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全面進攻號角吹響,戰略轉向,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即將拉開序幕

2024-10-28軍情

各位書迷,快來聽我說!今天要推薦給你們一本小說,簡直是書海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頁都讓人欲罷不能,角色鮮活得仿佛在你身邊。你要是錯過了這本書,絕對會後悔,快來加入這場文字的盛宴吧,咱們一起討論這本寶藏小說的精彩之處!

【轉向全面進攻】 作者:李飈

太平洋戰場的戰略進攻

1.盟軍在西南太平洋的進攻

1944年初,由盟軍麥克亞瑟上將指揮的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和由尼米茲上將指揮的南太平洋戰區第3艦隊協同完成的封鎖,孤立日軍在南太平洋的重要基地臘包爾的作戰已勝利完成。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麥克亞瑟的部隊沿新幾內亞島克服安達二十三指揮的日第18集團軍所部的抵抗,從左翼迂回臘包爾;而由哈爾西統帥的美第3艦隊則同時在所羅門群島的右翼向百武晴吉的日第17集團軍展開緊縮戰。

在新幾內亞方向,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盟軍部隊於1943年10月初占領萊城、莎拉莫阿和芬什哈芬後,暫停沿新幾內亞島的推進,而是封鎖胡翁半島並轉入休整。同時,由克儒格將軍指揮的美第6集團軍則渡過維提亞茲海峽,擔負起後續作戰任務。12月15日,美第1騎兵師在新不列顛尼亞島南部的阿拉瓦登陸,並很快在該島建立了一個前進基地。與此同時,美海軍第1陸戰師在第7兩棲編隊協助下,於新不列顛尼亞島北部的格洛斯特海角成功地建立了灘頭陣地,並且修建了兩個機場。

在所羅門群島方向,哈爾西的美第3艦隊及其配屬的第3兩棲編隊一直按計劃推進。1943年7月2日至8月25日,美第37、第43及第25師經苦戰奪占新喬治亞島。8月15日至10月7日,哈爾西麾下的盟軍攻占韋拉拉韋拉島。12月1日,美第3海軍陸戰師從奧古斯塔皇後灣登上布幹維爾島。到年底,奧古斯塔皇後灣已成為盟軍的一個海軍基地,並在灘頭修建了3個機場。

進入1944年後,哈爾西麾下各部繼續在所羅門群島打擊日軍余部。在進一步封鎖孤立日軍臘包爾基地的同時,南太平洋戰區的盟軍部隊對駐守布幹維爾島的日第17集團軍施加了強大壓力。2月15日,紐西蘭第3師在海空軍的支援下攻占格林島,又為盟軍封鎖臘包爾的日軍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空軍基地。3月20日,哈爾西的部隊繞過臘包爾奪取了其西北方向的卡米恩島,此舉意味著盟軍對臘包爾日軍鉗形封鎖的右翼任務已經完成。在左翼,麥克亞瑟麾下的美第1海軍陸戰師和陸軍第41師也在3月中旬經激戰占領新不列顛尼亞全島,完成了對臘包爾的左翼封鎖。此後,美軍撤離新不列顛尼亞島,由布萊梅將軍率領的澳洲軍擔負起牽制臘包爾日軍的任務。

l月2日,西南太平洋盟軍第二階段的作戰——收復新幾內亞全島的戰鬥正式發起,這一任務將由麥克亞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隊來完成。為配合在胡翁半島的澳洲部隊所發起的正面攻擊,麥克亞瑟派出美第32師一部在賽多爾北部登陸,並很快切斷了澳軍當面日軍的退路。1月23日,當兩軍會合時,日軍被迫潰逃至內陸山區。這一行動為喬治·肯尼的美第5航空隊提供了基地,並為後續作戰的空中保障奠定了基礎。隨後,盟軍的正面推進在馬丹受阻。

在盟軍西進期間,為阻止被困在俾斯麥—所羅門群島一帶的日軍增援駐守新幾內亞島的日第18集團軍,同時也為盟軍大量兩棲彈頭隊登陸提供方便的港口和分段運輸基地,麥克亞瑟決定首先攻占阿默勒爾蒂群島。由於該群島具備理想的天然港口和機場場地,因此,對其占領後不僅可以用來支援爾後沿新幾內亞島海軍的作戰行動,而且還可直接打擊加洛林和馬利安納群島的日軍,支援中太平洋部隊的作戰。1944年2月29日晨,蔡斯少將指揮美第1騎兵師第5騎兵隊,在麥克亞瑟的親自督戰下,於洛斯內格羅斯島快速登陸成功。隨後,日軍展開反擊,但很快被麥克亞瑟從芬什哈芬調來的增援部隊殲滅。到3月底,整個阿默勒爾蒂群島已被盟軍控制,守島日軍大部被殲。此役美軍亡290人,傷約2000人,日軍亡約3000人,89人被俘。此戰不僅使盟軍獲得了天然港口和數個機場,而且還封閉了俾斯麥—新不列顛尼亞—所羅門群島一帶8萬殘余日軍最後的退路,等待他們的只能是坐以待斃。

盡管日軍在南太平洋地區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但其大本營仍決心盡最大努力守住新幾內亞島的西部地區。為此,日軍在荷蘭迪亞建立了一個較大的供給和保養基地,以支援堅守在馬丹和威瓦克之間地域的日第18集團軍主力的作戰。荷蘭迪亞之所以被日軍選為後勤基地,主要是因為它距離盟軍的進攻前沿遠達800公裏,而肯尼指揮的美第5航空隊戰鬥機的最大作戰半徑僅為560公裏,無法對盟軍在該地域的登陸行動提供空中掩護,因此被日軍視作安全地域。為進一步加強在新幾內亞島西部的防禦,日軍還在荷蘭迪亞內陸山區修建了數個新機場。但也正因為荷蘭迪亞在美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外,日軍認為麥克亞瑟短期內不可能對其發起進攻,因而只在此部署了極少的防守部隊,其余皆為作戰能力極弱的後勤人員。這就為盟軍迅速占領該戰略要地創造了條件。

1944年3月30日,駐守賽多爾的美第5航空隊屬下的遠端轟炸機向新幾內亞沿岸的日軍基地發動了猛烈空襲,荷蘭迪亞的日軍機場也遭到反復轟炸,約400架日軍飛機被擊毀在機場的跑道上。這次轟炸行動一直持續到4月19日。由於盟軍在轟炸過程中有意加強對威瓦克和漢薩灣的攻擊,因此,日軍一直相信盟軍將在此地域發動攻擊。此外,馬丹東面的澳洲軍隊也於4月1日恢復西進攻勢,這一行動不僅牢牢牽住了日第18集團軍主力,而且還迫使日軍從荷蘭迪亞方向抽調部份力量東援,從而使盟軍預定登陸地域的日軍防禦更加薄弱。

