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轟炸機在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裏占據重要地位,不像陸基飛彈和核潛艇得絕對保密,戰略轟炸機的部署和運用比較靈活。而且還能在常規戰爭裏派上用場,是厲害又靈活的武器。
美軍老是讓轟炸機帶著好幾種飛彈去執行「踹門」的任務。
1 架 B-52 戰略轟炸機從路易士安那州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朝著北邊的阿拉斯加飛去。在飛行的時候,這架轟炸機從距離阿拉斯加南部埃爾門多夫基地 1000 海裏之外的傳感器那收到了目標數據。接著,它用 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在 600 海裏外成功對目標進行了模擬打擊。「這表明超視距殺傷鏈運用成功啦。(美軍軍報)
戰略轟炸機用得最溜的得數美國人,1944 年 B29 剛出來就在日本執行任務啦。那時候美國瞅準日本工業零部件好多都在木質小作坊裏制造這個情況,搞了個針對性「最佳化」。1945 年 3 月 10 號,美軍把 B29 轟炸機的載彈換成了燃燒彈跟汽油彈,這轟炸機飛到日本東京,扔下去 2000 多噸燃燒彈,一瞬間整個東京城就成火海了。
美俄兩國從 50 年代起就弄戰略轟炸機。不過美俄兩國的戰略轟炸機是兩種風格。美國呢,由於電子科技厲害,空軍基本沒對手,所以他們的轟炸機選了「隱身」這條技術路線。
B2 是當下世界上獨有的具備隱形功能的戰略轟炸機,這得歸功於美國較為先進的材料以及氣動工程。1997 年 B2 剛出現的時候,給其他國家帶來了特別大的壓迫感,美國跟其他軍事強國在技術方面的差距大得讓人很絕望。
俄國人喜歡快的,就像圖 160 轟炸機,2 馬赫的速度,一般戰鬥機都追不上。這是因為俄羅斯在氣動控制和隱形塗料方面有短板,所以只能走「高速突襲」的路線,沖到敵人防禦圈扔完飛彈就跑。除非提前被釘選,不然通常能脫離戰鬥(不過飛彈還是能追上的)。圖 160 這種高空高速、航程長的轟炸機,能省不少錢去搞別的,也適合俄國的情況。
當下在世界上,能擺弄戰略轟炸機的美俄,都註重高低搭配。平常幹粗重活的,還是那些價格相對不高、結實耐用的飛機。像美軍執行任務常見的就是 B52 。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一直沒對手,好多年都沒出新的隱形轟炸機,直到最近才開始試飛 B2 的迷你版 B21 。
B2 服役都快 27 年啦,主力 B52 還得服役 30 年呢(最新的一架 B52 是 1962 年生產的,跟我爸媽歲數一樣大),離退休還早著呢,第一批駕駛這個型號飛機的飛行員都去世了,可這些飛機還在天上飛著。
2021 年 9 月 24 號,美國空軍挑中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北美分部,讓它給 B-52H 機隊提供替換發動機。這發動機軍用代號是 F130,屬於中等推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會把 B-52H 上用了 60 年的普惠 TF33 渦扇發動機換掉。接下來 30 年,這種「老古董」級的戰略轟炸機還會繼續當美國保持轟炸機優勢的主要支撐。
當下咱們國家執行戰略轟炸任務的是轟 6,英法兩國的戰略轟炸機在冷戰結束後就都退休啦。就美俄還保持著兩種戰略轟炸機型號。在這個領域裏玩的人不多嘍。
