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戰爭爆發,15枚高超音速飛彈可以在20分鐘內,擊毀我們的10艘航母,這是一種怎樣的場景?」
美國候選防長海格塞斯,在2024年11月一次節目中表示。
歷史上的海軍競賽
1898-1914英德海軍競賽。
英國仗著200年的海上霸主地位,對德國崛起不以為意。
誰知道,德國15年內就建了17艘主力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海軍。
英國慌了神,立刻提出「兩強標準」——要保持比第二、三大海軍加起來還要強的實力。
再看1920-1941美日海軍競爭。
美國當時搞「一年一艦」計劃。
日本偷偷加速, 不僅造艦速度驚人,還在技術上搞突破。
比如造出了「大和號」這樣的巨艦。
1933年,美軍推演就預測可能會被日本突襲珍珠港,結果還是沒能防住。
美蘇軍備競賽更有意思。
蘇聯明白在航母數量上追不上美國,就專攻克星——比如反艦飛彈。
這讓美國航母編隊一直提心吊膽。
現在中國好像把蘇聯和日本的路子都學了—— 大量造艦,又重點發展高超音速飛彈。
老牌強國,總是低估新興力量。
英國低估德國,美國低估日本,現在或許也在低估中國。
技術創新比數量更重要。
日本的零式戰機、德國的U型潛艇、蘇聯的反艦飛彈,都曾讓對手措手不及。
現在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就是這種角色。
美國的焦慮
海格塞斯表示,他贊同:
「中國海軍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海軍。」
從2012年遼寧艦服役算起,短短12年就建成了遼寧艦、山東艦,而福建艦也在海試中。
不光是航母。
2023年,中國海軍每年下水的新艦艇總噸位,超過10萬噸。
反觀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從2005年開工到2017年服役用了整整12年,造價更是從預計105億美元飆升到了130億美元。
第二艘甘迺迪號也用了11年。
這種情況,海格塞斯感到擔憂很自然。
中國海軍現役艦艇約344艘,而美國約297艘。
雖然美軍艦艇噸位和技術水平可能更高,但在數量上確實已經落後。
至於兵棋推演問題就更嚴重了。
比如,2021年,美空軍進行的一次「防衛台海」推演中,美軍損失慘重。
2022年,美智庫CSIS做了24次台海沖突推演。
雖然大多數顯示美方最終獲勝,但損失都相當大: 平均損失2艘航母、10-20艘其他軍艦、3-4百架飛機。
海格塞斯的擔憂,其實反映了美國的焦慮:
即便能贏,也贏得太慘烈。
美國現有11艘航母,每艘帶48架戰機,配上5-6艘護衛艦組成戰鬥群。
一個航母戰鬥群造價超過200億美元。
但航母有個致命問題——太怕高超音速飛彈了。
這些飛彈速度,能達到5-10馬赫(1馬赫約1225公裏/時),航母根本躲不開。
美國確實有「三位一體」核力量:
陸基洲際飛彈、戰略轟炸機133架、核潛艇14艘。
但這就像一把雙刃劍,用了就是同歸於盡。
中國擁有幾百枚核彈頭, 采用「二次打擊」策略 。
就是說即使挨了第一擊,剩下的核武器也足夠反擊。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海格塞斯說,10艘航母可能在20分鐘內全沒。
面對高超音速飛彈,現有的「宙斯盾」反導系統效率可能並不高。
一枚飛彈就能讓一艘航母報廢,這個價效比太高了。
現代戰爭中,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武器可能會改變整個戰爭。
老一套的威脅論
對於海格塞斯的說法,我們首先要明白的就是:這是老一套的威脅論。
從歷史上看,美國渲染「威脅論」是有規律的。
1950年代是蘇聯威脅;
1980年代是日本威脅;
2000年後,變成了「中國威脅」,每次都跟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有關。
「日本威脅論」時期最能說明問題。
1980年代,當日本經濟高速增長。
當時, 日本在美國的投資從1980年的40億美元,猛增到1988年的530億美元,美國就開始渲染「日本要買下美國」。
結果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所謂的「失去的三十年」。
這種說法就不見了。
現在也是類似套路。
具體表現有:
美國2023年軍費高達9160億美元,是中國(2313億美元)的將近4倍。
但還說預算不夠,要繼續加。
美國在全球有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相比之下,中國只在吉布地有1個海外基地。