為了避免艦隊行駛過程中被日軍空中偵察識破作戰企圖,麥克亞瑟將特混艦隊集中在阿默勒爾蒂群島的北部,並向西北方向行駛。雖然這條航線比直接航向荷蘭迪亞的航線遠160海公裏左右,但卻能達成突然性。4月21日,當這支龐大艦隊行駛到預定水域後,突然折而向南,迅速駛近荷屬新幾內亞海岸。隨後,在艾塔佩登陸的編隊從大艦隊中分出,轉向左舷,直駛艾塔佩,主力則繼續向荷蘭迪亞海岸進發。次日晨4時,主力艦隊一分為二,一部轉向右舷,迅速向荷蘭迪亞西北部16海裏的塔拉梅拉灣駛去,余部直駛荷蘭迪亞左側的亨博爾特灣。

4月22日晨6時許,麥克亞瑟的艦隊出現在荷蘭迪亞海面,在艦炮的怒吼聲中,一隊隊登陸艇沖破晨霧向海岸發起沖擊。美軍第41和第24師分別在荷蘭迪亞東西兩邊相距40公裏的亨博爾特和塔拉梅拉灣登陸。與此同時,在肯尼的第5航空隊遠端作戰飛機的支援下,美軍2個團在艾塔佩登陸。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金凱德的第7艦隊和第7兩棲編隊同時支援荷蘭迪亞和艾塔佩的作戰行動。

在艾塔佩,登陸後的美軍作戰部隊向守島日軍發起迅猛攻擊的同時,美軍工程部隊迅速在島上修建了一個野戰機場。經過兩天苦戰,4月24日,美軍攻占全島。當26日尼米茲的航空母艦撤出戰鬥時,艾塔佩起飛的陸基戰鬥機已能向荷蘭迪亞地區作戰的盟軍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和掩護。此戰,美軍有450人陣亡,2500人受傷;日軍約亡9000人。

在荷蘭迪亞,雖然盟軍登陸規模遠大於艾塔佩,但由於達成了進攻的突然性,戰鬥發展較為順利。在美軍登陸後,不僅沒有遇到日軍淪陷性的炮火和自殺性的反沖擊,相反,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片守軍潰逃後的狼藉。在海灘上,武器和各種各樣的個人用品到處可見,甚至還能看到大米在鍋裏沸騰的景象。盟軍在各個據點上都僅遇到象征性的抵抗,其時也很少見到日本空軍和海軍的襲擊,致使尼米茲派來支援作戰的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未充分發揮其作用。4月27日,同在荷蘭迪亞東西兩側登陸的美軍會合,荷蘭迪亞之戰隨之結束。此役美軍僅亡100人,傷1000人;日軍亡5000人,另外約有5000人逃匿到內陸叢林地區。

荷蘭迪亞之戰是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進行的最成功的戰例之一。由於盟軍海、陸、空三軍計劃周密,協同得力,達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從而以較小的代價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戰役目標。此戰的勝利,使安達二十三的日第18集團軍主力陷入了盟軍的包圍之中。其東面是澳洲軍和美軍,西面補給線則被荷蘭迪亞和文塔佩登陸的美軍切斷,北面是盟軍海軍控制的海面,南面是無法逾越的叢林山地,而盟軍的空軍則牢牢地掌握著整個新幾內亞島上空的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日第18集團軍已名副其實地成了甕中之鱉。

荷蘭迪亞的迅速勝利,更進一步增強了麥克亞瑟盡快結束新幾內亞戰役的決心。4月27日,他向美國陸軍部報告了擬於5月中旬攻擊瓦克德島的作戰計劃。此舉旨在得到更多的機場,以便空軍部隊向西轉移。該島位於荷蘭迪亞以西220公裏處,已被日軍建設成為重要的地面和空中戰略基地。那裏不僅有良好的機場,而且有許多倉庫和宿營地。5月17日,麥克亞瑟派出的兩支戰鬥群分別在馬勞灣和瓦克德上陸。進攻馬勞灣一帶陸上簡易機場的是美第163團組成的「旋風特遣部隊」。由於日軍的防守力量較弱,因此兩支美軍都順利地完成了所受領的任務。到5月20日,瓦克德—薩爾米地區的日軍被全部消滅,盟軍得到了期望中的前進基地。從這些基地出發,日軍在新幾內亞西部的其余機場和港口均處於盟軍戰鬥機保護下的中程轟炸機的航程之內。

瓦克德島戰鬥結束後,麥克亞瑟決定再次發動進攻,以他獨創的「蛙跳戰術」繼續向前推進。麥克亞瑟將這次躍進的目標指向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比阿島。他估計,比阿島上的日軍不會超過3000人,而事實上該島日軍近萬人。正是這一判斷的失誤,導致盟軍在攻克該島的過程中付出了沈重代價。5月27日,由美第41師組成的「旋風特遣隊」發起攻占比阿島的作戰行動。此前,從瓦克德島新基地起飛的美軍飛機對預定登陸地域進行了轟炸。在上陸前,支援登陸的海軍戰艦也對島上進行了炮擊。當美軍從比阿島南面上陸時,並未遇到較強抵抗,部隊順利占領了灘頭。然而,日軍的戰術是將美軍誘入島內加以打擊。他們在密林覆蓋且布滿蜂窩般洞穴的山頭上巧妙構築了防禦工事。當美軍從海灘向島上丘陵地帶前進時,遭到了在洞穴防守的日軍的猛烈反擊,雙方遂展開了慘烈的爭奪戰,致使這次登陸最終演變成一場太平洋戰爭中最殘酷的戰鬥之一。

駐紮在塔威塔威島的日聯合艦隊司令部認為,美軍對比阿島發動的進攻直接威脅著日軍的「阿」號作戰計劃,因為比阿島機場對於保持日軍在帛琉群島以南海域的空中優勢至關重要。6月3日,豐田副武派出一支部隊,企圖南下增援駐守比阿島日軍,後因遭到盟軍飛機攔截被迫撤回。7日,他又派出「東京快車」驅逐艦發動進攻,但又被美國海軍逐回。情勢緊急,豐田決定派出一支大規模艦隊前去馳援,包括其2艦超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6月13日,當該艦隊接近新幾內亞時,中太平洋的盟軍部隊已開始進攻塞班島。為確保該島安全,豐田立即取消了馳援比阿島的計劃。6月29日,在比阿島登陸的美軍經血戰殲滅了日軍主要抵抗力量,控制了該島,但肅清守軍殘余的行動卻一直延續到8月份。此役美軍因傷病損失近萬人,日軍傷亡約1萬人。

