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用反艦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武器構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作戰圈,美國【國家利益】發出了近乎崩潰的疑問:中國只用幾枚廉價的飛彈就能擊沈美國耗時十幾年,花掉上百億美元才造出來的航空母艦,那麽最新的「福特」級還有建造的必要嗎?
(「福特」號進行爆炸沖擊試驗)
自從透過太平洋戰爭確立了航空母艦的地位,美國海軍這80多年來一直都以航母這種實質上是「浮動的空軍基地」為力量投射核心。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建造了數個型號數十艘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艦,一代比一代大,一代比一代先進,也一代比一代消耗的資源和時間更多。
這就是【國家利益】認為在航空母艦愈發脆弱的前提下,必須減少大型航空母艦的建造,轉而研究開發那些可以有效應對未來戰爭的武器的原因。
以「福特」級為例,目前首艦「福特」號(CVN-78)已服役,2號艦「甘迺迪」號(CVN-79),3號艦「企業」號(CVN-80)和4號艦「米勒」號(CVN-81)均已開工,但進度讓人頭痛。
「甘迺迪」號2015年鋪設龍骨開始建造,原計劃2020年服役,可現在預計入列美國海軍的時間拖到2025年——這種程度的拖延若是放在冷戰時期,恐怕得有人上軍事法庭。
(嚴重的進度拖延,讓「甘迺迪」號蒙上了一層陰影)
後面的兩艘,「企業」號計劃2028年服役,「米勒」號則計劃2032年服役。
按照現在只有紐波特紐斯一家船廠可以建造大型航空母艦,以及美國海軍原本的計劃就是前一艘接近完工時再建造下一艘來看,這個時間點還算正常。可是會不會出現「甘迺迪」號的問題,也就是服役時間能拖上四五年這種,誰也說不好。
更嚴重的是,【國家利益】指出「福特」號造價達到了驚人的130億美元,從建造到最終出廠符合服役標準消耗了十多年時間,而且在服役一年後依然不斷發生各種故障和技術問題,比如電磁彈射器功率有限,只能彈射F/A-18「超級大王峰」而無法彈射F-35C,極大限制了航母的戰鬥力。
(舊概念武器會受到新概念武器的威脅,這是鐵律)
花錢多,消耗的時間不少,戰鬥力有限,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美國海軍沒有為這些昂貴的吞金獸開發任何可以抵禦高超音速武器,也就是反反介入作戰的裝備,那麽美國就是在建造「巨大而漂亮的靶子」。
唯一的意義,恐怕就是供中國火箭軍進行實彈演練,而且只要有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沈或擊傷,就會嚴重打擊美國的民心士氣。
難得的是,【國家利益】並沒有一味抱怨,還給出了解決方案,那就是在2028年以後將資源從「福特」級的建造上轉移,首先建造更多的「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接著開發更多更先進的無人潛航器(UUV)和無人機(UAV);然後美國海軍要繼續加強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猜測應該包括高超音速飛彈和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最後還要投入相當一部份資源到到定向能武器中。
(核潛艇是不錯的選擇,但依然是被動的選擇)
這四個方向可以說相當務實,都是針對解放軍的反介入作戰圈而設計,實際上美軍早已開始了這類準備。除了更強調核潛艇的作用,美國海軍在航母上測試無人加油機和隱身巡航飛彈,意圖增加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和遠端打擊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建立了試驗性質的「濱海作戰團」,裝備可快速機動的「戰斧」巡航飛彈,有「海上打遊擊」的意思;美國陸軍成立了多域特遣隊,以發射「戰斧」巡航飛彈和「標準-6」防空飛彈的「堤豐」中導系統為核心,還是強調遠端精確打擊;美國空軍更卷,直接把B-2戰略轟炸機拉出來扔精確制導炸彈,預計等到B-21批次服役,大概也是這個任務型別。
也就是說,在美軍已經很努力企圖突破反介入圈的時候,這些美國媒體依然嫌美軍不夠努力,那麽【國家利益】提出的這些辦法有用嗎?
(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無人機,也會極大改變戰場態勢)
核潛艇確實是個好東西,但解放軍也在發展遠洋反潛作戰能力,075和076兩棲攻擊艦攜帶反潛直升機,在大型固定翼反潛機的支援下,把核潛艇從海裏掏出來會比以前更容易;在各種無人武器系統方面,以當前的發展趨勢和進度來看,美國能壓過中國的機率正越來越小;至於高超音速武器和定向能武器,如果美國政府願意持續投入,取得進展的可能性也不小,但同樣無法解決屆時解放軍可能有更先進武器系統的問題。
歸根結底,美軍面臨的「航母困境」是真實存在的,如果能及時轉向也有可能逆轉頹勢,但真正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應該說並不在戰場和試驗場上。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美軍面臨的恐怕就不止航母越來越貴卻越來越無用這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