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7 月至 12 月,這段時間對蘇聯而言,無疑是其發展歷程中至關重要的轉折階段。
就在這時,葉爾辛這位領導人在蘇聯政治舞台崛起,其上台之舉最終致使蘇聯徹底解體。
據說,他堪稱將俄羅斯推進深淵的頭號罪人,其八年執政期間幾乎未曾做出任何正確決策。
對於中國而言,葉爾辛助力中國軍事發展,不再敵對封鎖,提供武器和技術人員,堪稱「大功臣」,值得獲譽。
在葉爾辛上台之前,美國與蘇聯之間存在何種糾葛,致使葉爾辛做出這般決定呢?
【美蘇之爭】
二戰結束後,美、蘇這兩個當時世界最強的大國相互對抗,差點把世界推向核武器戰爭的深淵。
韓戰爆發時,兩個核武器強國都想研發新一代核武器超越對方,正朝著沖突對抗的方向前行。
在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與蘇聯先後成功研制出了比原子彈更難掌控的氫彈。
1975 年,蘇聯成功把一顆衛星送上太空,這無疑在向世界宣告,其飛彈能打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一處。
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的競爭開啟,史達林逝世後,蘇聯又把不載人衛星發至固定軌域,其飛彈技術已然大幅領先。
美國深知不能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畢竟兩國均擁強大核武,一旦開戰,誰也難占絕對優勢。
為了減輕當下緊張態勢,降低核武器戰爭發生的可能,他們共同簽訂了【有限核禁試條約】。
歷經九年談判達成的這份條約包含兩國核武器削減約定,然而不久後蘇聯進攻阿富汗,美國抵制莫斯科夏季奧運會。
國際局勢驟然變得劍拔弩張,兩國之間的戰爭似乎又到了一觸即發的危急關頭。
1991 年 7 月,美國總統老布希前往莫斯科,欲與蘇聯那位雄心勃勃的領導人共同籌謀一件重大之事。
【蘇聯解體】
此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曾極力主張美國給予經濟援助,以促進蘇美間的合作更進一步。
盡管美國在外交上給蘇聯亮了綠燈,可因蘇聯其他領導人反對,最終進一步合作無法推進。
當時蘇聯國內權力不斷分散,不再被莫斯科全權把控,戈巴契夫在國內的聲望與威信也逐漸喪失。
於是美國將目標釘選蘇聯內政,妄圖掌控其政治來讓蘇聯走向瓦解。
盡管戈巴契夫有意與美國合作,可他已失人心,美國只得另覓合作物件。
就在此時,一位充滿野心的年輕者現身,將蘇聯當下政局徹底攪亂,他便是備受爭議的領導人葉爾辛。
葉爾辛私下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簽署協定,承認兩地從蘇聯獨立,這一舉動讓戈巴契夫徹底失勢,國家權力中心轉至葉爾辛手中。
美國一直對新生的俄羅斯心存疑慮,擔憂其站在對立面,故而全面幹涉葉爾辛的行動,企圖使其親美。
雖然嶄新的俄羅斯獲取了蘇聯多數的財力與物力,但重建這座龐大的帝國大廈,絕非輕而易舉之事。
史達林逝世後,蘇聯歷任領導人對未來迷茫,葉爾辛卻早打算將蘇聯引向他認定的「正途」。
葉爾辛上台後,徹底否定史達林的政策方針,公開批鬥,還宣稱要借鑒西方經濟體系和政策,以改進俄羅斯經濟。
然而,單純照搬制度而不做任何改動,成功的可能性極小。1991 年,美國援助俄羅斯頗多,葉爾辛把西方應對經濟危機的「休克療法」引入俄。
俄羅斯民眾一度心懷希冀,認為葉爾辛或許能引領他們擺脫經濟危機,邁向全新征程。
葉爾辛大力加強與美國合作,重新界定雙邊關系並推行親美政策,然而經濟危機未解,還因政治制度缺陷引發更多內部危機。
然而,葉爾辛所期望的並未實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內生產毛額驟降,跌出世界前十,眾多俄羅斯人沒了薪資。
國內經濟局勢依舊不佳,總統與議會就和西方過度合作問題激烈爭鬥,葉爾辛的改革方案此時備受多人抵制。
當下俄羅斯仍需美國支持,美國也不肯停止幹涉俄內政,兩國暫未解綁,在北約擴張及獨立國協國家問題上仍存分歧。
即便這樣,兩國仍保持著表面的關系體面。此時葉爾辛首要任務是扭轉經濟形勢,挽回漸失的人心。
1994 年,葉爾辛祈求美國給予 240 億美元援助,可美國不願幫忙,不僅未施援,還告知葉爾辛,俄羅斯已非大國,應摒棄帝國思維。
美國又怎會甘願目睹俄羅斯實作重新崛起這一局面呢?