為盡快結束新幾內亞戰役,進而逼近菲律賓群島,美國陸軍部加強了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力量。美空軍第13航空隊,美第14軍及其麾下的第25、第37、第40、第43、第93師,以及菲律賓第1、第2團相繼被編入麥克亞瑟的部隊之中。這樣一來,麥克亞瑟的部隊增加到15個師,其中美軍師8個,澳洲師7個。此外,還有一支由3艘輕巡洋艦、27艘驅逐艦、30艘潛艇組成的海軍艦隊。

6月28日,被盟軍包圍在威瓦克地區的日第18集團軍司令部及其屬下的3個師約4萬人,向艾塔佩方向發起了最後的突圍行動。麥克亞瑟立即調來了3個美軍師馳援,盟軍飛機也適時加入對日軍補給點與補給線的轟炸。在美軍的頑強防禦下,安達二十三的部隊向艾塔佩的數次突圍均被擊退。在損失l萬余人後,日軍突圍的嘗試歸於失敗。7月31日,麥克亞瑟的部隊從艾塔佩發動了一次雙重包圍,將安達的部隊切為三段。隨後,東西兩線盟軍相互協同,向被圍日軍發起了最後攻擊。8月5日,被圍日軍大部被殲,只有部份逃入內陸叢林地帶,並在那裏分散襲擾直到戰爭結束。

與此同時,西部盟軍仍繼續向前躍進。7月2日,在比阿島的激戰尚未結束之際,一支美軍部隊在靠近鳥頭半島的諾埃姆富島登陸,並很快控制全島。7月7日,諾埃姆富島的日軍被肅清。美軍空軍又獲得一處前進基地。

7月底,美軍開始攻打鳥頭半島,這是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最後一個據點。為避開鳥頭半島的防禦支點馬諾克瓦裏,麥克亞瑟決定從半島西部發起攻擊,即從日軍疏於防守的奧帕瑪莉亞角附近的大陸和米德爾堡、阿姆斯特丹島的西北部登陸,然後再從奧帕瑪莉亞對桑薩波角進行對岸登陸。這一行動將使麥克亞瑟的部隊再向西躍進300公裏,相距菲律賓已不足1000公裏。這樣,日軍在馬諾克瓦裏的據點已失去了作用,它的2.5萬名駐軍被孤立,唯一可逃脫的南方路線是遍布沼澤和叢林的險阻地帶。30日,美軍1個師在桑薩波角上陸,未遇到日軍抵抗,此舉標誌著麥克亞瑟發起的長期而艱苦的新幾內亞之戰的結束,從而為光復菲律賓群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2.盟軍在太平洋中的進攻

在麥克亞瑟率軍橫掃西南太平洋的同時,哈爾西率部在中太平洋的攻掠也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哈爾西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由32個珊瑚島和許多小島群組成,在周圍40萬平方公裏的洋面上有800多個珊瑚礁,海區面積達127.5萬平方公裏,陸上面積190平方公裏。群島由西北至東北形成並排的兩列,較大的島嶼有瓜加林、埃尼威托克、馬佚羅、賈盧伊特、比基尼、俄特傑和米利環礁。其中位於中心的瓜加林島是第一大島。

根據美軍情報部門偵察,馬紹爾群島的防禦由日本海軍第4艦隊所屬的地面部隊擔負。該艦隊共有地面兵力2.4萬人,飛機約150架,分布在6個小島的機場上,海上兵力為2個獵潛艇中隊,約有10艘獵潛艇。

1943年12月14日,在珍珠港召集的會議上,尼米茲宣布了最後確定的進攻馬紹爾群島的「燧發槍」作戰計劃。該計劃一改過去先取離珍珠港較近的馬濟拉普島和沃吉島環礁的設想,轉而將馬紹爾群島中心地帶的瓜加林島及其環礁湖列為首選目標。尼米茲之所以對首戰目標進行修改,主要是因為日軍近期改變了兵力部署,將馬紹爾群島內線各島嶼的B軍相當一部份抽調出來加強馬洛拉普和沃吉兩島,從而使日軍的防禦出現了外強中弱的局面。根據「燧發槍」作戰計劃,盟軍利用馬金島和塔拉瓦島機場,重點轟炸外圍的沃吉島和馬洛拉普島,而攻擊部隊將直插馬紹爾群島的中心島嶼,首先在羅伊—那慕爾島和瓜加林島登陸。這兩個島嶼位於三角形瓜加林環礁群的兩個角上。攻占這兩個島嶼之後,盟軍可立即進攻北翼的埃尼威托克島。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於1944年1月3日召開的舊金山會議上,尼米茲制定的這個越過馬紹爾群島東部諸島發起進攻的「燧發槍」計劃被批準。最後確定的進攻發起日為1944年1月31日。

根據計劃,這次兩棲作戰的總指揮由第5兩棲編隊司令凱利·透納海軍少將擔任;曾參加過阿圖島登陸的步兵第7師組成在瓜加林島登陸的南線部隊;康諾利海軍少將指揮的由第4海軍陸戰師組成的北線部隊,其任務是攻占羅伊—那慕爾島;美第27師的1個營負責對馬佛羅島的占領。海軍方面,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將軍任海上作戰的總指揮。目前他的力量已擴至擁有375艘軍艦、700架以航空母艦為基地和475架以陸地為基地的飛機。

戰役發起前,中太平洋盟軍充分吸取了塔拉瓦島戰役的教訓,對馬紹爾群島日軍進行了全方位的火力準備。自1944年1月29日起,連續3天,戰列艦以密集炮火猛烈轟擊了瓜加林環礁湖兩側的島嶼,從塔拉瓦和馬金島起飛的陸基轟炸機破壞了賈盧伊特島和米利島上的小機場。米契爾的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襲擊了沃吉島和馬洛拉普島。在火力準備中,由於盟軍有意減少直接對瓜加林島的轟炸,因此日軍並未識破盟軍的真實意圖。透過襲擊,駐馬紹爾群島的日軍飛機絕大部份被毀於地面,只有9架逃到特魯克島基地。駐紮在該群島的為數不多的日軍艦艇也基本被炸毀。可以說,美軍在登陸前已完全掌握了馬紹爾群島附近海域的海空控制權,守島日軍基本上同外界斷絕了聯系。

1944年1月31日晨,希爾海軍少將率領美第27師1個營的兵力在距瓜加林島約195海裏的馬保羅島上陸,由於日軍未在此設防,上午9時50分即控制全島,從而為盟軍海軍勤務部隊提供了一處理想的拋錨地。同一天,向瓜加林島開進的部隊首先奪取了該島附近的一個小島,並迅速在小島上部署了炮兵,從而將瓜加林島置於盟軍炮火的直接打擊之下。2月1白,美第7師開始在瓜加林島的南側上陸。與此同時,美第4海軍陸戰師也向瓜加林島北邊約80公裏的羅伊—那慕爾島發起攻擊。

