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轟炸下已遭全軍覆滅的敘利亞海軍,半個世紀前他們同樣遭遇過慘敗

2024-12-18軍情

轟炸下已遭全軍覆滅的敘利亞海軍,半個世紀前他們同樣遭遇過慘敗

敘利亞的陸軍人數達到24萬人,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曾經四位數,這使得它們在裝備上完全可以與以色列軍隊的裝甲部隊相媲美。在空中力量方面,由於老阿薩德是空戰英雄出身,因此敘利亞空軍同樣具備強大的實力。

在巔峰時期,敘利亞空軍的米格29、米格23和米格21的數量曾一度超過300架。對於一個僅有2000萬人口的小國來說,這樣的固定翼飛機比例已經相當可觀。然而,與上述兩大軍種相比,敘利亞海軍卻顯得不那麽引人註目。

被炸沈的敘利亞飛彈巡邏艇

本月9日,在以色列軍隊的襲擊下,敘利亞海軍的殘余力量在1小時22分鐘內徹底被摧毀。釋出的視訊顯示,他們眾多艦艇已經沈沒於港口。同時,這組影像中我們也清晰地看到了被炸沈的敘利亞海軍艦艇——大部份僅為飛彈快艇。

實際上,這些噸位不高的艦艇正是敘利亞海軍的主力戰艦,令人尷尬的是,它們全都來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敘利亞的海岸線不到兩百公裏,這對敘利亞海軍的發展造成了明顯的制約。長期以來,他們主要的職責僅限於在沿海區域進行巡邏。

蚊子型飛彈快艇

在冷戰年代,敘利亞海軍將飛彈快艇作為主力艦只,因為它們的攻擊能力遠超魚雷快艇,而巡航又需要較高的速度,因此大型艦艇並不被迫切需要。

在敘利亞海軍的輝煌時期,他們擁有接近20艘飛彈快艇。在大型艦艇方面,敘海軍曾配備過兩艘950噸級的伯列級護衛艦,但這些都是前蘇聯時期的舊型號,每艘艦艇最強火力也只配備四門76.2mm主炮。

此外,敘利亞海軍還具備兩艘不足千噸的登陸艦以及一艘3000噸級的訓練艦。然而,由於後者戰鬥力不足,前者也不需執行登陸任務,這三艘艦艇早已被改造為供敘海軍人員在海上居住使用的生活艦。

四枚飛彈發射器的王峰級飛彈艇

大型艦船雖然氣派,但敘利亞海軍的飛彈快艇卻成為了他們最為依賴的武器。在中東海戰史上,敘利亞海軍僅參與過一次戰鬥,而這場戰爭的失敗程度與不久前的轟炸相比也毫不遜色。

1973年10月,隨著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埃及和敘利亞在戰爭開始階段的陸地和空中進展非常迅速。此前未經歷戰鬥的敘利亞海軍也決定參與其中。此時,他們手中擁有一種曾讓以色列軍隊感到忌憚的武器——蚊子級和王峰級飛彈快艇。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海軍首次部署了前蘇聯的飛彈快艇,采用冥河反艦飛彈四發四中的戰術,成功擊沈以色列海軍最大的艦艇——埃特拉號護衛艦,使其成為二戰後沈沒的最大噸位軍艦,此次戰鬥讓冥河反艦飛彈聲名顯赫。六年後,同樣裝備了前蘇聯飛彈快艇和冥河飛彈的敘利亞海軍再次出動,他們希望復制六年前的輝煌成就。

冥河反艦飛彈

在之前的六年裏,以色列海軍經歷了自家大型艦艇被擊沈的教訓,因此開始研發飛彈快艇和自行設計的迦伯列反艦飛彈。雖然效能上相比,冥河最高射程可達到36km,而迦伯列僅有20km。但以色列人透過借鑒六年前的戰例,在這個階段也成功研制出了用於幹擾反艦飛彈的一種火箭幹擾彈。

一方希望持續使用六年前的武器,而另一方則在總結教訓後進行了調整。在這場六年後的對決中,勝負或許早已在第一時間顯現。

1973年10月6日晚上約22時,地中海的敘利亞拉塔基亞港外。由於敘軍察覺到一支海軍艦艇編隊正朝該港口接近,並在此過程中擊沈了兩艘在外海巡邏的敘軍魚雷艇和踩地雷艇,敘海軍迅速派出兩艘王峰級和兩艘蚊子級快艇組隊出港迎敵。

