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中國和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明確香港於 1997 年 7 月 1 日回歸中國。回過頭看 40 年前的那次談判,當時英國靠著馬島海戰勝利的威風,然而在跟中國談香港的事兒上老是碰壁。
要說二戰結束後,英國雖說不再像以前那麽牛了,可畢竟是個老牌帝國,根基還是有的。戰後的好幾場局部戰爭,像前兩次的中東戰爭能看到英國的參與,馬島海戰、海灣戰爭它更是直接參戰。
所以呢,1982 年英國當時的首相柴契爾夫人存取中國,正式跟中國就香港問題展開談判的時候,好多人都覺得,英國剛在馬島戰爭中取勝,威風還在呢,肯定能在談判裏占據心理上的優勢。
不過,後面的情況大夥都清楚,中國壓根就沒搭理柴契爾,英國明裏暗裏的那些威脅,全都沒效果。走出會議室的柴契爾夫人,甚至在台階上摔了一跤出了醜。
那英國在香港問題上,咋就沒像對待馬島那樣態度強硬呢?剛打贏馬島海戰的英國,咋就沒把中國給嚇住呢?
這件事,咱們從三個角度來剖析剖析。
第一個角度,咱們先來瞧瞧馬島海戰英國是咋取勝的。
馬島海戰英國是贏了,可這不是因為英國有多厲害,而是阿根廷太糟糕。
阿根廷占領馬島這事兒,其實就是臨時決定的,純粹是想把國內的矛盾給轉移掉。由於經濟不好,為了讓民眾的註意力挪開,也為了能拿到選票,就只能從外邊找個對頭。就在旁邊的馬島和英國,那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阿根廷軍政府單方面的想法中,覺得英國已經衰弱了,不會因為一個遠在萬裏之外的海島大打出手。而且在阿根廷軍政府眼裏,阿根廷跟歐洲還有美國的關系挺好。就算英國不高興,也會有其他歐美國家來調解。
就因為這些因素,阿根廷連正經的戰爭準備都沒搞。
好比在戰爭裏特別厲害的「飛魚」反艦飛彈,戰爭爆發的時候阿根廷總共才有 5 枚,而且有一部份還沒送來,因為戰爭一開始就被法國給扣住了。要是真想發動一場戰爭,難道不應該等所有飛彈都送來嗎?起碼也得儲備幾十枚呀。
阿根廷海軍就那麽一艘航母叫「五月二十五號」,壓根兒就沒達到能作戰的水平,一直在那湊數。
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那一萬多噸的「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就在英軍封鎖的海域邊上晃悠,啥也沒幹,也不知道能幹啥,結果被英國的核潛艇給弄沈了。
甚至啊,在已經開打戰爭之後,沒趁著英國遠征艦隊還沒來的時候,好好加強島上的防禦。要是能多往島上派些空軍、陸軍,讓馬島變成一只刺猬,也能把英艦隊折騰得夠嗆。
特別是阿根廷的航空兵,開戰以後只能從本國起飛,這距離可不近。到了戰區,沒一會兒就得往回飛。要是能駐紮在島上,那活動的空間可就大多了。
然而,阿根廷沒這麽幹。
就這麽糟糕的戰爭準備,英國的遠征特混艦隊照樣被打得灰頭土臉。
別提「飛魚」飛彈了,就阿根廷空軍淩空扔下來的那些沒制導的炸彈,都把好多英軍艦艇給擊沈擊傷了。要是阿根廷空軍能再多有幾枚飛彈,英軍的特混艦隊估計更慘。
實際上,英國出征馬島,也就只是展現出它作為老牌海軍強國強大的戰爭組織及動員能力罷了。可就實際湊出來的局面來看,那其實是相當勉強的。
就那僅有的兩艘輕型航母和少得可憐的驅逐艦,要對付的是壓根沒怎麽做好戰爭準備的阿根廷,居然連戰場上絕對的制空權都沒法保證。
要是阿根廷有那麽點戰意,英國能不能把馬島奪回去還真不好說。
也就是說,馬島海戰其實已經表明英國挺弱的了。只是因為碰上阿根廷這個完全不行的對手,才讓英國沒丟面子。
第二個角度,咱們瞧瞧那時中國的態度跟實力
80 年代的中國實力不算強,但阿根廷那類的可沒法跟咱比。
其次,在 80 年代,英國海軍派去遠征阿根廷的那支特混艦隊,面對解放軍海空軍,估計占不到啥便宜。
在馬島海戰裏,英軍的那幾艘 42 型驅逐艦,還有它們搭載的「海標槍」中程防空飛彈,表現實在太差勁。射程短、反應慢、射速低,不能同時應對多個目標,結果被阿根廷空軍的攻擊機直接壓制。
結果呢,本來都打算引進「海標槍」來改裝 051 型驅逐艦的中國海軍,瞧見這彈的糟糕表現,立馬就把訂單給取消了。
解放軍在本土作戰,能獲得大量海空支援。殲-6 和殲-7 的效能雖然比不上海鷂,但數量多得很。英國兩艘航母能搭載的海鷂也就二十來架,可殲-6 和殲-7 是以千為單位計數的。要是再算上眾多的強-5、轟-5/6,就憑「海標槍」那表現,英國特混艦隊根本應付不了。
另外,香港和中國大陸挨著,這跟馬島可不一樣。馬島離阿根廷本土老遠了,而且阿根廷打仗的準備也沒做好,馬島被圍住後,阿根廷根本沒辦法。
不過,香港和大陸緊挨著,解放軍陸軍一下子就能沖過去,英國遠征軍拿啥去擋?靠那二十來架沒有對地攻擊本事的海鷂?還是讓那幾艘驅護艦和護衛艦靠近海岸,搞艦炮火力支援?那可就讓解放軍海軍的飛彈艇撿便宜啦。
中國的態度、中英實力的差別以及香港的地理位置,致使英國不能拿軍事手段來威脅中國。
第三個視角,咱們瞧瞧那時的國際環境
英國去遠征馬島的時候,歐美國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支持它。像法國就扣下了本來應該給阿根廷的「飛魚」飛彈,美國還援助了好多 AIM-9L 響尾蛇飛彈。而且,歐美國家的態度完全向著英國。
不過在 80 年代,中國跟歐美的關系那可是蜜月階段,美國當時還想著拉攏中國一塊兒去圍堵蘇聯呢。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越折騰越糟糕,這裏面中國和美國的合作起了大作用。
要是英國跟中國鬧掰,其他歐美國家估計不會支持。別的先不說,要是把中國惹毛了,致使中歐關系完蛋,中蘇關系又好起來,讓針對蘇聯的包圍圈出現個大口子,眼看就要在冷戰中勝利的美國肯定得發火。
從上述 3 個角度去分析,能發現英國在香港問題上根本強硬不起來。國與國交往,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像價值觀、意識形態這類沒啥實際作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