在瓜加林島,盡管盟軍預先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炮火準備,但當美第7師上陸後,仍遇到了秋山少將所指揮的約5000名日軍的反撲。在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支援下,上陸美軍才得以壓制住瘋狂的守軍。又經過4天激戰,日軍才終止抵抗,馬紹爾群島上的日防禦中心終於落入盟軍之手。在環礁湖對面,美第4海軍陸戰師的部隊只用了48小時就攻占了羅伊島和那慕爾島以及連線兩島的狹窄堤道。隨後,康諾利的部隊開始了在組成世界上最大環礁的97個小島上肅清日軍殘敵的戰鬥。2月4日下午,美軍占領了整個瓜加林環礁。由於美軍充分利用海空優勢打擊日軍,因此在整個作戰過程中美軍傷亡輕微,在上陸的4.1萬人中,僅亡372人,傷約1000人。而日軍8000人的守備部隊,就有7870人戰死。坐鎮特魯克基地的日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大將,鑒於日艦隊缺乏空中掩護,未敢派主力出戰,僅派出部份潛艇對美軍登陸部隊進行了襲擾,結果4艘被擊毀。

由於攻占瓜加林環礁湖的戰鬥較為順利,尼米茲決定提前發起對馬紹爾群島中的另一個大島——埃尼威托克環礁的攻擊。他將這一任務交給了原作為預備隊的美第2海軍陸戰師和部份陸軍部隊,並由透納的第5兩棲編隊負責輸送。2月17日,透納的兩棲部隊把第2海軍陸戰師和陸軍部隊送往環礁的3個主要島嶼恩格比島、埃尼威托克和帕裏島,途中未遇到日機的空襲。在恩比格島的登陸較為順利,但在埃尼威托克島和帕裏島卻遭到了日第1兩棲旅2200余人的頑強抵抗。盡管如此,由於美軍占據絕對的南空軍優勢,登陸美軍仍很快控制了埃尼威托克島。此戰日守軍全部被殲,美軍亡339人。在美軍攻占埃尼威托克島的同時,為了防止日軍來自特魯克群島的增援,美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抽調了3個戰鬥群,對特魯克群島實施了大規模的轟炸。為避免被殲,日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迅速命令日艦主力撤離特魯克群島,逃至菲律賓海域。盡管如此,美軍仍以損失25架飛機和1艘航空母艦遭重創的代價,取得了擊毀日軍飛機275架,擊沈作戰艦艇15艘、輔助艦船24艘的戰果。

美軍在攻占了馬紹爾群島之後,決定繞過日軍已堅固設防的加羅林群島,跨越約1000海裏的路程直取馬利安納群島。美軍攻占馬利安納群島的目的是:占領該島作為海空軍前進基地,以便進一步奪取西太平洋的海空控制權;切斷日本本土與南太平洋諸島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下一步向帛琉、菲律賓、台灣和小笠原群島進攻開啟通路,並為對日本本土實施遠端轟炸創造條件。

這次代號為「奇襲」的戰役行動,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發起反攻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兩棲作戰行動。為確保戰役勝利,美軍的計劃準備工作耗費了長達3個月的時間,擬動用中太平洋的幾乎全部海空力量及地面部隊。

1944年6月6日,即歐洲盟軍發起諾曼第登陸的同一天,由約650艘艦船組成的美國大艦隊,在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的統一指揮下,開始了「奇襲」行動的征程。

6月11日,美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到達關島以東200海裏處,出動艦載機對馬利安納群島的南部諸島實施猛烈的空襲。6月14日,該編隊又派出2個戰鬥機群空襲了硫磺島和父島的機場,以切斷馬利安納群島與日本本土的空中聯系,使其處於完全孤立的狀態。與此同時,美海軍的若幹艘潛艇,也在馬利安納群島的附近海區展開,以偵察和監視日本海軍艦隊的活動。透過預先航空火力準備,美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在馬利安納群島附近海區共擊落和擊毀日軍岸基飛機147架,基本上掌握了制空權,為美軍實施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

1944年6月15日晨,在海軍艦炮的轟擊掩護下,美第一批海軍陸戰隊員分乘600輛兩棲登陸車從8個灘頭登上塞班島海灘。與此同時,從海上的護航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復仇者」式飛機以火箭對灘頭日軍實施最後一輪的火力突擊。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就有8000多名美軍海軍陸戰隊員登上了塞班島。到傍晚分時,上岸美軍總數已達2萬余人,並為翌日向內陸發起大規模攻擊做好了準備。

在登陸美軍當面防守的是由齋騰將軍指揮的日軍第43師。該師經過15日憑借高地頑強阻擊美軍向內陸擴充套件後,於16日淩晨3時集合千余名士兵和36輛坦克沖下高地,向上陸美軍發起了首次反擊,但這次反擊立即遭到美沿海驅逐艦炮火的有力攔阻,很快歸於失敗。然而,齋騰並未停止其反擊行動,隨後他又連續組織力量向灘頭美軍反撲,直到其力量損失超過3/4後,齋騰才被迫打消了反攻的企圖,轉而固守塔波喬山頂,以待日軍海空力量在決戰中擊潰美國艦隊後前來解圍。

6月16日下午,正當塞班島上登陸美軍同守島日軍激戰之時,斯普魯恩斯在他的旗艦「印地安納波里斯」號上舉行了一次海軍和兩棲作戰部隊指揮官的會議。他通報了在菲律賓群島海域巡邏的美軍潛艇發回的有關兩支日軍大型海軍艦隊正駛過聖博納迪諾海峽和蘇裏高海峽的無線電報告,認為日海軍此舉顯然是駛向馬利安納群島,意欲摧毀美軍的灘頭堡。有鑒於此,斯普魯恩斯決定暫不進攻關島,遂命令運載美第27師的艦隊向西行駛,增援塞班島美軍,同時命令米契爾的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采取必要行動,騷擾日艦隊。

18日,美海軍陸戰隊繼續在塞班島激戰,向加拉潘城和位於該島北部的阿斯利托的主要機場推進。由於米契爾統率的航空母艦和其它美軍艦只改變了行動計劃(進行菲律賓海戰),無法給登陸部隊提供足夠的海軍火力支援,故島上美軍的每一步推進都付出了高昂代價。盡管如此,美軍仍在日落時占領了日軍主機場。21日,隨著日艦隊在菲律賓海戰中的失敗,齋騰將軍已意識到他的守軍已孤立無援。在這種情況下,他命令島上日軍死守到最後一粒子彈,旨在使美軍為奪取塞班島付出沈重代價。與此同時,美第2和第4海軍陸戰師以及剛上陸不久的美陸軍第27師由南向北穩步推進,到7月初,已將日軍逼退到塞班島北部1/3的地方。隨著美軍壓縮式的推進,殘余日軍的抵抗越來越激烈。霍蘭·史密斯將軍由於對美軍前進速度不滿,解除了雷夫·史密斯少將對第27師的指揮權,親自指揮作戰。到7月6日,美軍的壓力已使龜縮在塞班島北角山洞裏的日軍徹底絕望,守島日軍司令齋膝義次和日軍中太平洋艦隊司令南雲忠一相繼自殺。7月9日,塞班島之戰終於結束。此戰美軍亡3126人,傷約l.32萬人,另有326人失蹤;而日本軍死亡人數約為2.7萬人,僅2000人被俘。

