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300多架殲11BG戰機全面升級,面對美國FA18E/F,效能到底如何?

2024-07-16軍情

我們來討論一下解放軍的殲11系列戰鬥機,特別是殲11BG這一最新改型。殲11BG在技術層面已非常接近四代半戰機。今天,我們主要對比殲11BG與美國FA18E/F戰機的效能差異。

最新的央視紀錄片【奮飛向戰的海空獵手】中首次公開了我軍戰機與美軍戰機的直接對抗畫面。據機組人員描述,兩架我軍殲11BSH(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南海遭到四架FA18戰機挑戰,敵機進行了射控釘選。我方飛行員做好了犧牲準備,毫無畏懼,展示了必要的勇氣和決斷,最終將FA18戰機成功驅逐。

報道雖未明言FA18戰機屬於哪國,但根據FA18的作戰半徑和航程,能在南海活動的應該是美國海軍航母的FA18艦載機。FA18艦載戰鬥攻擊機起始於80年代,是美國海軍的標準四代機。21世紀初,隨著F14系列的退休,FA18戰機成為美國海軍的核心力量。

從80年代到現在,FA18戰機發展了多個型號,如A、B、C、D、E、F等。其中,21世紀初發展的FA18E/F為最新型號,根據不同生產批次,分為Block2、Block3等。FA18E/F的效能幾乎達到了四代半戰機水平,尤其是裝備了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和AIM-120C、AIM-9X這些先進飛彈,優勢顯著。

FA18E/F與早期型號相比,有很大的改進。機體比FA18C/D型號大20%,最大航程增加了41%,滯空時間提高了約50%。體積的顯著增加使得最大起飛重量增加了超過6噸,達到了29.9噸,幾乎接近30噸。比較一下,中國的殲15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2.5噸,FA18E/F與之相差不多。

目前,美國裝備了800多架FA18戰機,其中早期型號約200架,正逐漸退休,FA18E/F則有600多架。這些戰機構成了美國海軍航母的主力。根據央視紀錄片,中國殲11BSH戰機所遇的四架FA18,幾乎可以肯定是FA18E/F型號。

實際上,若只從兩種戰機效能比較,不考慮其他軍種和裝備,殲11BSH與FA18E/F確實存在技術代差。殲11系列中,除了殲11BG外,其他型號基本屬於四代機。與四代半機比較,技術差距明顯。因此,殲11系列的升級改進工作亟需加快。

下面,我們繼續探討殲11系列戰機的復雜發展歷程。80年代末,中蘇關系正常化後,為了提升解放軍的空戰能力和現代化水平,中國向蘇聯訂購了蘇27戰機。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此合約,並開始向中國交付蘇27戰機。

解放軍對蘇27戰機的效能整體滿意。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70多架蘇27系列戰機,主要是蘇27SK/蘇27UBK型號。僅靠引進戰機無法滿足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的大規模需求,同時關鍵時刻容易被「卡脖子」。

經過三年的艱苦談判,1996年12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約,由沈飛集團在15年內制造200架蘇27戰機。第一批機體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提供,後續批次逐步過渡到中國制造,但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裝置、機載武器均由俄羅斯供應。

1998年,國內組裝的蘇27戰機下線,並於1999年交付解放軍空軍,被命名為殲11A。在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殲11A代表了解放軍的頂級戰力。註意,國產的殲11A基本未做大改動,幾乎與蘇27一致。

中國對殲11A的效能不甚滿意,尤其是其電子系統和雷達等方面。例如,殲11A仍使用原版的俄制系統。在生產殲11A的過程中,中國逐步掌握了蘇27的各項技術。21世紀初,基於殲11A進行全面的改進和升級,但這並不包括與俄羅斯的合作計畫中。

最終,殲11A並未生產到200架,只生產了100余架。21世紀初,中國對殲11A的機載雷達和航電系統進行了全面替換,同時對機體結構也作了調整,如機翼蒙皮、垂尾、平尾等關鍵部位采用了復合材料。使用了1474型脈沖都卜勒射控雷達,能同時攻擊兩個目標,並采用了玻璃化座艙和雙桿操縱系統等。

采用大量復合材料和新工藝後,新型號戰機的總重比殲11A輕1.5噸。這一新型號被命名為殲11B,在2007年開始大量生產,並於2015年停產。從2007年至2015年,殲11B家族戰機總產量達320多架,裝備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015年後,隨著殲16家族的基本定型,殲11家族全面停產。

2016年後,開始大批次生產殲11B。在此之後,中國還推出了一系列衍生型號,其中最重要的是殲11C和殲11D。不過,殲11C後來獨立發展,成為殲15戰機家族。殲11D屬於標準的四代半單座戰機,但由於各種因素,最終沒有進入批次生產,而是進行了技術保留。

近年來,面對周邊國家的四代半戰機和四代改進型,殲11B系列的效能已顯不足。殲11B的雷達和飛彈等裝備,基本采用了21世紀初的技術。例如與FA18E/F戰機相比,殲11系列即使是殲11B也存在明顯的技術差距。

各國常用的辦法是對服役中期的艦艇和戰機進行現代化升級。例如美國正在對F15C/D進行中期升級。中國殲11B的第一批次於2007年服役,已服役17年。即使是最後一批,也已近10年。從戰機發展來看,這些戰機需要進行中期升級。

通常,戰機的服役期在25到30年之間。殲11B的服役時間剛過半。而之前的殲11A或進口的蘇27戰機已進入服役末期,進行中期升級的價效比很低。其中,蘇27的早期批次已陸續退休。例如,在公園中可以看到解放軍退休贈送的蘇27戰機。

升級後的殲11B被稱為殲11BG或殲11BHG。與傳統的殲11B相比,殲11BG采用了殲11D的成熟技術,如采用了透波效能更好的白色雷達罩,換裝了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1BG的總體定位與殲10C相似,即在保證良好的空優作戰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多用途作戰能力,主要任務仍是奪取制空權。

由於使用了白色雷達罩,經過中期升級的殲11B也被稱為「白頭殲11」。目前,殲11BG使用的新型雷達型號不詳,但預計與殲16、殲11D等使用的雷達型號基本相當。預計解放軍的320多架殲11B將陸續升級至殲11BG或殲11BHG標準。從綜合效能來看,已基本達到或接近四代半戰機水平。

殲11BG的綜合效能已大體與FA18E/F相當。在未來空中對抗中,雙方的表現將相差無幾。實際上,殲11BG和殲15B等戰機大量采用了殲11D的技術,雖然殲11D未批次生產,但對其他型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