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即1945年2月3日,旨在解放菲律賓首都的馬尼拉戰役打響。
美軍的火力優勢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城市戰役。35000名美軍士兵和3000名菲律賓遊擊隊猛攻這座城市長達一個月之久,17000名日軍負隅頑抗到最後一刻。
2月3~12日,馬尼拉戰役第一階段的戰場態勢圖。
早在2月12日,防守馬尼拉的日軍被包圍在西班牙殖民者建造的古老市中心——王城區,美軍已經徹底切斷日軍的海上退路。美軍曾經多次勸降日軍,但絕大多數日軍表示將戰鬥至死。
美軍為切斷日軍的逃跑路線,首先攻擊了港口設施。照片下方呈輻條狀的是馬尼拉監獄。
日軍現在只想著殺死更多的美軍,但是他們想得太簡單了,美軍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炮兵和航空兵開辟安全通道。盡管這樣的攻擊方式將導致大量平民傷亡,但美軍沒有太多這方面的顧慮。
馬尼拉戰役結束時,這座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
瘋狂的日軍開始不分性別、年齡屠殺馬尼拉平民,為了節省彈藥,他們使用軍刀和刺刀殺死大量平民。在馬尼拉戰役中,日軍屠殺了68萬市民中的至少10萬人,而根據一些訊息來源,這個數位甚至高達20萬人。為此,被俘的日軍司令官山下奉文於1946年被絞死。不清楚為何他沒有像其他大多數戰敗的日本軍官一樣自殺。
美軍渡過蒂華納河前往馬尼拉。
當然,還有一些平民傷亡是美軍造成的。美軍為了減少己方軍人的傷亡,日復一日地用重炮和航空炸彈轟炸馬尼拉,將其炸成一片廢墟。只是在今天,無論是美國,還是菲律賓,大家都是回避這一點。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LVT兩棲裝甲車的掩護下向馬尼拉推進。
3月3日,馬尼拉戰役結束,市內已經找不到一個活著的日本人了。攻占這座城市,美軍只有1010喪生(根據其他訊息來源,這個數位為1100人)和5565人受傷。日軍損失約16700人,幾乎就是所有守軍,投降人數不超過300人。菲律賓遊擊隊的傷亡人數沒有記錄。
馬尼拉附近阿亞拉河上的橋梁被日軍炸毀。
美軍240mm重型榴彈炮向馬尼拉開火。
美國海軍「無畏」俯沖轟炸機準備向馬尼拉投下三枚250磅炸彈。
一名美軍士兵在馬尼拉郊區一門被廢棄的日本遠端火炮旁擺姿勢。
美國步兵徒步進入這座城市。
美軍士兵躲在坦克殲擊車後面。
乘坐皮卡的菲律賓遊擊隊與美軍部隊取得聯系。
菲律賓遊擊隊「人民復仇者」,只有軍官才有權穿軍靴。
美軍沿著廢墟前進。
美軍裝甲部隊進入馬尼拉市區,右側是M7「牧師」自行榴彈炮。
醫護人員用手推車將兩名受傷的菲律賓人送往醫院,後面是一排「謝爾曼」坦克。
美國人渡過帕西格河,這條河將馬尼拉的北部(新區)與南部(歷史區,稱為馬尼拉城)分隔開來。右側是看到一門被炸毀的日本重型岸防炮。
美國士兵在馬尼拉城內警戒。
美國炮兵偵察員在大東方酒店頂層監視敵人陣地。
一位日裔美國盲人透過無線電勸說日軍投降,但沒有任何作用。
天照大神的絕大多數兒子都喜歡這樣。
罕見的情況:兩名日軍投降,他們甚至沒有受重傷。他們立刻被美軍送往後方。
一名牧師在一座破舊的教堂裏為美國士兵主持天主教儀式。
馬尼拉中央郵局大樓外的美軍士兵。
一輛謝爾曼坦克穿過工兵挖的缺口,進入古老的馬尼拉聖地亞哥堡(左圖)。一名美軍抱著一名菲律賓女孩(右圖)。
菲律賓議會大樓廢墟。
被炸毀的灣景酒店。
一架C-46運輸機撤離在馬尼拉戰役中受傷的美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