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個二戰後崛起的超級大國,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領先的科技水平,長期主導著國際舞台。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個曾經無可爭議的霸主似乎很不安。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
2023年, 中國GDP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幣,大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9.88%到21.67%。
全球195個國家的GDP,中國一個就占了五分之一。
軍事方面,同樣令人矚目。
海上有三艘航母, 世界上最先進的驅逐艦之一055萬噸大驅,能夠執行二次核打擊的094型戰略核潛艇。
![](https://img.jasve.com/2024-9/1697c4a20e86c59441290ace6c290995.webp)
陸地上,有射程可達15,000公裏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能夠威脅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
空中,有第五代隱形、超音速戰鬥機殲-20,運-20大型運輸機。
誰也沒想到。
短短幾十年,中國從「任人欺負」,變成了「列強」本身。
![](https://img.jasve.com/2024-9/47995998dd16a7cb167a697f7d29a74d.webp)
面對這個迅速成長的鄰居。
美國並沒有選擇攜手共進,而是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2018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
涉及範圍之廣、金額之大,前所未有。
與此同時,美國還收緊了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
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尖端領域。
這些舉措,無疑給中美兩國的經貿關系,造成很大影響。
![](https://img.jasve.com/2024-9/6d790ad9ebff33b7231db443c6251018.webp)
不僅如此, 美國還加強了對中國海外投資的審查力度,試圖阻止中國獲取關鍵技術。
美國商務部,更是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其中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知名公司。
這些企業,從美國獲取技術和產品的渠道,因此受到了嚴格限制。
然而,封鎖與限制,往往不能阻擋進步的步伐。
曾經遙遙領先的優勢,似乎正在逐漸縮小。
這種情況下, 美國開始將中國視為軍事大國。
這種認知的轉變,說明了美國對自身地位的焦慮。
「暴發戶」的負擔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
美國高層長期以來,都自恃為頂級軍事強國。
![](https://img.jasve.com/2024-9/575739fb1e633cd2e3657f8d614fb33f.webp)
在他們的構想中,美國應該能夠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永遠保持全球霸主地位。
這個宏大的「夢想」。
曾經激勵著美國不斷前進,但如今,卻似乎成為了一種負擔。
這種追求全球霸權的執念,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發展方向。
大量資源,被投入到軍事領域。
而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醫療等民生問題,卻相對被忽視。
同時, 為了維持全球軍事存在,美國不得不大量印刷美元,這無疑對美元的國際地位造成了沖擊。
最終傷害的,是普通美國民眾的利益。
美國人做事向來雷厲風行。
這種工作方式, 使得美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成為迅速崛起的「暴發戶」。
![](https://img.jasve.com/2024-9/e232d4ae4b0d5ce85639f156d64580bb.webp)
然而,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也帶來了明顯的副作用。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美國社會似乎變得越來越疲憊。
如今,面對世界格局的變化,美國似乎陷入了一種困境。
一方面,它試圖透過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
另一方面,這些措施的效果卻並不理想。
多個戰線插手,霸權成本越來越高
除了經濟制裁,對中國台灣也是屢屢幹涉。
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盡管美國與中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並簽署了聯合公報,承諾逐步減少直至停止對台軍售。
但美國國會,透過的【台灣關系法】允許美國繼續向台灣出售防禦性武器。
![](https://img.jasve.com/2024-9/82fbea2a69c15569de5cec1dbbedc6d4.webp)
近年來,美國對台軍售依然持續。
例如,在2000年, 美國同意向台灣出售162枚改良型「霍克」防空飛彈、相關零配件。