一年後的西沙海戰中,我們暫時使用手榴彈和自動步槍作為武器。

王峰級飛彈快艇(排水量210噸)配備了四個發射架,而蚊子級飛彈艇(排水量75噸)則有兩個。在全力開火的情況下,敘利亞軍隊的這支飛彈快艇編隊能夠同時發射12枚冥河反艦飛彈,其火力相當強大。

約22時30分,敘利亞軍隊在地中海海面上已接近以色列艦艇編隊30公裏的距離,四艘飛彈快艇同時開火,12枚冥河飛彈相繼發射,以150公尺的高度朝以軍艦艇飛去。面對對方的飛彈發射,以色列編隊並沒有選擇撤退,而是提高馬力迅速前進,並在沖擊過程中不斷改變航向。

由於雙方的飛彈快艇(以軍使用的是薩爾級飛彈快艇)理論上都能達到40節的高航速,敘軍的冥河飛彈在每秒20公尺的快速運動中難以迅速釘選這樣的高速目標。面對逼近的飛彈,以軍接連發射火箭彈進行幹擾。在高速和幹擾作用下,敘軍發射的12枚飛彈最終全部未命中目標。

與此同時,以色列軍隊在壓力下逐漸逼近敘利亞的快艇編隊。大約在23時50分,以軍從不到20公裏的距離向敘方的快艇發射了六枚迦伯列反艦飛彈。由於敘利亞快艇編隊未加速且缺乏有效幹擾手段,以軍順利擊沈了兩艘王峰級快艇(也有說法為三艘,包含一艘蚊子級快艇),並重創了一艘蚊子級快艇。這場拉塔基亞海戰第一階段的對決,在不到30分鐘內便告結束,參與作戰的敘海軍艦只幾乎全都失去了戰鬥能力。

次日清晨,由於敘利亞海軍未再派出艦艇參戰,以色列軍隊在敘海岸線巡邏時發現了一艘擱淺的蚊子級飛彈快艇(疑似之前受到重創的一艘),以軍迅速用機關炮進行火力打擊,將該艦艇摧毀。至此,拉塔基亞海戰以敘利亞海軍的全滅結束。

拉塔基亞海戰可以說是一場典範級的對抗。經過六年前的慘敗,以色列軍方制定了應對策略,而他們的敵人卻依舊保持不變。尤其是在這次交鋒中,反艦飛彈難以釘選快速的小艇目標,在接近命中時,其飛行高度會逐步降低。以冥河飛彈為例,在下降過程中,它針對已釘選目標可能產生3~5公尺的誤差。

如果攻擊大型艦船,這種誤差通常不會影響對大目標的命中率。但是,如果是400噸的以色列薩爾級飛彈快艇,這樣的飛彈掉落反而可能會直接墜入海中。

速度、飛彈誤差以及對手的幹擾,這三者最終導致敘海軍的冥河飛彈未能擊中目標。以色列軍方的薩爾級飛彈快艇建造於70年代初期,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時,這些剛服役不久的快艇仍能夠維持理論上的最高航速。

相比之下,敘利亞的飛彈快艇都是1960年代引進的,由於缺乏足夠的技術團隊,這些快艇長期未能得到維護。在開戰時,它們的航速甚至僅為理論速度的一半。這使得在遭遇以色列軍方發射的迦伯列反艦飛彈時,敘利亞方面既無法進行幹擾,也無力迅速逃離,只能無奈地看著飛彈朝他們飛來。

不久之後,以色列軍隊再次采用相同的手段擊沈了敘利亞海軍的兩艘飛彈快艇。隨著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結束,敘利亞海軍徹底失去了主動出擊的勇氣。在接下來的五十年對抗中,他們的艦隊也淪為了一個不敢參戰的「存在艦隊」。

不久前的那次轟炸中,作為主要戰力被擊沈的敘利亞飛彈快艇仍是當年的王峰級飛彈艇(升級為王峰2級,但動力僅有所增強)。盡管全軍覆沒的結果讓觀眾感到心痛,但對於以色列軍隊來說,這些目標早已變成毫無威脅的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