當美日地面部隊在塞班島上鏖戰之時,美海軍第5艦隊和日聯合艦隊的主力第1機動艦隊,在菲律賓海域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它的勝負直接影響了美日地面部隊在塞班島上的爭奪戰。

6月17日晨,斯普魯恩斯確切獲悉小澤治三郎已率艦隊進入菲律賓海的行動後,立即指示位於提尼安島以西135海裏的米契爾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返航。黃昏分時,美海軍集合完畢。斯普魯恩斯第5艦隊在太平洋上擺開30海裏長的F形陣勢。米契爾的4個航空母艦群組成了F陣勢的兩條橫道,而李少將特遣艦隊的7艘戰列艦組成了F陣勢的豎線。斯普魯恩斯透過無線電釋出戰鬥命令:米契爾的艦載機務必首先摧毀日航空母艦,然後攻擊日戰列艦和巡洋艦……李少將的艦隊則負責摧毀日艦……

美軍艦只與載重卡車在太平洋馬利安納群島口登陸幾乎與此同時,遠在東京坐鎮指揮的豐田副武將軍,也向正在橫越太平洋朝塞班島駛去的日第1機動艦隊發出戰鬥命令。雖然與美國艦隊相比小澤的艦隊明顯處於劣勢,特別是作戰飛機,美軍兩倍於日軍,但豐田認為這一差距可用陸基飛機來彌補。根據日本海軍規定的諸部隊作戰戰術,豐田決定讓栗田率領一支包括3艘輕型航空母艦的先頭部隊去引誘美軍進攻,而同時小澤的由6艘航空母艦和5艘戰列艦組成的主力艦隊則在相距85海裏的後面擺開陣勢,準備實施主攻。

6月18日一整天,這兩支艦隊都在馬利安納群島以西的海面上搜尋對方的蹤跡。美軍小心翼翼地提防著日海軍航程較遠的飛機,而日本人則決意不讓美第5艦隊較強的艦炮火力發揮出來。直到19日晨,當小澤打破無線電靜默,發訊號出動一支正在關島加油的巡邏機隊時,斯普魯恩斯才察覺到對方的實際位置。這時美日艦隊之間相距約270海裏,在這一距離上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無能為力。為免遭日岸基飛機的攻擊,6月19日清晨,米契爾的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出動33架艦載機對日軍停泊在關島的岸基飛機實施了攻擊,共擊毀日軍戰鬥機30架、轟炸機5架。這樣,美軍將日軍在馬利安納群島上僅剩的岸基飛機全部摧毀。

19日上午10時,美第5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的雷達在約130海裏處發現有日軍的飛機來襲,這是日第1機動艦隊對美軍發動的4次攻勢中的第一次。此次小澤共出動了69架飛機,美軍遂出動450架戰鬥機前去攔截。隨之雙方進行了激烈的空戰。與此同時,米契爾出動了航空母艦上的轟炸機,對關島上的日軍機場進行了突襲,使日軍的艦載機無法利用這些機場降落。此次空戰,日機共被擊落42架,只有27架飛機得以生還。

緊接著,日艦隊發起了第二次攻擊,共出動飛機128架,但同樣遭到了美軍戰鬥機的攔截,結果日機只有31架返航。第三次,日軍又出動了約47架飛機,結果被擊落7架。最後,小澤發動了第四次攻勢,出動了約82架飛機,結果大部份被擊落,只有11架飛機返回航空母艦。

在6月19日先後持續8小時的激烈海空戰中,日本海軍的第1機動艦隊損失慘重,共損失艦載機約220架。加上美軍對日軍岸基飛機的轟炸,19日當天日軍共損失各種飛機約300架。

除此之外,日本海軍第1機動艦隊的艦只也受到重創。當海空作戰進行正酣之時,美軍的2艘潛艇突破日軍艦隊的反潛警戒幕,對日軍的航空母艦「大風」號(小澤的旗艦)和「翔鶴」號發射了魚雷並將它們擊沈。在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後,小澤不得不命令艦隊向西北方向撤退。

美軍決定乘勝追擊。斯普魯恩斯命令米契爾留下1個航空母艦群用於保護塞班島,其余作戰艦艇皆向西南方向追殲。6月20日中午,由於在西南方向未發現日軍艦隊,米契爾決定改變航向向西北追擊。20日16時,米契爾接到美軍偵察機報告,在距其艦隊約238海裏處發現小澤的第1機動艦隊。米契爾決定對日軍艦隊發起夜間攻擊。16時30分,他命令216架美機起飛。在日落之前,美機追上了日軍艦隊並對其發動了猛烈突擊,結果日軍「飛鷹」號航空母艦被擊沈,同時被擊沈的還有2艘日軍油船。此外,還擊傷日軍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和巡洋艦各l艘,擊落日機約40架。在這次海空交戰中,小澤匆忙中派出75架飛機攔截,美軍艦載機被擊落20架。

在戰鬥中一帆風順的美軍飛行員,在返航時卻遭受慘重損失。由於海面一片漆黑,美軍飛行員又大部份未受過在夜間條件下著艦的訓練,所以那些受傷的和油料已盡的飛機只能在海上迫降。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飛機,米契爾冒著可能受到日軍潛艇攻擊的危險,命令開啟艦船上的燈光。在燈光照耀下,美軍飛機爭先恐後地著艦,從而造成了很大的混亂,這樣,一些來不及著艦的飛機,只能落入水中。20日晚上,在著艦時墜入海中或撞壞的美軍飛機約有40架。在兩天的作戰中,美軍共損失約130架飛機、飛行員76名。

兩周後,美軍逼近關島。至美軍登陸前,守島日軍有陸軍1個師、1個獨立混成旅和1個獨立混成團,共1.8萬余人。登陸前,美軍對關島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航空火力轟炸和炮擊,摧毀了日軍大部份的火炮陣地和重要的防禦設施。

1944年7月21日晨,美軍第77步兵師和海軍第3陸戰師在相距6.5公裏的兩處灘頭登陸。經過5天激戰,兩路會合,並將島上大部日軍壓縮在狹窄的歐羅半島上。為求突圍,日軍向當面美軍發動了一次次自殺性反撲,但均被擊退。7月29日,美軍集中了2個師的兵力向關島的北部發起總攻。8月10日,美軍攻占了守島日軍的司令部,守島部隊司令長官小田中將自殺身亡。其余日軍一部被殲,一部潛入巖洞叢林。美軍占領全島後,對島上的零散日軍進行了清剿,島上的零散日軍直至大戰結束後才出來投降。此役,日軍戰死約1.7萬人,被俘1250人;美軍陣亡1400人,傷5600人。

