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俄緊張升級:飛彈師擴編備戰,80枚中導儲備,500核彈待命

2024-12-18軍情

2023年12月17日,【紅星報】刊登了一則訊息,說是俄羅斯要搞一場大動作,計劃為一種叫「榛樹」的新型中程彈道飛彈組建專門的戰略火箭兵部隊,這事兒聽起來就挺不一般,對吧?其實這背後的意義可不僅僅是造幾枚飛彈那麽簡單,畢竟自從【中導條約】失效後,各方在核武器領域的小算盤打得那叫一個響,而普亭這次直接把牌攤開了,看樣子是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在核威懾方面並沒有「躺平」,而且還準備更進一步,那話怎麽說來著,「人家玩的就是心跳」嘛。

說到「榛樹」這個名字,其實最早的時候很多人以為它只是個實驗計畫,但今年俄烏沖突期間,有小道訊息透露這種飛彈已經悄咪咪地完成了一些試驗性部署,據稱效果相當不錯,現在幹脆開始量產了,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未來將儲備至少80枚這樣的大家夥,而且會設立20多個專門的部署和訓練基地,這不是鬧著玩的節奏啊,這是鐵了心要提高作戰效率,再加上現役的一些洲際和短程系統,把整個歐洲包裹得嚴嚴實實,就像冬天穿上的羽絨服一樣,讓北約國家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下自己的防禦策略。你瞧,人家的算盤算得精明著呢。

至於為什麽非要搞這麽多改進,我猜可能跟預算有限有點關系吧,畢竟俄羅斯近年來經濟壓力也不小,不可能再像冷戰時期那樣砸錢研發各種花裏胡哨的新裝備,所以他們只能挑重點投資,「榛樹」這種既能覆蓋廣泛目標又比較靈活的東西,自然成了香餑餑。而且聽專家們分析,這種飛彈采用的是模組化設計,可以裝載不同型別的核或者常規彈頭,你說是不是挺劃算?一句話總結,就是能打遠、夠精準,還特別不好攔截,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一發出去對面頭疼好幾年」。

技術效能咱們就不過多糾結細節啦,總之根據目前公布的資訊,「榛樹」的射程大概能達到3000公裏左右,這基本覆蓋了歐洲的大部份地區,從莫斯科按下按鈕到某個重要目標爆炸,中間用不了太長時間,更別提它還有極高機動性,一旦進入實際作戰狀態,要抓住它簡直比捉迷藏還難。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玩過的一句童謠——「東躲西藏貓兒戲」,你看,是不是特形象?

當然,不管我們普通人怎麽看,這件事情對於國際局勢而言都是個頗具分量的存在,因為無論是在軍事還是政治層面,它都會引發連鎖反應,比如最近北約內部就在討論如何加強成員國之間的防空合作,以應對這一潛在威脅,同時美國五角大廈也表態,將考慮提升本土及海外駐軍基地附近地區的反導能力。不過我倒覺得這些舉措短期內未必有效果,說白了,人家走一步棋,你總不能馬上拆台,每一步調整都需要時間,到時候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講。

普亭本人對此事發表過一些評論,他提到,「現代戰爭中,高效卻低成本武器的重要性正變得前所未有地突出」,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補充說,比起靠數量堆出來勝利,更願意相信品質帶來的制衡力量。這句話怎麽理解呢?我的理解是,他似乎希望傳達這樣一個資訊:俄羅斯不會陷入軍備競賽式消耗,但絕對也不會落下風。那麽問題來了,如果真的如他所言保持克制,那麽接下來是否會采取更加大膽但依舊有限度的方法去改變規則?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類似情景並不少見,無論蘇聯解體初期還是21世紀以來,美國與俄羅斯之間圍繞各類協定賽局時,都少不了這種「不完全翻臉」的模式,只不過這一次由於全球環境復混成,加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逐步滲透進戰爭體系,兩國彼此摸底探路過程恐怕會更加困難。不信你可以留意未來幾個月相關動態,我敢肯定,新一輪較量正在醞釀之中——只是不知道最後誰是真贏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