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材料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銅質和鋼制子彈到底有什麽區別?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不同於西方的原因。放眼當今世界所有軍備,美國歐洲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銅質子彈,唯獨中國和前蘇聯不同,反而大力研發鋼制子彈。外界傳言,這是因為我們缺乏黃銅礦料,才迫不得已做出的下策。事實真的如此嗎?要知道,美國占據全球5%以上的黃銅資源,並且透過對外作戰,使得美軍的黃銅儲量不斷增加。
而中國已探明的黃銅,總共不超過3000萬噸,與中國龐大的軍事體量比起來,的確是不足的。並且中國大部份銅礦還位於南方,開發難度不低。此外,子彈是需要更新換代的,一枚子彈生產出來,並不意味著它的使命就已經完成。在後續的維護和翻新中,又會消耗大量的黃銅。中國本就人多,這也是公開的秘密。在這種條件下,我們選擇鋼制子彈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實。那麽除了黃銅儲備不足,子彈本身有沒有原因?
是否真的和外界傳言一樣,中國用不起銅質子彈?鋼制子彈和銅質子彈的穿透力,又是哪個更強?子彈自身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款槍械的殺傷力。在扣動扳機的一瞬間,子彈末端在火藥的強大推力下,會爆發出極其龐大的能量,而要是外面的彈殼承受不住膨脹的壓力,子彈就會在槍管內爆炸,結果就是槍毀人亡。銅質子彈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黃銅潤滑性高,耐受力好,出現事故的可能性可以降到0.001%,所以西方才普遍采用了黃銅。
中國當然明白這點,但奈何黃銅匱乏,沒有辦法,只能使用鋼材作原料。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有人曾提議采用進口黃銅礦,但很快就被否決了。原因就在於中國一切商品都可以進口,唯獨軍工產業不可以。大家可以設想,要是子彈都形成了嚴重的外國依賴,那一旦外國斷供,還有什麽軍事安全可言?這和華為芯片是一個道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在這緊要關頭,一個不起眼的方案卻起了大作用。
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方案,解決了黃銅子彈儲備不足的問題?按照專家的說法就是,子彈用鋼,外殼用銅。首先用鋼材制造出彈芯彈頭,然後在子彈外表面鍍上一層黃銅。這樣一來,既彌補了中國黃銅儲備的不足,節省了用料,又獲得了跟「純黃銅子彈」一樣的效能和鋼度,避免了子彈卡殼情況的發生。實際上,這項技術我們是向我們的老大哥蘇聯學來的。他們當時也一直受困於黃銅儲量的缺乏,但鋼制子彈的出現,為他們爭取到了軍事上的優勢。
而「青出於藍勝於藍」,中國後續又發明了渡漆技術,進一步增加了子彈的綜合效能。目前中國的鋼制子彈,實力基本上已經能夠和銅質子彈平齊。同口徑子彈的穿透力和貫穿度,甚至超過了以黃銅材料為主的美軍。據公開了解,中國四大軍種加上武警官兵,目前共有250萬人以上。而與之相對應的子彈數,翻了百倍也不止。未來的時間裏,西方將再次落後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