還在塞班島戰役進行之時,美軍就以海空軍及艦炮火力,對在塞班島以南的提尼安島進行了猛烈的轟炸。7月24日,美第2和第4海軍陸戰師約3.5萬人在該島登陸。島上日軍僅9000人。因此,當美軍在北部海灘登陸時,只遇到微弱的抵抗,登陸當天就占領了灘頭陣地。美軍在向島的縱深推進時,遇到了守島日軍的抵抗。經過幾次爭奪,美軍於第三天鞏固了登陸場,並將日軍逼退到南部高地和懸崖。8月1日,美軍占領了全島,日軍大部被殲,小部日軍竄入叢林繼續頑抗。在攻占提尼安島的過程中,為了摧毀日軍的半地下堅固工事,美空軍第一次使用了凝固汽油彈。此戰,美軍傷亡1700余人;日軍亡6050人,被俘200余人。

3.盟軍進攻菲律賓群島

l944年7月,在中太平洋盟軍攻占馬利安納群島後,兩支鉗形反攻的盟軍部隊,即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戰區部隊和從新幾內亞島北上的麥克亞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將在菲律賓群島前會合一處。由於兩支盟軍部隊在太平洋戰區的反攻速度比預定的作戰計劃大大提前,因此,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這一新的形勢面前,並未能及時明確太平洋盟軍的下一步具體行動方向。

最後,羅斯福總統接受了麥克亞瑟的建議,決定首先進行菲律賓戰役。

根據會議確立的菲律賓戰役計劃,戰役初期由麥克亞瑟負責奪取群島最南端的民答那峨島,尼米茲則負責攻占雅浦島,然後兩人聯合作戰奪取雷伊泰島。接著,麥克亞瑟和尼米茲指揮各自的部隊,分別進攻呂宋島、硫磺島和沖繩島。

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指示,麥克亞瑟制定了代號為「雷諾」的菲律賓戰役計劃。該計劃將民答那峨島選為首要戰術目標,進攻部隊將從新幾內亞的基地出發,在第3艦隊的全力支持下,預定於11月15日在民答那峨島南部上陸,12月20日在雷伊泰灣獲得最初的立足點。此前,為獲取前進基地,麥克亞瑟和尼米茲將於9月15日分別派部隊奪占菲律賓群島外圍的摩羅泰和佩萊利烏島。

為支援摩羅泰—佩萊利烏島的作戰行動,9月6日,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的航空母艦攻擊了雅浦島、烏利亞島和帛硫群島,旨在孤立這些島嶼上及其附近的日軍基地,削弱日軍防禦力量。9月9日、10日,哈爾西的艦載機又空襲了民答那峨島,作戰中意外發現日軍的空中防禦十分薄弱,幾乎沒有日機迎戰,同時還證明此前由新幾內亞機場出發的盟軍岸基轟炸機已嚴重破壞了日軍的空軍設施。9月12日、13日,哈爾西的航空母艦編隊襲擊了披薩揚群島,日本空軍再一次表現出驚人的軟弱無力。這一發現使哈爾西異常興奮,他向尼米茲和麥克亞瑟建議,取消在民答那峨島和雅浦島這一中間階段的登陸作戰,而直接攻占雷伊泰島。尼米茲和麥克亞瑟立即同意了哈爾西的這一新建議,並送出正在魁北克開會的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很快,參謀長聯席會議回電,同意直接攻打雷伊泰島的新作戰計劃,並指示尼米茲在戰役期間將其第3兩棲編隊和第24軍暫歸麥克亞瑟指揮,登陸作戰的日期由原定的12月20日提前到10月20日,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2個月。

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示,麥克亞瑟重新修訂了「雷諾」戰役計劃。在新的作戰計劃中,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雷伊泰島東北部沿岸的平原地帶。此次作戰的首要目標是占領雷伊泰島沿岸杜拉格與聖荷西之間近30公裏的地區,旨在盡快攻克重要的塔克洛班飛機場,進而占領並使用正在開發中的杜拉格飛機場網。這樣一來,登陸盟軍就能夠控制聖胡安海峽,將進攻部隊放在南部的帕納昂海峽攻擊距離之內。

1944年9月15日,麥克亞瑟所部的一支分遣隊在摩羅泰島登陸,只遇到日軍的輕微抵抗。美軍上島後,很快建立了一個空軍前進基地,到10月4日,已有美軍飛機在此起落。在9月15日,尼米茲的中太平洋部隊也突擊了帛硫群島中的佩萊利烏島。由海軍少將羅伊·蓋格斯率領的第3陸海軍戰師一部在該島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兩個半月的血戰。最終,美軍經過逐個山洞、逐個山脊、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到11月25日才肅清了守敵。由於情報失誤,使這次登陸突襲行動演變成為太平洋戰場最殘酷的島嶼爭奪戰之一。此戰擊斃日軍1萬余人,美軍亡2000余人,傷數千人。此間,威爾金森的第3兩棲編隊還於9月17~20日攻占了恩蓋屋島,23日未遇抵抗占領了位於雅浦島以西約160公裏的烏利西環礁島,從而使該環礁島優良的港口成為哈爾西第3艦隊的一個前進基礎。

為確保挺進菲律賓的戰役首戰告捷,盟軍空軍部隊自10月7日起對日空軍和日防禦部隊進行了航空火力準備。哈爾西第3艦隊的艦載機一馬當先,猛轟了戰區內的日空軍基地,力圖一舉癱瘓日本空軍。

與此同時,駐守新幾內亞的美第5航空隊和駐守馬利安納群島的美第7航空隊也分別攻擊了其航程內的所有日軍基地。

10月9日~10日,米契爾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北上襲擊了位於沖繩島的日本軍艦及其防禦設施。

10月11日,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南下,再次襲擊了呂宋島北端的阿帕裏地區,隨後又返回台灣近海。

12日,米契爾出動艦載機約600架襲擊了台灣南部。同一天,駐印度加爾各答的第20航空隊也出動了100架B—29重型轟炸機經中國成都加油後奔襲台灣。這兩次空襲使日本在台灣的空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另有2艘日驅逐艦也被擊成重傷。

由於被艦船炮火和許多被擊落日機火焰的誤導,日無線電台聲稱取得了一次偉大的海戰勝利。

哈爾西希望借此機會誘出日聯合艦隊,於是留下1支巡洋艦編隊欺騙日軍,同時命令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向東駛入菲律賓海規避、坐等。日本本土的豐田副武果真上當,吃下為他設下的誘餌。他調動了600架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增援台灣,企圖殲滅美航空母艦編隊,但卻撲空。就在此時,哈爾西令第38艦空母艦特混編隊突然殺出,將增援日機半數摧毀。

