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詭異的南中國海,夢想中的「新甲午戰爭」

2024-09-14軍情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超過兩年半以上,最令所有人掉眼鏡的事件是什麽?下述事件或許都很容易想到:

——開戰之後俄羅斯人聲稱1小時22分拿下基輔,基於1968年8月蘇軍率領華約軍隊在12小時之內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先例,人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那些戰略分析師也紛紛押寶普亭。最終戰爭打了兩年半之後俄軍也未能達成目標,特別軍事行動已經打成了「特別軍事互動」,讓俄羅斯人的雄心壯誌成為笑談。

——戰前俄軍被認為是世界老二,可最終與得到歐美援助、世界排名十二以後的烏克蘭卻只能打的不相上下,讓世人大跌眼鏡。

——戰前美國被認為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戰爭行程中的相當長時間內,連烏軍所需的大口徑炮彈都無法滿足,在今年初,俄烏雙方發射的炮彈比例高達10:1,現在也還在2:1的水平上;以目前的產量,如果要滿足波蘭等國的哈馬斯火箭炮訂單需要排產到十年以後,讓外界窺見了超級大國制造業的虛弱,根本就無法支撐大國之間的消耗戰,這讓所謂的超級大國露了餡,它今天在品嘗全球化過程中產業過度轉移所帶來的後果。

等等。

但上述事件固然讓世人大吃一驚,但最讓人大吃一驚的應該是另外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沒有大型海軍艦船的烏克蘭無人系統部隊,卻幾乎將強大的俄羅斯黑海艦隊打的接近全軍覆滅,主力艦船基本都已經陳屍黑海海底。目前,黑海艦隊殘存的一些小型艦船藏在新羅西斯克港之內不敢冒頭,但烏軍無人系統部隊不依不饒,在本月四日發射無人機和無人艇對其進行轟炸,這是要將黑海艦隊斬盡殺絕的勁頭,要徹底拔掉黑海艦隊的軍旗。

第二件事發生在紅海,以哈戰爭爆發之後胡塞武裝開始在紅海打劫商船,號稱支持哈馬斯,美歐立即組織強大的艦隊進行護航行動。很多人認為一旦美歐現代化艦隊出手,胡塞武裝只能做鳥獸散,但最終結果卻事與願違,胡塞武裝對商船的攻擊愈演愈烈,雖然美歐艦隊竭盡全力但事實上卻無所作為,胡塞武裝甚至開始攻擊歐美軍艦,與黑海唯一的差別是歐美軍艦尚未追隨黑海艦隊的腳步。

下圖是一艘懸掛希臘國旗的「蘇尼翁」號油輪在紅海海域遭到胡塞武裝4枚反艦飛彈、1架自殺式無人機、1架無人艇的襲擊之後發生爆炸並燃起熊熊大火的情形,船上的100萬桶石油一直燃燒了十幾個日日夜夜。

烏克蘭和胡塞武裝憑什麽創造了幾乎不可能實作的奇跡?根源就在於無人武器已經改變了海戰的遊戲規則。

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同,海面本身就不是平的,影響海平面不平的主要有兩個主要因素:

一是漲潮、落潮、風暴和氣壓高低等因素的影響,使海平面始終不能歸於平靜。

二是海底地形的不同,也決定了海面的不平。

我們知道陸地的地形是極為復雜的,有高山河谷,有丘陵平原,有冰川雪山,有湖泊河流,但海底的地形卻更加復雜,它不僅分布有巍峨的海底山脈、平緩的海底平原,而且還有許多陡峭的海底深溝。由於受海底地形的影響,一個海區的海面就會低於或高於另一個海區幾米、甚至十幾米。一般來說,海底是一座山脈的地區,海面就比其他海域要高一些;而海底是一個盆地的地區,海面就比其他海域要低一些。比如,同是大西洋海域,波多黎各海下是一片凹地,因而這一地區的海面就比周圍地區明顯更低;而巴西東部由於海下有一座3500公尺的海嶺,所以這裏的海面就比其他地區明顯要高。

此外,海面的高低還與形成海底山脈的物質種類和品質有關。

這就讓海面環境異常錯綜復雜,比陸地更加復雜。

就因為海上的環境遠比陸地之上更加復雜,海浪對無線電波形成多路徑反射、海水對紅外放射線形成抑制、海霧對可見光訊號形成遮蔽,加上海面高低不平等復雜因素,就可以讓無人艇實作「隱身」,為無人艇的突防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大海之上畢竟太開闊了,不可能像陸地那樣利用多種雷達、光學觀察裝置構成立體交錯的預警體系,本來半潛的無人艇就很難發現,而探測能力又受限,那就更發現不了了。

當無人艇到達近距離之時,艦艇之上的觀察員倒是可以發現。由於無人艇普遍防護效能較差,艦炮和機槍就可以攔截,比如2023年6月11日,俄軍「亞速海沿岸」號電子偵察船在塞凡堡東南300公裏處遭6艘烏軍無人艇圍攻時,就使用艦炮和機槍攔截,結果將無人艇悉數擊毀。但這種「笨」辦法在黃昏、深夜和惡劣氣候的情形下是無效的,同時,要讓艦艇之上的觀察員時刻觀察艦艇的四周,連眼睛都不眨,這似乎也不太現實。

