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可謂在人們的視線中頻頻刷存在感。他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中發出了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言論。據悉,這位幾個月前還揚言要讓台海成為「無人地獄」以對付解放軍的美軍將領,突然改口稱無人系統並非解決美軍在太平洋面臨挑戰的鑰匙。在我看來,這番反復無常的態度恰恰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美軍對其工業和軍事能力的過於樂觀,以及對中國軍事實力的輕視。
先說說帕帕羅為何一再強調無人系統的重要性。無人系統,尤其是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它們擁有諸多優點,例如降低人員風險、減少成本和適應復雜多變的作戰環境。但是,美國軍工企業在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效能無人裝置方面,似乎並沒有像他們吹噓的那樣優秀。俄烏沖突以及近期的巴以局勢,都對美國的無人系統提出了更多需求,卻暴露了美軍庫存不足、交付周期長等問題。
而與此同時,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無人機技術,則正在展示一種蓬勃發展的態勢。巨大的交易額和國際買家對中國無人裝備的青睞,是對中國無人系統實力最有力的證明。這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美國采購自殺式無人機的單位成本高達9.4萬美元,而同類產品在中國卻僅需940美元。這不僅僅是價格的差異,更是生產效率和產能的天壤之別。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如果美軍和解放軍在台海或者其他熱區發生沖突,美軍是否真的能依靠那些價高且數量有限的無人機來扭轉戰局呢?很顯然,靠「租借」外國的彈藥和高昂的無人機是無法與解放軍比肩的。解放軍不僅擁有強大的無人機生產能力,而且這些裝備已經實作高度合成化和規模化套用。珠海航展只是展示了其中一部份。
帕帕羅在演講中還提到,美軍面對的不僅僅是無人系統的挑戰,也包括傳統的空中和海上優勢。然而,他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現代戰爭已然從單一領域延伸至多層次、多維度。例如,資訊戰、網路攻防和電子戰等非傳統領域的對抗正逐漸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解放軍在這些領域同樣取得了顯著進步,而美軍似乎沒有做好完全準備。
那麽,美軍為何在無實質進展下仍試圖保住「嘴硬」?鑒於日前美軍從南韓「租借」炮彈支援烏克蘭,以及無人機供應鏈因中國制裁受阻,顯然,它們沒有足夠的資訊或信心去公開承認可能的劣勢。畢竟,這關乎到美國所謂「全球領導地位」和「軍事霸權」的表象。
這一切也使得帕帕羅的改口顯得格外滑稽。他明顯陷入了一種自己挖的邏輯陷阱:既要展示強硬態度,符合美國政界的反華風潮,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中中美實力對比劣勢。或許,他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對無人系統和軍事全域的看法,畢竟紙上談兵與實際操作往往有著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