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中段反導攔截,目擊者:在天上與地下之間切換

2024-09-14軍情

最近,一段疑似中國反導測試的目擊視訊在社交媒體上悄然傳播。拍攝發生在晚上,大約8點左右,畫面中一條火焰如龍般升起,隨後再次在空中燃燒,可以看到一個火球瞬間向天空沖去。

目擊者不斷喊道:「看,那是什麽東西,一會兒出現在天上,一會兒又掉到地面。」業內專家觀看後表示,這應該是中國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測試,因為視訊清晰顯示了第二節火箭點火的瞬間。

「中段反導」技術是全球軍事領域中的一項先進技術,主要用於對抗彈道飛彈,尤其是戰略核飛彈。通常情況下,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的過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被稱為「初段」,指的是飛彈從發射井或發射架升空並飛出大氣層;

第二個階段則為「中段」,這是指飛彈在大氣層外執行的時期,而最後一個階段被稱作「末段」,即指飛彈重新進入大氣層。在理論上,初段反導攔截技術的難度相對較低,但由於多數偽裝嚴密甚至藏於偏遠山區或高原峽谷內的發射陣地,使得實作這一環節的攔截變得異常艱難。

軍事強國高度重視中段反導攔截,若這一環節失利,將使末段防禦面臨更大壓力,尤其是當來襲為核飛彈時,末端攔截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2016年,即南韓「薩德事件」發生之年,中國首次對外公開了中段反導試驗的視訊。

而在2023年4月14日,中國國防部在罕見的深夜分時釋出訊息稱,其陸基反導成功進行了「七戰七捷」。這表明中國在多項核心技術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如精確探測、資訊處理和飛彈追蹤等能力。

當時國防部的原話是「不針對任何人」。然而,反導系統與核武器同樣至關重要。若一個大國缺乏先進的反導技術,就相當於將自己置於對手核武器的威脅之下,面臨隨時可能出現的「核訛詐」和「核恐嚇」。

我依然記得,在中蘇關系惡化之後,蘇聯公然對中國實施了所謂的「核恐嚇」,聲稱要用核武器來「教育」我們。面對這樣的直接侵擾,中國決心自強不息,成功研制出第一顆原子彈後,蘇聯才有所收斂。

當今世界,百年未見的重大變局正在加速發展,全球局勢愈發動蕩不安。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安全與全球安全像息相關,也關乎全人類的命運。因此,我們必須同時重視「矛」和「盾」,在確保有強大的核武器的同時,還需具備高效能反導系統,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維護世界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3日,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正式召開之際,美國、日本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軍方代表剛抵達時,中國便已悄然進行了中段反導攔截測試,意在向美國傳遞一個明確的資訊:中國熱愛和平,卻也毫不畏懼沖突。

最後,需要提及的是,近期日本和菲律賓又有新動作,兩國均希望引進美國的「堤豐」中程飛彈。

盡管這款飛彈對中國不構成實質威脅,但我們不能排除美日菲會采取「切香腸」的策略,今年先引進「堤豐」飛彈,明年再部署「薩德」系統,再過幾年可能還會配置「民兵」核飛彈,因此我們需要對此保持高度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