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解放戰爭末期,同樣是登島作戰:為什麽打台灣要比海南困難得多?

2024-07-17軍情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為了維護遠東霸權需要,美軍艦隊封鎖了中國台灣海峽,致使第三野戰軍攻台計劃暫時擱置。有朋友因此把解放戰爭末期我軍未能攻克台灣島歸咎於這場戰爭,其實這種看法有些片面。韓戰此時爆發有必然也有偶然,但即便1950年北韓半島沒有出現戰事,我軍也很難在五十年代初殲滅台灣島上的殘余蔣軍。

盡管在1950年5月,第四野戰軍40軍和43軍已經成功解放海南島,但不適合把攻克海南和台灣兩件事放在一起類比。雖然都是登島作戰,但打台灣的難度卻要遠遠超過海南。憑借1950年解放軍三軍的客觀實力,即便當時美軍沒有幹預,要解放台灣也很困難,跟攻占海南島是完全不一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首先,海峽寬度相差懸殊,解放軍海空力量過於薄弱。1950年我軍已經從單一陸軍兵種發展到陸海空齊備,但是海空軍畢竟剛起步,實力遠遜於國民黨軍,進攻海南還是以木船、機帆船為主要工具,不要提登陸船、戰艦之類的了。橫渡瓊州海峽時,四野曾請求派出空軍掩護,也沒有得到軍委批準,可見空軍實力和規模確實也不強。瓊州海峽最窄處不過20公裏寬,靠木船能勉強冒險橫渡,台灣海峽則不可能。沒有海空軍掩護協助,三野步兵再強也很難逾越台海天塹。渡海過程極度危險,在130公裏遠的渡海距離上,蔣軍空軍(1950年仍有近1000架戰機)有足夠截擊時間,獲得的幾乎是「打死靶」的機會。

其次,守島國民黨軍部隊實力不同。海南島蔣軍部隊為薛嶽集團10萬人,另有部份海空軍防衛;台灣島上則盤踞著60萬蔣軍(包括1950年5月從海南撤下來的6萬多人),就守軍實力而言,海南島只有一個兵團規模,而台灣島上的國軍部隊相當於一個集團軍群。由於老蔣放棄駐守沿海島嶼,把大批部隊撤回,台灣守島部隊一增再增達到60萬人,導致當年我軍負責攻島的三野粟司令也把最初計劃裏的8個軍改為12個軍,但仍然覺得不夠用,攻台計劃本身已經延遲到了1951年。一向以奇謀果敢著稱的粟司令都如此謹慎,可見跨海進攻難度之大。

第三,台灣島內沒有瓊崖縱隊這樣的組織來接應。海南戰役時,島上的我軍瓊崖縱隊已經達到15000人規模,論人數相當於當時四野的一個主力師。由於瓊縱集中在島上五指山山地地形內遊擊作戰,國民黨薛嶽集團難以掃清我軍的這個有力內應。海南戰役裏應外合,打得非常順暢。但攻打台灣就不存在這種有利條件了:1945年之前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對於蔣軍和我軍都是空白,解放戰爭後期我軍也沒有多少特情人員打入台灣島,更沒有類似瓊縱這樣的武裝力量,跟海南島完全是兩回事。

第四,敵人作戰心理有很大差異。我軍進攻海南時,四野派出了兩個軍,同樣10萬多兵力;老蔣尚有台灣可守,因此薛嶽集團在海南島內沒有死戰,傷亡被俘3萬余人,便趕忙將大部隊撤回台灣島,海南得以順利解放。然而台灣不同,已經是蔣軍最後的落腳點。台灣在,則國民黨軍可以算是敗而不亡;如果台灣也丟了,則蔣家王朝就徹底覆滅了。因此就官兵心理和抵抗意誌方面,國民黨軍守台灣跟守海南有天淵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