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新春走軍營丨到河源哨所,感悟邊防官兵的使命與熱愛

2025-02-04軍情

新春佳節,記者來到河源哨所,感悟邊防官兵的使命與熱愛——

年輕的哨所年輕的兵

■劉欣雨 解放軍報記者 張磊峰 李 蕾

哨所官兵騎馬巡邏。 蒲 凱攝

新春佳節,晨曦初露,邊關寂靜安寧。

顛簸3個小時,記者隨運送補給的車輛來到新疆軍區某團河源邊防連。

這是一個年輕的哨所。幾年前,連隊整建制進駐。因地處霍爾果斯河源頭,故稱「河源」。

年輕的哨所迎來年輕的官兵,讓沈寂多年的「雪域秘境」熱鬧起來。

汽車搖搖晃晃穿行在雪山中,手機訊號時有時無。二級上士、駕駛員宋天寶告訴記者,哨所剛建立時沒有手機訊號,官兵給家人打電話,只能先接通團裏總機,再轉接到家裏。即便這樣,大家打電話給家人也是報喜不報憂,都不約而同地說河源的「好」:冰雪世界、星河璀璨……

不知拐過多少道彎,一面繪在石壁上的鮮紅國旗突然映入記者眼簾。說起這面特殊國旗的由來,連隊幹部桑榆告訴記者,哨所駐地常年大風不斷,升起的國旗個把月就會被吹壞。

「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哨所必須有一面始終高高飄揚的國旗。」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官兵紛紛表示支持。

為此,他們在營區旁的山上壘起一面長方形石壁,並繪上五星紅旗。從此,無論刮風下雨,連隊官兵都能遠遠看到這抹鮮艷的「中國紅」。

石壁上的國旗繪就那天,官兵在國旗底部的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起憧憬未來。有的說,河源會有手機訊號;有的說,連隊會有圖書室、健身房;還有的說,我們會種出蔬菜,讓哨所的冬天也有綠色……

「班長說,擁有‘河源石’,相當於在邊防擁有自己的姓名牌。即使以後退休返鄉,也永遠和哨所在一起。」新兵褚劉陽說。

年輕的哨所跟年輕的官兵一樣,擁有無限可能。如今,哨所已接通手機訊號,建起健身房、圖書室,還有了前端視訊監控、偵察無人機、雪地摩托車。

汽車在哨所前停下。大紅燈籠、春聯、彩帶……哨所洋溢著濃濃的年味。記者環顧四周,阻燃巖棉保溫板房與磚混房相依,玻璃長廊、菜窖、方艙庫房等圍成院落,遠處的新營房已經破土動工。

寒風呼嘯,記者快步走進活動室,仿佛走進春天。官兵正在組織體能訓練,一旁的電子螢幕顯示,室內溫度22.4℃。

「哨所新加裝了新型相變材料取暖設施,實作了‘光儲充泵’一體化清潔供暖模式,恒溫、環保。」桑榆告訴記者。

「有使命與熱愛的地方,就會有燃燒的青春。」這句出自河源官兵的詩句,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戰士冉斌忘不了初到河源的時光。為趕在大雪前完成建設任務,連隊成立「黨員先鋒隊」,官兵爭分奪秒砌磚、架鋼管、搬運建築物資,從清晨幹到深夜。冉斌入伍前曾在工地上幹過,便主動請纓加入營區水泥地坪鋪設工作。在他和戰友的共同努力下,施工時間壓縮一半,為大家在河源度過第一個冬天爭取了寶貴時間。冉斌說:「很幸運,我能為連隊做點事。」

下士康啟忘不了,一口氣征服巡邏路上「老鷹嘴」時的激動心情。他學走路,在「老鷹嘴」的冰面上碎步慢挪,以防一不留神跌跟頭;學穿衣,速幹衣、毛衣、棉衣疊穿,不然很快就會渾身凍透;學呼吸,在寒風中要用嘴巴吸氣,否則憋得難受。

列兵範鵬濱忘不了,那次生病,戰友照顧他的情景:炊事班班長侯兆龍專門為他做了蒜苗炒蛋,中士阿不都拉·塔力甫江特地為他打了熱乎乎的饢餅,班長不時到床邊詢問病情、提醒服藥。

官兵忘不了,每頓飯前,軍醫郭劉帥站在飯堂門口,拿著分好的維生素片,監督大家吃下的場景。大家打趣道:「我們的生活就像維生素片,如果細品還能品出一絲甜意。」

……

年輕的官兵跟哨所一起加速成長,戍邊的日子充滿快樂與希望。該連去年的「成績單」讓記者眼前一亮:連隊榮立集體三等功,15名官兵立功受獎……

「當自己的青春、奮鬥與使命任務融為一體時,紮根河源,也是成就更好自己的過程。」連隊官兵對這句話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理解。

遙遠與咫尺、堅守與成長、團圓與思念……年輕的哨所見證年輕官兵的使命與熱愛。他們像初升的朝陽,洋溢著青春旺盛的生命力;他們又像山壁上那抹鮮艷的「中國紅」,耀眼燦爛。在遙遠的邊關,這群年輕官兵用熱血豪情書寫著最美的戍邊篇章。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