咱們國家對標美國 B2 的戰略轟炸機轟,從 2016 年起,官方老是頻繁「走漏風聲」。但直到如今都還沒正式宣布。這可真是讓軍迷們幹著急。我個人認為,這幾年咱們國家各項技術「爆發式增長」,當時設計的參數有點「太謹慎」,所以在不著急的情況下,轟 20 團隊在盡全力做最佳化,咱們就等著看吧。
【中國的大轟——「老爺爺」轟6】
這些年殲 20、運 20、直 20 這些裝備陸續服役。20 系列在各類武器裏那可都是頂尖的。如今 20 系列就差轟 20 了,還差這一個。
老一輩的轟 6 在 50 年代試產,60 年代批次生產,到現在已經六十多年啦。時間過得真快,轟 6 系列陸續有了轟 6K、轟 6N、轟 6J 這些型號。像轟 6K 對機身、機載裝置還有發動機都做了升級,多出來的外掛點能掛 6 枚巡航飛彈。轟 6J 是在轟 6K 設計定型技術狀態的基礎上增加了空艦飛彈攻擊的功能,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也提高了。轟 6N 是咱國家最新的遠端戰略轟炸機。
這些魔改的型號挺多,可潛力差不多都用光了。由於底子不行,轟 6 最大航程才 9000 公裏,載彈量是 12 噸,跟美俄的比差得太多了。
地球上最強的 B2 已經把路給趟出來了,好多不錯的思路咱們直接照著來就行。
當下,大飛翼、無尾翼這種外形在不少國產無人機上都得到了套用,積累了大量經驗。而且這些年基礎工業不斷發展,大轟馬上就要出現了。
【轟20各模組已經準備好了】
中國這幾十年來在工業方面的進步為轟 20 打下了基礎。隱形轟炸機的不少模組都已經完全能掌控了。
既然飛控參考了 B2,那就得用 B2 的無尾飛翼。無尾飛翼的飛機就跟一只胖鳥似的,因為沒尾翼,要是機身翻轉太大就容易出狀況。這對飛行穩定效能和可操縱性的要求都挺高。靠人操控可太難了,得靠飛控軟體來把控飛行。咱四代機殲 20 都列裝了,這就說明飛控沒問題。
在咱們國家的軍工研究所裏,技術是共享的,這麽幾十年下來,一次次更新進步,成果特別出色。而且咱們國家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好多軍事領域的配套設施輕輕松松就能弄好。
雷達:得感謝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中國一年電解鋁產量有 4100 萬噸,都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啦。所以制作 T/R 元件的氮化鎵那都不是事兒。現在相控陣雷達軍用、民用兩邊都發展得不錯,連農田捕鳥、定位野豬都能用上。
電子裝置:96 年東南危機過後,國家搞了 955 工程。重點在於補齊電子戰的短板。海空軍飛機的電子裝置發展那是相當快。殲-10、殲轟-7、殲-16都有特定的電子戰型別。像雷達預警、幹擾敵我辨識裝置、雷達訊號收集噪音幹擾系統這些方面,都進步很大。
隱身材料:國內好多產業鏈公司都在搞這個,光是陜西那旮旯就有不少國企和民企參與其中。B2、F117 的隱身塗層價格老貴了,還不禁用,把起飛次數大幅降低了,咱肯定得吸取美國人的教訓。
轟 20 將來很可能是那種能在高空高速飛行(以 1.3 馬赫巡航,突擊速度能達到 2 馬赫以上)、航程很長還能掛載各類飛彈的隱身轟炸機。它把俄羅斯圖 160 和美國 B2 的優點集於一身,是個很厲害的武器。
咱得要大轟炸機,畢竟還沒突破第一島鏈呢。解放軍在第一島鏈雖說有不小優勢,可這兒有美日的軍事基地,周邊都是雷達和預警機,所以各類轟 6 改完全能行。不過轟 6 的不足之前也說了,這款飛機在距離有限的突擊打擊方面沒啥問題,可要執行戰略任務可就太難了。
轟 20 研發的事兒公開挺早的,各種各樣的訊息也一直都有。就連央視都有意放出了好多圖片和資訊。可就是一直沒官宣。
