手段。
紹伊古此行顯然旨在彌補俄軍在無人機、防空系統等關鍵領域的不足。面對展示的火炮、坦克等「傳統裝備」,他一方面感到技術上熟悉,另一方面也認識到這些看似普通的裝備對俄軍而言已經變得十分迫切。
蘇-57是本次俄羅斯在珠海展會上展出的最引人註目的武器之一。這架由傳奇飛行員博格丹操控的戰機展現了非凡的機動能力,甚至進行了經典的「落葉飄」和「超級眼鏡蛇」等特技。然而,這場空中表演盡管讓觀眾歡呼雀躍,卻無法掩蓋蘇-57在實際作戰能力上的不足之處。
五代戰機的技術要求不僅涵蓋機動性,還涉及隱身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及超音速巡航效能。然而,蘇-57在這些關鍵技術指標上始終未能達到標準,尤其與中國的殲-20、殲-35等五代機相比,蘇-57缺乏強大的數據鏈支持,且航電系統較為陳舊,這使得它在當代空戰中處於明顯劣勢。
紹伊古的表情顯得十分嚴肅,顯然這與情況息息相關,因為蘇-57不僅是俄羅斯航空工業的象征,更體現了俄羅斯軍隊在第五代戰鬥機上的發展方向。然而,在面對珠海展出的一系列先進第五代戰鬥機時,俄羅斯的第五代機技術明顯已經落後。
實際上,俄羅斯海軍裝備領域的技術差距更加顯著。目前,俄軍沒有能力制造出「神盾艦」這樣的現代防空艦艇,而蘇聯時期的艦艇工業大部份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烏克蘭手中,這使得俄羅斯在神盾艦和防空艦的建造方面存在明顯的空白。
中國結合自身實力以及美蘇兩國的技術,陸續建造了滑躍式的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以及彈射式的福建號航母,逐步建立起「中式航母體系」。對俄羅斯來說,若要修復庫茲涅佐夫號,可能需要依賴中國的技術援助。
換句話說,俄羅斯在進行海軍現代化時,遭遇了重大的技術缺口,而中國的航母以及神盾艦技術正是俄羅斯希望引進以填補這一短板的關鍵所在。
除了海軍裝備以外,電子戰技術也是紹伊古此次考察的一個重點。在俄烏戰場上,俄軍頻繁遭遇電子戰的挑戰,尤其是俄軍的主力戰機蘇-34在東烏前線屢次被擊落,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專業的電子戰飛機的支持。
中國在電子戰領域的成就已經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註,殲-15D、殲-16D等電子戰飛機的服役標誌著中國電子戰技術的全面成熟。同時,紹伊古對這類裝備的關註,顯然是為了探尋為俄軍提供快速補充的可能性。
然而,電子戰飛機所需的技術復雜性相對較高,中國是否會將這一核心技術出售給俄羅斯,依然不確定。
無人機技術顯然是紹伊古此次考察的重點,俄軍在烏克蘭的戰場上因缺乏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支持而感到困難,而中國的翼龍和彩虹等無人機在國際市場上早已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且在多個地區的戰鬥中已經證明了其作戰效果。
中國的無人機技術不僅超越了俄羅斯軍隊,甚至在價效比上也遠遠優於美國的MQ-1和MQ-9等無人機。紹伊古急切希望透過引進無人機技術來填補俄羅斯軍隊在這一領域的不足,但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的態度,使得俄羅斯的采購計劃面臨一定的挑戰,俄方可能需要等到停戰後才能實作采購。
從珠海航展的整體布局來看,中國不僅展示了其在軍工技術方面的成就,還表明了在國際軍火市場中的地位。與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軍工產品相比,中國的武器裝備價效比更高,技術更為先進,能夠滿足開發中國家的國防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對軍火出口的限制相對較少,這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中國的無人機和輕型火箭炮等高價效比裝備已被套用於多個地區的戰場,展現了其作戰效能。尤其是在俄烏戰爭使俄制武器市場受到沖擊後,中國更加靈活的軍工業體系迅速填補了這一市場的空白。
紹伊古在珠海航展上嚴肅的表情或許正體現了這一點,中俄之間的軍工技術差距正在擴大,而不僅僅是某些產品的暫時滯後。
盡管俄羅斯可以透過采購來緩解眼下的裝備壓力,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俄羅斯的軍工技術不進行根本性改革,那麽在未來的國際軍火市場上,俄制武器的吸重力將會逐漸下降。
珠海航展不僅是中國軍事工業的展現平台,也是中俄兩國在未來軍事合作中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