此役美軍前後共毀日機650架,擊傷多架,還摧毀了日軍在台灣構築的許多岸防設施。美軍的損失較輕微,只有2艘驅逐艦被擊成重傷,其它幾艘艦船輕度受傷,另外損失75架飛機。由於在這次戰鬥中日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飛行員損失嚴重,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隨後進行的雷伊泰灣海戰。

10月14日,由威爾金森率領的美第3兩棲編隊和巴比率領的美第7兩棲編隊,分別在馬利安納海域和新幾內亞的荷蘭迪亞附近海域集結,搭載登陸部隊後向雷伊泰灣進發。10月16日,兩支兩棲編隊在雷伊泰灣外海域會合。17日晨,編成一個龐大艦隊的登陸部隊,開始向雷伊泰島啟航。途中,擔負水面護航任務的是美第7艦隊的海上火力支援群,由奧爾登多夫海軍少將率領,包括6艘戰列艦、5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和66艘驅逐艦;擔負空中護航任務的是第7艦隊的空中火力支援編隊,由湯瑪斯·斯普拉格少將指揮,轄16艘護航航空母艦、9艘驅逐艦和1艘護航驅逐艦。在該艦隊的翼側遠方,哈爾西的第3艦隊正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攔截從任何方向出現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這是一支機動性和戰鬥力都很強大的艦隊,其中由米契爾率領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為第3艦隊主力,它包括8艘重型航空母艦、8艘輕型航空母艦、6艘新建造的快速戰列艦、6艘重型巡洋艦、9艘輕型巡洋艦和58艘驅逐艦,擁有艦載機1000余架。此外,還有4艘潛艇為第3艦隊擔任警戒任務。

10月20日晨,經過嚴密的偵察和猛烈的火力準備,盟軍拉開了雷伊泰灣地區地面作戰第二階段的戰役序幕。美第6集團軍編成內的美第10軍和第24軍的4個師分別在聖荷西和杜拉格附近灘頭同時登陸。由於日第16師未做好抗登陸準備,因此美軍在登陸初期只遇到輕微抵抗。到深夜,已有13.2萬名美軍和近20萬噸物資裝備上陸。此間,日軍唯一一次有威脅的反撲是出動了一小批魚雷轟炸機重創了美重型巡洋艦「檀香山」號。10月21日,美軍開始向島上的塔克洛班推進,守軍仍只出動小股部隊進行抵抗,意在保存力量固守雷伊泰島首府後面的山頭。10月22日下午2時,麥克亞瑟在菲律賓總統塞西奧·奧斯梅納的陪同下從登陸艇上涉水上岸。

4.挺進馬尼拉

呂宋島是菲律賓群島的第一大島嶼,也是菲律賓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雷伊泰島防禦戰失利後,山下奉文就將防守菲律賓群島的賭註壓在了呂宋島之戰上。為此,他在該島集結了25萬日軍和大量物資、彈藥,並擬制了一個完善的縱深防禦計劃。該計劃充分考慮到了日軍在海空方面的劣勢,不急於同盟軍在灘頭決戰,而是待盟軍上岸後,再行包圍殲滅。因此,在兵力部署上,該計劃根據呂宋島的地理特點,將25萬名日軍分三個區域設防:在呂宋島的北部地區,山下部署了其大部兵力,計14萬余人,意在阻止盟軍從林加延灣的登陸;在中西部地區,部署了3萬人,意在保衛呂宋島中部和西部的機場;在呂宋島的南部地區,山下部署了8萬余人,意在守衛菲律賓首府及馬尼拉灣。

在盟軍方面,呂宋島同樣是麥克亞瑟所實施的菲律賓戰役的最重要的目標。在雷伊泰島的地面作戰還在激烈進行之時,麥克亞瑟就已制定出收復呂宋島的作戰計劃。

1945年1月3日,麥克亞瑟從四面八方集結起來的大艦隊駛出雷伊泰灣,向呂宋島的林加延灣進發。這支艦隊除擁有用於運輸登陸部隊的430余艘船只之外,還有164艘作戰艦艇,包括6艘戰列艦和17艘護航航空母艦。與此同時,從哈爾西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以及經中國成都機場加油的第20航空隊的飛機猛烈襲擊了位於台灣島的日軍機場,而從雷伊泰島以及新奪取的民都洛島機場起飛的飛機則試圖摧毀日軍在呂宋島的空中力量。

盡管如此,金凱德的艦隊在進軍林加延灣的途中和登陸之初仍遭到日「神風」突擊隊的猛烈攻擊。1艘護航航空母艦被擊沈,另外1艘遭重創,「新墨西哥」號戰列艦和1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及其它2艘艦船都遭到致命的打擊,前來觀戰的英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拉姆斯登中將也在日機的自殺性攻擊中喪生。然而,隨著哈爾西和肯尼的飛機猛轟呂宋島及其周圍戰區內的日空軍基地,再加上日軍自殺攻擊的消耗,「神風」突擊隊的攻勢很快就瓦解了。

1月9日晨,麥克亞瑟的部隊抵達林加延預定登陸海灘外,根據命令,克儒格第6集團軍中的2個軍共4個師分乘2500余艘登陸艇直撲登陸灘頭。由於盟軍事先進行了大規模的欺騙活動,再加上日軍的防禦戰術旨在同盟軍進行內陸決戰,故第一批登陸美軍幾乎未遇到抵抗。到夜幕降臨時,已有6.8萬名美軍和裝備在林加延至達摩提斯之間登陸,並連成了一個縱深7公裏的綿長灘頭堡。當日,麥克亞瑟將軍也乘坐第1軍的登陸艇登上了呂宋島。他再次向部下明確了作戰任務:格裏斯沃爾德的第14軍將向南挺進,解放馬尼拉,斯威夫特的第1軍則負責保衛其側翼和後方的安全。

1月10日,格裏斯沃爾德的第14軍沖出灘頭後折而沿呂宋島中央平原的西部南下。中央平原由呂宋島東西部兩側的高山沖刷下來的淤泥堆積而成,從林加延灣延伸到內湖灣,南北長約195公裏,寬50~80公裏。這是整個菲律賓群島中最肥沃的一塊谷地,其間有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運輸網。在第14軍南下的第一周時間內,日軍限於地形條件只進行了有限的抵抗,使美軍順利前進了60公裏,抵達日軍沿阿格諾河設定的防線。隨後,格裏斯沃爾德的2個師在奧唐納爾兵營—斯圖森堡要塞—克拉克機場地區同日軍陷入激戰。此間,第14軍派出1個團的兵力插向邦板牙河泥濘的三角洲地區。