好多軍迷老是提發動機,我覺著發動機不應該成為阻礙。殲 20 的渦扇 15 發動機公開訊息不少,部隊這兩年用著挺順的。轟 20 大機率也會用渦扇 15 。別的像材料、電子資訊裝置啥的,都不是啥大難題。一直沒現身,我覺得可能是有大的「需求變化」,所以原型機得大改。
首先是美國新的 B21 轟炸機帶來的沖擊。去年咱們剛公布一些關於大轟的訊息,美國研制了好些年的 B21 就首飛啦。
B21原本打算跟 B2 形成高低搭配。它在外形和載彈量方面做了縮減,價格也更便宜(計劃采購單價為 5.5 億美元,比 B2 那 24 億的單價低了好多)。這飛機針對中國做了不少改進。
簡單拿百科的知識來說,雷達截面積(Radar cross-p ,RCS)是用來衡量雷達能探測到物體的程度的一個指標。RCS 越大,就意味著物體越容易被檢測出來。影響 RCS 的因素包含:
制造目標所用的材料;
目標的大小跟照射它的雷達訊號的波長相比;
目標的實際大小
入射的角度等等。
B21 還是飛翼式布局加上背負式進氣道,它靠翼身融合體的設計讓機身表面積變小,這樣就能讓 RCS 值更低啦。
美媒【軍事觀察】講了,B-21的雷達反射面積比 B2 還小,B-2 轟炸機的 RCS 值大概是 0.05 平方米,B-21 能達到 0.03 平方米。雖說 B-21 航程 8000 公裏,比不上 B2 的 12000 公裏,可它從夏威夷機場起飛能直接到中國東部沿海,會對中國高價值目標造成嚴重威脅。
美國人雖說吹得挺多,可 B21 在硬體方面跟 B2 比起來,沒啥明顯的提升,載彈量反倒降低了。其主要的創新之處在於內部電子裝置的更新,以及貫徹了平台化武器的設計理念。
另外,生產價格變低了(但最後批次生產出來的價格不好講,要知道當初用來替代 F22 的 F35,價格最後都翻倍了,根本沒比 F22 省錢)。
殲 20 的總設計師楊偉院士,在一個座談會上放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說到各國空軍戰機發展的過程時,他很肯定地表示:B21 比不上咱們。
不過 B21 的一些改動挺值得咱們學習。
先進的電子戰以及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
2.有「載人」以及「無人」這兩種駕駛模式。
3. 平台化武器,能夠變成電子戰機、加油機,甚至是攻擊機群的資訊平台。
大量部署 B21 能夠讓美軍在太平洋的 F35 以及加油機的數量有所減少,給空軍減輕負擔。這都是不錯的想法,咱們可以學學。
【大鵬展翅終可期,直掛雲帆濟滄海】
近些年來流行的無人機超高音速飛彈現身了,這讓以前的設計需求或許不太合適了。當下還沒突破第一島鏈,所以這個事雖說重要但也沒那麽急切。畢竟轟 6 在第一島鏈是能應付的。
工程人員還是得把需求進一步完善好,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軍事鬥爭的需求。
比如說給彈倉改改,用來裝高超音速武器,這樣就不用沖到敵人防禦圈邊上扔武器啦。
轟 20 具有高超音速、大航程以及隱身的特點,這比起轟 6 和殲 20 來,更適合充當小區域空戰的「大腦」。為此,艙體和駕駛員空間得做很大調整,得把指揮系統和電子戰裝置裝進去。(運 20 倒是更合適,可運 20 沒有隱身這一特性)。轟 20 再配上一堆殲擊機和電子戰飛機,差不多就能把一整塊地方空域給遮蔽了。
這麽一來這飛機大活能接,指揮方面也沒問題。那就是個完美的全範圍攻擊型武器平台呀。
大夥別著急,要知道慢工才能出好活。工程技術人員考慮的肯定比軍迷多得多。
最後跟大轟說一句:大鵬總有展翅高飛的時候,揚起風帆就能橫渡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