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中外媒體報道,近日, 在台灣南部海域,一度出現兩岸軍方的10艘戰艦對峙的局面。 台媒甚至指出,這次軍演是解放軍近 30年來在台灣周邊舉行軍演中最大 的一次,涉及區域 從日本西南島嶼到菲律賓北部島嶼 ,規模遠超今年「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軍演。
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發射反艦飛彈
一些報道更指出,解放軍在事發海域總共集結了 共5艘戰艦,其中1艘052D型驅逐艦和3艘054A型護衛艦及1艘053p型護衛艦 。而台軍的5艘軍艦中,只能勉強分辨出其中3艘艦艇的型號,分別是其「濟陽」級護衛艦和2艘「沱江」級小型飛彈艦。
為何解放軍逼近台島僅用二三線主力艦?
從這次兩岸軍艦在台南部海域的短暫對峙可以看出, 解放軍只是出動了現役主力艦中的二線甚至三線兵力 ,比如: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就是兩款二線主力艦,前者主要用於防空反導作戰,後者則主要用於反艦、反潛和點防空作戰。
至於053p型護衛艦則是已經多年未曾露面的「老兵」 ,首艦於1998年服役,總共10艘。該級艦滿載排水量僅為2300多噸,整體防空、反艦和反潛戰鬥力十分有限,甚至比滿載排水量1400多噸的056型輕型護衛艦強不了多少。 那麽,解放軍為何要派出這個「老兵」去台灣周邊海域呢?
053p型護衛艦
主要原因在於台軍水面艦艇的整體陣容已經十分落後 ,即沒有像055型、052D型這樣的區域防空驅逐艦,也沒有054A型這樣的配備飛彈垂發系統的通用驅逐艦,台軍主力艦基本是清一色美軍淘汰掉的二手貨,比如:「基隆」級驅逐艦就是原「紀德」級,「成功」級和「濟陽」級護衛艦就是原美軍「佩裏」級和「諾克斯」級, 整體艦齡超過40年,基本已經達到設計使用極限。
由於台灣本島造船廠無力建造大中型水面艦,就算造出來,島內軍工企業無力為其安裝先進的作戰指揮、武器彈藥和其他電子裝置, 因此台當局不得已轉向自主建造小型戰鬥艦,「沱江」級小型飛彈艦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沱江」級滿載排水量僅為600多噸,按照500噸為劃定艦和艇的標準界限,其應歸類為小型飛彈艦。在這樣小的艇體上,堆砌了1門76公釐艦炮、1門「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8枚「雄風-2」和8枚「雄風-3」反艦飛彈。如此大的負載,會導致沱江級續航很短, 更要命的是它猶如一個「火藥桶」,一旦被擊中,很可能發生殉爆。
「沱江」級小型飛彈艦
面對這樣的對手,你說解放軍有必要出動055型驅逐艦嗎? 顯然沒必要,甚至出動052D型驅逐艦都有點屈才了 。不過,考慮到對峙海域畢竟距離台島很近,容易被岸上的反艦飛彈釘選、攻擊,因此出動1艘052D型驅逐艦提供區域防空保護傘,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作戰部署。
若是在實戰中,052D型驅逐艦上的「中華神盾」相控陣雷達和64單元飛彈垂發系統足以對付2-3艘「沱江」級小型飛彈艦發射的32-48枚反艦飛彈,然後解放軍艦艇編隊可以飛彈齊射,攻擊防禦能力差的「沱江」級,其大機率會被擊沈,這樣其余台軍艦艇只有投降的份了。
本次軍演側重反制潛在的介入台海危機的外國勢力
雖然這次軍演中,兩岸軍方10艘艦艇的對峙頗吸人眼球,但 本次演習的重頭戲 卻並非在台島的近岸水域,而是在 日本西南島嶼和菲律賓北部島嶼之間的第一島鏈周邊的海域和空域。
052D型驅逐艦
其實,但凡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 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阻礙 並不在台當局或台軍本身,最大阻礙其實是以 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 ,美國及其盟國的少數領導人曾不止一次說過,一旦「台灣有事」,將介入台海危機。
和冷戰中蘇聯面臨的海洋局勢類似,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出海口基本都被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阻擋, 一旦敵對勢力以武力封鎖住第一島鏈上的島嶼,不僅解放軍的收台戰役會受到影響,中國出海貿易大部份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這種局面是中方無論如何不能坐視不管的,於是 反制第一島鏈的敵對勢力就是和解決台灣問題 同等重要的戰略問題。
從目前得到的開源資訊分析, 解放軍反制第一島鏈的敵對勢力的主要辦法,是以海空兵力劃定禁航、禁飛區 ,一旦有敵對勢力介入,將出動巡邏兵力予以攔截,如果再遭到對方火力攻擊,將予以堅決還擊,甚至組織整體兵力對其源頭,即其在第一島鏈的海空基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擊。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到時候,解放軍肯定不光出動海空兵力了,火箭軍的數千枚東風系列飛彈將瞄準第一島鏈的敵對勢力目標, 雖然無法完全消滅美日在第一島鏈的立足點,但卻足以大大削弱其戰鬥力 ,比如:美日在第一島鏈的大型海空基地將變成一片火海,使得其不得不利用簡易軍事設施,從而大大影響其海空兵力的出勤率。
總之,解放軍這次低調地在第一島鏈部份海域空域的演習, 不但以「疲勞戰」再次驗出了台軍的低迷士氣和老舊裝備,還向意欲介入台海戰事的美日等外國勢力傳遞一個明確的警告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