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於11日抵達中國北京,預計將很快前往珠海,與已抵達的蘇-57和蘇-35S團隊會面。這位在中國備受好評的俄羅斯高級官員,究竟是打算在珠海「現場推銷」,還是進行「采購」,引發了大家的濃厚興趣。
▲盡管紹伊古已不再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但他依然是個不容小覷的人物。
珠海航展早期由於國產裝置能力不足,實際上變成了展示俄制裝備的舞台,近幾年才真正嶄露頭角。這次航展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士,充分展現了實力。幾年前,莫斯科防務展表現得相當不錯,但隨著歐美制裁的不斷升級,觀展者逐漸減少,幾乎淪為了俄羅斯的獨角戲。蘇-57是俄羅斯航空工業重點發展的主要戰機,解決了效能和生產方面的問題。蘇霍伊急切希望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訂單,以便對早期的巨額投資獲得報酬,因此才參與了此次珠海航展。換句話說,在歐美制裁的背景下,俄羅斯幾乎無法獨立運作,借助珠海航展宣傳蘇-57也是無奈之舉。雖然這種活動理論上不需要紹伊古親自出面,但他在北京的行程顯然另有目的,順便到珠海為蘇-57月台也是合情合理的。
▲蘇-57對於俄羅斯航空制造業極為關鍵
問題在於,這次國內展示了許多優質裝備,單是微波反無人機的地面武器就有三款。紹伊古抵達珠海後,想辦法帶些有價值的東西回去也是有可能的。然而,中國早在戰爭初期就已明確不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如果沒有這個限制,戰爭可能早已結束)。如果俄羅斯真的對中國的武器感興趣,要麽等到戰爭結束後再談,要麽透過其他途徑。然而,等待顯然是不現實的,其他操作方式則有很多選擇。舉個例子,在80年代兩伊戰爭爆發後,盡管國際上對交戰雙方的武器進口有限制,伊拉克當時購入的早期殲-7戰鬥機就是透過約旦進行的,盡管最後交貨的船只直接駛往伊拉克,並沒有在約旦停留。
▲伊朗後來也購入了殲-7,但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進行交付。
除此之外,伊拉克當時掌握了一批蘇制的「飛毛腿」飛彈,曾一度使伊朗陷入被動。在蘇聯禁止盟國向伊朗提供「飛毛腿」的情況下,伊朗依然憑借出價極高的方式購入了上百枚特殊的「飛毛腿」飛彈及其相關技術,這才引發了後續雙方的「襲城戰」。這種貿易關系在戰後得以延續多年,伊朗現有的彈道飛彈設計和制造體系中,許多技術來源於這筆巨額交易。換句話說,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許多事情都是可以商談的,更何況有時涉及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
▲蘇制「飛毛腿」系列飛彈是兩伊戰爭後期雙方的主要武器之一。
俄烏戰爭爆發後,中俄在東亞的海空聯合巡航頻次顯著上升,水平也大幅提升。2023年,中國自俄羅斯進口的石油超過1億噸,盡管價格不在前十大供應國中最低,但卻是主要供應國裏最具競爭力的。眾多事實擺在眼前,無需多言。總之,這場戰爭帶來了諸多變化,維持戰每場平均勢顯然符合國內利益。在技術層面,俄軍在烏克蘭展開了許多經典戰例,包括正面與負面的情況。雖然國內軍隊保持低調,但實際上也從中學習了不少,例如幾個步兵戰車和自行火炮的防無人機體系就是典型體現。換而言之,俄軍在高強度戰場上積累的戰鬥經驗,國內也有相應的學習需求。
▲搭載反無人機防護系統的04A步兵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