但美方仍然說中國在擴張。
美國透過北約、美日韻、AUKUS等軍事聯盟包圍中國。
卻說中國威脅地區安全。
2000-2023年,美國參與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多場戰爭。
而中國最後一次軍事沖突是1979年。
這種對比很能說明問題。
美國之所以渲染威脅,主要有兩個目的:
對內爭取軍費預算。每次渲染威脅後,國會都會批準更多軍費。
對外拉攏盟友。透過制造共同威脅,加強軍事同盟。
從雷根時期的星際大戰計劃,到現在的印太戰略,都是這個套路。
中國的來時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可是天下第一霸主,那叫一個春風得意。
二戰後,歐洲、日本都打成一片廢墟,就美國本土沒挨炸,工廠照樣開足馬力生產。
那會兒美國人民的生活—— 小汽車,房子,電視機、冰箱、洗衣機應有盡有。
中國別說跟美國比了,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但,從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踩了油門。
1990年,上海浦東還是一片農田,紐約已經是摩天大樓林立了。
這才30年,現在浦東的陸家嘴商圈,那樓和紐約曼哈頓一樣密集、高。
中國在新技術領域絲毫不遜。
比如人工智慧,十年前美國是絕對老大。
但現在人臉辨識、語音技術上都已經是世界頂尖了。
跑第一的美國,突然回頭一看,發現那個以前總是跑後面的中國,不知不覺就追到自己身後了,而且看那勢頭,馬上就要超。
這能不急嗎?
美國這麽緊張,反而暴露了他們已經沒有以前那麽自信了。
要是真的穩,何必總把「威脅」掛嘴邊?這不就是典型的心虛嘛!
上世紀50年代。
美國和蘇聯在搞星際大戰,中國這邊連基礎飛彈都造不出來。
1956年,錢學森回國。
帶回來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一腔報國熱血。
80年代,中國飛彈技術有了突破,但說實話還是跟美國差得遠。
美國戰斧巡航飛彈可以精確打擊伊拉克的防空洞,而我們的飛彈精度還得用「公裏」來計算。
但是到了東風17,那就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了。
10馬赫是什麽概念?
從北京飛到上海,普通客機要2小時,東風17只要10分鐘。
它飛行時,外殼溫度能把鋼鐵烤化,像一個會鉆天的火流星。
1800到2500公裏。
站在北京,整個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都在它的覆蓋範圍內。
而且, 東風17是世界上第一個實際服役的高超音速滑翔飛彈,比美國和俄羅斯都要早。
錢學森彈道,讓飛彈在飛行過程中能像滑翔機一樣機動,還能上下來回「蛇形」飛行。
飛行過程中還能隨時改變高度和方向,就像是會跳舞。
防空系統,根本摸不清它下一步要往哪個方向走。
東風17精度用米來算。
這種精度是怎麽做到的?靠的是多重制導系統。
簡單說,就是給飛彈裝了好幾個「導航」:
有內建的,有靠北鬥系統。
東風17既能裝普通炸藥,也能裝核彈頭。
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美國引以為豪的技術優勢,正在被快速追趕,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落後了。
這也是為什麽美國軍方對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如此緊張的原因之一。
兩手都要硬
冷戰時,美國軍事穩坐頭把交椅,想研究啥研究啥。
但他們有個老毛病:總覺得領先,就不急了。
美國在高超音速飛彈上就是這樣。
2010年左右,他們搞了個「即時全球打擊」計劃,信誓旦旦要造出厲害的高超音速武器。
結果呢?
十多年過去了,還在測試。
光是試驗失敗就有好幾次,錢燒了不少,但到現在連一個能用的都沒整出來。
而且,中國又研發出了「紅旗19」反導系統。
簡單來說,就是能攔截高超音速飛彈!
他們自己的高超音速飛彈還在實驗室裏爬呢,中國這邊不但把飛彈研究出來了,連怎麽防禦這種飛彈都想好了。
就算他們後來研制成功了,也可能打不過中國的防禦系統。
中國不但實作了彎道超車,還順帶把防護都研究出來了。
這,才是真正讓美國坐不住的原因。
在科技發展上,不能光顧著領先就躺平。
既要會打,還得會防,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