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源自紅旗61C的彈體導引頭,霹靂12空空飛彈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2024-07-19軍情

當討論到中國空空飛彈的關鍵發展時,PL12無疑扮演了轉折性的角色。PL12的開發不僅讓中國的中程空空飛彈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還結束了之前只能依靠近距離格鬥飛彈和機炮的局面。從PL12起,中國的空空飛彈技術如獲新生,接連推出了PL15和PL17,從落後邁向了世界前列。因此,在技術革新的重要性上,PL12甚至超過了其後的PL15和PL17。

回顧PL12的發展,需從PL-11講起。PL11是基於HQ61C防空飛彈與義大利「阿斯派德」空空飛彈導引技術合並而成的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紅旗61是中國第一代中程防空飛彈,自1965年起研發,耗時27年於1992年裝備到053pG型護衛艦上,盡管耗時長但效能仍有限,其長度為3.99公尺,直徑為0.286公尺,翼展達到1.166公尺,重量為310公斤,射程僅10公裏,還不如體積更小、更輕的紅旗7。紅旗61C是紅旗61的艦載型,因技術限制未能實作彈翼折疊,導致發射裝置異常龐大,一度被誤認為是六聯裝反艦飛彈。

盡管作為防空飛彈的紅旗61C效能一般,但改為空空飛彈後表現不俗,PL11將「阿斯派德」飛彈的35公裏射程增至40公裏,部份原因是紅旗61C具有更大的彈體和更多的燃料。PL11從1987年開始研發,1992年首次成功打靶,90年代後期開始量產。

PL11的進一步改型包括PL11A,射程大幅提高至75公裏,幾乎翻倍,體積減小,長度為3.89公尺,翼展0.68公尺,直徑208公釐,重量減至220公斤。PL11A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采用了更高能量密度的燃料。關鍵的改進是PL-11A采用無線電指令中繼制導,使得載機在末段只需對目標進行照射。

另一個改型是PL11B,其最大特點是裝備了607所研發的AMR-1主動雷達導引頭。這意味著,裝備了AMR-1後,PL11B在末段不需照射,達到了發射後不顧的能力。

至於AMR-1的技術起源,要追溯到R27飛彈。1992年,中國開始大量引進俄制R27系列飛彈,總購買量超過1000枚,主要型號包括R27T、R27R及R27ER。R-27R/RE使用的是9B-1101K半主動雷達導引頭,而中國未能從俄羅斯獲得采用9B1103M主動雷達導引頭的R27AE飛彈,但後從烏克蘭引進了9B1103M導引頭及其技術,基於此技術開發了AMR-1。

PL12的發動機和導引系統是在PL11A/B基礎上開發的。盡管在開發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但最終透過高命中率的定型試驗成功定型。

PL12與同時代的俄羅斯R77飛彈無直接聯系,R77在1994年定型,而中國直到2001年才隨蘇30MKK引進R-77。當時PL12的技術指標已基本確定。

從1997年開始研發的PL12,僅用8年時間就完成了定型並裝備部隊,顯示了其作為過渡型號的PL11A/B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技術儲備。雖然與美俄同代型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PL12的全長為3850公釐,比AIM-7F/M這種半主動飛彈還長190公釐,直徑203公釐,全重199公斤。然而,其機動過載能力達到30G以上,采用了中段數據鏈制導和數位抗幹擾系統,使得PL12在2004年定型試驗中實作了12發12中的佳績。

綜上所述,PL12作為一種比美俄同型號晚生10-20年的主動飛彈,盡管體型較大,但其數據鏈和數位抗幹擾技術的采用表明其制導系統相當可靠。更重要的是,透過PL12的研發,中國空空飛彈技術與美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創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現,不到20年間,中國相繼攻克了雙脈沖和雙向數據鏈技術,完成了PL15和PL17等遠端超遠端空空飛彈的研發,實作了技術上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