並對台陸軍雷達進行升級,以及12架P-3C型反潛機和144枚其他型別飛彈。
從1979年到2020年,美國對台軍售的次數和總額不斷增加,總金額達到了數百億美元。
嘴上說支持「一個中國」,轉頭就給台灣賣裝備。
簡直是鬼話連篇,雙面人。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復雜,美國同時卷入了多個地區的沖突和爭端。
從中東的以色列-巴勒史坦沖突,到歐洲的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再到東亞的台海問題 。
![](https://img.jasve.com/2024-9/4d2130b451e3d719dee4e1c3031bed29.webp)
美國,似乎在試圖在多個戰線上同時插手。
這種全方位的介入策略,卻讓美國手忙腳亂。
長期以來,美國對台軍售,一直是中美關系中的一個敏感話題。
最近的情況表明,美國在履行其承諾方面似乎遇到了困難。
根據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報告:
截至2023年6月,美方拖欠台灣的軍售數額已高達205.3億美元。
這其中包括,原定於2022年開始,交付的大量武器裝備。
更令人驚訝的是,美國不僅延遲交付成品裝備,甚至連零部件的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一些軍購案的交付日期,被推遲到2027年。
![](https://img.jasve.com/2024-9/80a3701ec2417402aac5d05cec45f640.webp)
有些,甚至連具體的交付日期都無法確定。
一手交錢一手不交貨,似乎已經成為美台軍售的「常態」。
先收錢,出貨拖拉還不能給差評。
一些台灣網友毫不客氣的質疑: 「美國是詐騙集團嗎?」
美國的這種困境,並非偶然。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度享有「單極時刻」。
但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成本越來越高。
![](https://img.jasve.com/2024-9/4a7bf2b0f1757408f727fdf298d2620c.webp)
民進黨上台後,其「倚外謀獨」的路線愈發明顯。
大規模,向美國購買武器裝備。
不僅給台灣財政帶來了沈重負擔,更引發了島內民眾的不滿。
這些巨額軍購費用。
本可用於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軍購行為可能會加劇兩岸關系的緊張,增加台海沖突的風險。
一些島內輿論, 痛批美國和「台獨「勢力裏應外合「榨幹台灣」,讓台灣民眾淪為政治賽局中的「炮灰」。
被逼成「軍事大國!」
近年來,美國媒體頻頻報道中國軍事發展的情況。
一些報道指出,盡管中國的軍事技術水平仍落後於美國。
但中國軍費的使用效率,卻相當高。
人民幣高價效比,中國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大量實用的軍事裝備。
這種高效的軍費使用,加上中國持續的經濟增長。
使得中國的軍事實力,發展速度驚人。
![](https://img.jasve.com/2024-9/7696e021c2be6a741280c359a96bc2f4.webp)
據稱,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和土耳其六國的總和。
然而,仔細審視,我們不難發現:
美國媒體試圖給中國戴上「軍事強國」的帽子,不懷好心。
一方面,強化「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毀壞中國名聲。
另一方面,透過渲染他國的軍事實力,為本國持續增加軍費開支尋找理由,這是一些國家常用的策略。
事實上,從全球軍費支出的數據來看,美國才是真正的「大國」。
2024年,美國軍費預算達到 8860 億美元。
中國僅有2300億美元,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
![](https://img.jasve.com/2024-9/d15629d61714151a8b00bbb29a73bd48.webp)
而且,美國在全球約有近400個海外軍事基地,並且有大約30萬的海外駐軍。
至於美元價效比的下降。
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自身的經濟政策造成的。
特別是在面對經濟危機和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戰時,美國采取了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政策,大量印制美元。
這種做法, 雖然在短期內刺激了經濟,但也導致了美元購買力的下降。
如果沒有美西方喪心病狂的封殺圍堵,中國的軍事力量還不至於有今天的成就。
可以說, 中國是硬生生被逼成「軍事大國!」
只有中國強大了,才能談和平。
![](https://img.jasve.com/2024-9/35c0047815aa6d4ff866055a14f9a8ec.webp)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永遠獨霸天下。
真正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軍事實力上。
更在於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文化軟實力以及與其他國家和平共處。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美國或許應該摒棄零和賽局的思維,共同探索一條互利共贏的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