就因為在茫茫大海之上,尤其是黃昏、深夜和氣候惡劣之時,無人艇就像是幽靈一樣的存在,所以黑海艦隊的主力艦已經被這些幽靈和飛彈盡數摧毀。

對於海面艦船來說,無人機就更麻煩。

無人機的成本很低,從幾千美元到幾萬美元,但無論岸上還是還海上的防空飛彈,單價一般都要幾十萬美元甚至百萬美元以上,這就讓軍艦陷入越攔截、越破產的怪圈,對於這一點,目前紅海上的美歐艦隊估計最有體會。無人機具有成本不對稱的優勢,對方又無法做到100%攔截,這就讓無人機攻擊卓有成效。

除了無人艇和無人機之外,還有一款軍艦的大殺器——無人潛航器正在服役。最近,美國海軍接收了首艘超大型無人潛航器「虎鯨」,澳洲海軍也釋出了一款名為「幽靈鯊魚」的超大型無人潛航器照片,2022年英國海軍建造了第一艘「柯吉拉」超大型無人潛航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烏克蘭迅速開發自己的無人潛航器,根據目前報道的資訊,烏軍的無人潛航器即將開始服役。隨著無人潛航器的下水服役,猶如一匹匹闖入海底戰場的「水下黑馬」,它們透過發射飛彈對水面艦船形成致命的威脅。

在傳統的海上爭奪中,由於大國擁有大型航母、大型巡洋艦以及先進的雷達技術和大量的艦載機,讓它們成為海洋的主人。但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航器開始列裝之後,海上遊戲規則開始改變,中小國家只要掌握了飛彈技術和無人武器技術,就可以對水面艦船形成致命的打擊,這在財務上是完全不對稱的戰爭,然後就可以奪取至少七八百公裏以內的近海制海權,這就是烏克蘭和胡塞武裝告訴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菲律賓看到的很可能就是這種近海制海權爭奪中底層邏輯的改變。

由上圖可見,菲律賓位於南海的東側,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距離菲律賓海岸錢的距離都在700公裏以內,當菲律賓掌握了無人武器技術之後,就有能力爭奪南沙和中沙海域的制海權,然後菲律賓和美日就可以達到以下目的:

對於菲律賓來說:

目前已知南海大陸棚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幾個,面積約85.24萬平方公裏,幾乎占到南海大陸棚總面積的一半,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估計,南海蘊藏的石油儲量在500億噸以上,天然氣20萬億立方米以上,因此,南海就是第二個「波斯灣」。與此同時南海還有豐富的礦物資源,富含錳、鐵、銅、鈷等35種金屬和稀有金屬錳結核。

屬於南海的另一個重大「資源」就是航道,基於東亞國家的文化、政治、地理地緣等因素,政府必須透過掌握大量的社會資源以應對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這就讓東亞各個經濟體高度同質化,內需普遍比較差,在本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高度依賴出口,基本都是以出口為導向,這本質上也是「資源」出口的一種模式,與出口石油礦產等資源並無明顯差異。一旦東亞經濟體的出口遭遇困境,社會財富水平胡綜合國力就會一落千丈,而菲律賓的南海一側和太平洋一側是東亞經濟體的進出口大通道,或者可以說菲律賓群島就是東亞各經濟體頭上的繩索,見下圖。

一旦菲律賓控制了南海、巴士海峽、太平洋一側的近海制海權,估計東亞經濟體就會不斷加大對菲律賓的投資力度以實作共同發展,這其中的巨大潛力是無法估量的。當菲律賓的綜合國力提升之後,對周圍海域的控制力就會進一步增強,菲律賓就會形成良性上升的軌域。

菲律賓掌握近海制海權之後,這其中的利益足以改變國運。

對於美日來說:

美國與菲律賓之間有安保協定,日本與菲律賓之間也有軍事上的互惠協定,日菲準許各自的軍隊在對方的領土上駐紮和訓練。一場戰爭改變一國國運的事情,在世界歷史上屢見不鮮,一旦菲律賓與其它大國在南海爆發戰爭,尤其是戰爭時間拖長之後,航道運輸活動就會陷入長期的危機,東亞經濟體與全球的產業鏈聯系就會斷裂,這些國家的國運也會改變。日美在菲律賓的背後虎視眈眈,這或許就是他們夢想中的「新甲午戰爭」。

現在的南海局勢非常詭異,東大與菲律賓之間的角力不斷加劇,美日虎視眈眈。如果東大選擇透過武力解決南海問題,就需要對海戰底層邏輯的改變有充足的認識並制定好應對之策,做到戰則必勝、速戰速決,一定要避免戰爭長期化,這會帶來嚴重的後患,否則就需要透過政治路徑、透過和平協商來解決南海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