多年來兩國一直相互對峙,如今他們極度渴望虛弱的俄羅斯永遠無法成為自己的競爭敵手。
在陷入絕境之時,葉爾辛苦思冥想,最終想出了一個主意,那便是販賣武器。
前蘇聯堪稱武器強國,能與美國抗衡。僅俄羅斯就有超 6 萬輛坦克,裝甲車更是多達 8 萬余輛。
若能高價售出武器,興許能短暫舒緩國內經濟壓力,因此,他將矛頭指向了中國。
【對中國的武器輸送】
葉爾辛全盤否定史達林成就並走向親西方,致使中國與蘇聯因理念分歧徹底分道揚鑣。
在蘇聯解體前,中國歷經內戰與抗日戰爭,消耗巨大,那時軍事實力不強,軍事發展頗為緩慢。
那時中國多數軍事裝備仍處於冷戰時期水平,戰鬥機效能不佳,飛彈火箭精度差,坦克等武器數量還少。
即便中國軍人英勇無畏,然而軍事武器若不更新換代,也難有大作為。一旦世界戰爭爆發,靠這些武器自保獲勝機率甚微。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曾有意從蘇聯購置部份武器裝備,可蘇聯出於種種緣由,不願出售最先進的,此事只好作罷。
當下中國遭受世界西方國家打壓與技術封鎖,想發展軍事建設,卻苦無途徑和辦法。
然而這時葉爾辛的想法發生轉變,急切地打算出售這些武器,這一行為甚至極大改變了中國軍事發展的局面。
葉爾辛宣稱,不管武器是新還是舊,只要中國有意出資購買,俄羅斯就會同意出售。
當中國得知這一訊息,興奮至極,此乃雪中送炭的良機,隨即與俄羅斯簽訂了一系列采購合約。
1992 年至 1995 年,中俄邊境線變得異常活躍,火車日夜穿梭,全國物資匯聚東北,一車車武器運入國內,中國軍事自此快速崛起。
不止海軍、空軍方面,眾多重型及輕型武器持續充實中國軍事武庫,像蘇 27、戰車炮塔以及研發中的蘇 30 等先進武器均在采購單內。
葉爾辛執政八年,曾四次訪華。每次皆因武器軍事合作,他甚至將設計圖紙帶到現場,稱若滿意可出售。
最終,俄羅斯連大炮和炮彈的設計圖都賣給我們,其獲財富,中國得武器,各取所需,兩國往來更密切、更愉快。
然而,僅透過買賣武器提升國內軍事實力只是暫時之策,中國不能每次武器用完都向蘇聯購買,畢竟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無法治本。
當時中國對蘇聯技術人員有所關註,葉爾辛得知後,慷慨地出售武器設計圖紙,並派遣眾多軍事技術人員來中國進行專業指導。
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俄羅斯專家協助下,中國技術人員迅速掌握眾多生產技術,創新改良火箭炮技術,設計出國產火箭炮。
另外,中國戰鬥機的研發曾從俄羅斯武器研究中獲取靈感,尤其是對其出售的蘇 30 戰機深入研究後,成功開發出新型潛龍戰機。
俄羅斯處境艱難急需資金,中國借此以極低價格購入其驅逐艦和潛艇,海軍實力因而迅速增強。
不久,中國軍事發展步入正軌,可西方壓制封鎖未減。雖說造出新型武器是遲早的事,但俄羅斯之舉大幅降低了時間風險。
俄羅斯對中國開放武器庫,中國傳授輕工業生產經驗,雙方建立平等互惠合作,此舉讓中國軍事發展至少少走 20 年彎路,增強應對外部勢力保障。
於中國而言,他所做之事簡直值得獲頒一枚重達一噸的巨型勛章。
然而於俄羅斯民眾而言,這絕非好事。車臣暴亂未平,卻耗費軍力幫他人,豈不是拆東墻補西墻?
雖說都指責葉爾辛耗盡了俄羅斯的家底,然而當時內憂外患纏身的他,或許此舉是唯一可行的解決之道。
倘若再不挽救國內經濟,俄羅斯或許會深陷絕境無法自拔。而中國提供的大批資金,也讓其有了對抗美等西方國家的資本。
盡管葉爾辛對俄羅斯的內部治理較為混亂,但在與中國的軍事武器合作上,其誠意還是較為充足的。
於是,在俄羅斯民眾的眼中,葉爾辛執政期間最明智之舉,便是把總統之位讓給了普亭。
一直以來,強大的硬實力是一個國家能在世界立足和發聲的關鍵。如今的中國早已煥然一新,核武器、航母技術都很出色。
我們銘記俄羅斯在危難關頭的援手,歷經求人救濟的歲月,深知自強重要,此後中國大力發展軍事,不再依賴購買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