與此同時,斯威夫特的第1軍正面臨著日軍北部集團的強大壓力。在聖曼努力埃爾,日軍以1個坦克旅為先鋒向第6師發起了兇猛的反攻,美軍被迫後撤。由於日軍的反攻直接威脅著美第14軍的後方,因此,麥克亞瑟親臨第6師陣地,同師長多爾頓上校一起穩住了陣勢。為了將日軍北部集團趕進山區,麥克亞瑟將第6集團軍的預備隊第25、第32師調至斯威夫特的戰線。經激戰,第1軍成功阻退了日軍的反撲,並將日軍逼退至北部和中部山區。到1月底,北翼的斯威夫特的部隊正穿過聖荷西,以切斷呂宋北部凸出部份的日軍部隊,而格裏斯沃爾德的先頭部隊已經推進到離馬尼拉僅20公裏處。

為了加速呂宋島戰役,麥克亞瑟決定立即實施戰役計劃中的南部助攻行動。1月29日,艾克爾伯格的第8集團軍第11軍受命在呂宋島三描禮示沿海的聖安東尼奧上岸。由於這次行動完全出乎日軍預料之外,因此達成了進攻的突然性,整個行動只遇到了日軍的輕微抵抗。這次登陸行動的成功,不僅直接威脅著在馬尼拉平原抵抗盟軍推進的日軍翼側,而且也有效地阻擋了日軍在巴丹半島的往返調動。到2月5日,已歸屬第6集團軍的第11軍控制了通向巴丹的極其重要的關口。隨著半島日軍抵抗的增強,第11軍遂轉向內陸推進,在切斷半島日軍同其余地區聯系的同時,協助第14軍開啟馬尼拉灣。

1月31日,第11空降師的2個團在斯溫少將的指揮下,在馬尼拉南面的納蘇格布空降著陸。2月3日,該師的另1個團又被空降到馬尼拉以南約50公裏的塔蓋特突出部。第2天,該師主力到達馬尼拉南部外的帕拉尼亞克,卻被日軍的頑強抵抗所阻。

與此同時,美軍第14軍的戰線也取得了重大突破。1月31日,第40師經數日激戰終於肅清克拉克機場和斯圖森堡要塞的日軍。2月2日,該軍先頭第37師一部已抵達馬尼拉北部的馬洛洛—普洛洛一線,做好了進攻馬尼拉的準備。為了進一步加強第14軍的力量,麥克亞瑟命令美第1騎兵師在林加延上陸,加入該軍。2月1日,該師已開進至卡巴納端地域,並隨之迅速南下,執行從另一翼迂回包圍馬尼拉守軍的任務。此間,第1軍仍繼續在第14軍左翼擔任壓制日軍北部集團並將其封鎖在邦都山區和東北部的卡加延山谷的重任。

在呂宋島戰役中,麥克亞瑟時刻關心著3年前被俘盟軍的命運。鑒於守島日軍的瘋狂性,如果不搶先一步解救這些受盡虐待的戰俘,其生還的可能性極小。為此,麥克亞瑟專門擬制了一個營救靠近前線集中營戰俘的計劃。1月29日,盟軍進行了第一次營救行動。這次行動的目標是位於聖荷西日軍防線後方約56公裏的卡巴納端。入夜,一支由美軍突擊隊員和菲律賓遊擊隊員組成的別動隊迅速突破了日軍防線,進入卡巴納端,順利解救出了集中營內的約500名美軍戰俘。這次行動使盟軍很受鼓舞。2月3日,第1騎兵師響應麥克亞瑟的號召,組織了一支由坦克和機動車輛組成的別動隊,受命沖進馬尼拉市,並放出被囚於桑托·湯瑪斯大學校園內的約5000名美國平民俘虜。此舉的成功使麥克亞瑟產生了錯覺,他認為日軍在馬尼拉的防禦十分薄弱,並立即命令美第37師向馬尼拉挺進。

事實上,馬尼拉仍處於日軍的重兵防守之下。守衛馬尼拉的日軍由巖淵海軍少將指揮,其屬下有1.8萬名海軍防守部隊和4000余名陸軍官兵。巖淵拒絕了山下奉文將軍放棄馬尼拉的命令,決定死守該城。因此,當美第37師2月4日抵達馬尼拉市區時,立即陷入了一場血戰。與此同時,美第1騎兵師繞過馬尼拉東部向南進攻,很快同美第11空降師由南至北的進攻會合一處,隨後這兩個師加入了對馬尼拉的圍攻。

到2月20日,巖淵指揮的日軍已被3個師的美軍壓縮到內城,同山下奉文的日軍主力隔斷了所有聯系。比利比德監獄的美軍戰俘也已被救出。盡管如此,巖淵仍拒絕投降。考慮到內城70萬菲律賓居民的安全,麥克亞瑟禁止盟軍使用飛機轟炸日軍據點,這更增加了部隊進攻的難度。因此,美第37師不得不用炮火把日軍從一棟棟建築物中轟出來,進行逐街逐巷的戰鬥。3月4日,當巖淵的防禦中心因特拉穆羅斯城堡裏最後一小股有組織的日軍被消滅時,馬尼拉古老的內城已變成一片廢墟。日軍守城部隊除數百人被俘外,皆喪命於馬尼拉的殘垣斷壁之中。

在馬尼拉激戰期間,美第11軍繼續進行占領巴丹半島和清除馬尼拉灣口處日軍的任務。其下轄的第38和第34師受命在半島的兩側同時推進。2月18日,第38師占領了東部海岸。21日,第34師攻占了西海岸的最後二個據點。至此,巴丹半島全部解放。

此間,第11軍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被稱之為「東方直布羅陀」的科雷希多要塞。2月16日,在猛烈的空襲和炮擊之後,第503空降步兵團首先對該島西部的高爾夫球場進行了空降突擊。隨後,第38師一部從巴丹向該島發動了一次兩棲攻擊。在粉碎日軍的頑強抵抗後,這座要塞於27日被盟軍攻破。日本守軍大部被埋葬在炸塌的馬林塔山隧道中。此戰日軍亡4400余人,被俘19人;美軍亡約210人,傷725人。

自3月15日起,美第6集團軍向呂宋島的殘余日軍發動了最後的清剿。第1軍受命向呂宋島東北方向的碧瑤和卡加延山谷進軍;第11軍受命清除馬尼拉東北部的馬德雷山區的日軍;第14軍受命奪取內湖和塔亞巴斯諸省。盡管盟軍占居兵力優勢和制空權,但由於地形復雜,山下的5萬名殘余日軍一直抵抗到戰爭結束才放下武器。

整個呂宋島戰役,美軍亡7900余人,傷3.3萬余人;日軍亡19.2萬人,被俘7700余人。美軍之所以能以1:24的較低死亡率取得這次重大戰役的勝利,主要應歸功於麥克亞瑟的有效指揮和盟軍的海空優勢。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轉向全面進攻

李飈

歷史傳記

免費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