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烏克蘭的鐵路交通線都是暢通的,因此烏軍可以從容地利用鐵路轉運大批裝備和兵力,對於應對俄軍的攻勢起到了重大作用。
俄軍在開戰初期不炸烏克蘭的鐵路系統,有著所謂「特別軍事行動」的政治束縛;而在烏克蘭全面轉入戰時模式後,再對其鐵路系統進行打擊,其成效就遠不如剛開戰時了。
而戰爭規模全面擴大後,俄軍需要打擊的烏克蘭目標實在太多,當時它又受限於遠端精確打擊武器的數量不足,以及戰場縱深的偵察能力也不太行,所以後續打擊烏克蘭鐵路運輸的成效也一直不太顯著。
所以總的來說,烏軍直到2023年大反攻時期的鐵路運轉,都是沒有受到致命威脅的;換句話說,烏軍的軍列基本可以安全地開入距前線三四十公裏外甚至更近的區域,然後解除安裝兵員裝備後,後者再透過公路機動抵達戰區。
不過在俄軍大量使用滑翔制導炸彈、提升遠端精確打擊武器產量、提升戰場縱深的偵察監視能力、削弱烏軍防空系統效能等情況下,戰場形態在迅速發生變化。
我們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便可發現,俄軍伊斯坎德爾飛彈打擊高價值目標,而且還有視訊影像的戰例越來越多。單單是炸烏軍的軍列戰例,隨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最近,俄軍在卡爾可夫州的巴文科夫火車站又幹了一票大的。
按照俄方給出的資訊,烏軍第41機步旅轉運裝備、兵員的軍列在巴文科夫火車站被俄軍無人機發現。
隨後,俄軍對該火車站的烏軍軍列發動了打擊,先後使用了兩枚伊斯坎德爾飛彈。
俄方認為在此次打擊中,屬於烏軍第41機步旅的大約60台各型車輛被毀傷,另有240人被殺傷。
關於戰報中提及的具體殺傷、毀傷數據,我們看看就好,因為即便是俄軍自己,其實也難以下到地面去實際確認到底那些型號的裝備被毀傷,毀傷程度如何?具體數量又是多少?
尤其是人員方面,它也不可能統計地面上到底有多少烏軍死傷,這種遠端打擊的戰果通常是根據無人機偵察影像進行估計。
而且,不能排除其中有資訊戰的因素。
至少我們從這次俄軍公布的無人機監控畫面看,是無法確認打擊區域內人員、裝備的詳細型號和數量。
但俄軍手裏肯定有更詳細的偵察畫面和打擊依據,因為現在的俄軍雖然富裕些,但它還沒真到拿著兩枚伊斯坎德爾飛彈來做戲的地步。
而且從烏克蘭方面後續放出來的現場影像看,俄軍飛彈顯然是打到了軍事裝備。
因此,俄軍肯定是發現了高價值目標,才使用兩枚伊斯坎德爾飛彈實施打擊;至於具體的殺傷數據,咱們參考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