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理性分析,若台海交戰,解放軍能否應對美加澳日韓印6國聯手

2024-10-29軍情

相較於蔡英文,賴清德的態度更加強硬與囂張。作為一名「務實台獨工作者」,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在「5·20」講話中發表了一篇徹頭徹尾的「台獨自白」,嚴重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極大破壞台海的和平穩定,具有極強的「獨性」,危害極大。

美國長期打「台島牌」,使得台島的民進黨當局充滿幻想,因而推動了「以武拒統」和「倚美謀獨」的戰略。因此,解放軍仍需做好武力統一收復台灣的準備。

美國印太司令部現任司令帕帕羅曾宣稱,美國已準備好保衛中國台灣。一旦解放軍采取武力統一行動,美軍亞太司令部將指揮所有可調動的作戰資源介入戰鬥。

根據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的中美兵棋推演結果顯示,一旦台海戰爭爆發且美軍介入,加拿大、澳洲、日本和南韓都將參與對解放軍的作戰。此外,鑒於印度與中國之間長期存在難以化解的領土爭端,印軍勢必會在後方采取行動。

美國智庫的分析是正確的。隨著中國彈道飛彈射程的逐步增加,自2023年起,美國意識到其駐日及關島的軍事基地已不再安全。因此,美方開始在澳洲建設新的軍事基地,囤積彈藥,並計劃派遣2500名美軍士兵長期駐紮。日本、南韓和澳洲境內均有美軍基地。

加拿大是美國的堅定盟友,每當美軍艦艇在台海或南海挑釁行動時,加拿大的軍艦和戰機總是緊隨其後。

因此,我們理性地分析一下,解放軍是否能夠應對美、加、澳、日、韓、印六國的聯手行動。這也意味著戰場將會在東海、台海、南海以及青藏高原四個方向同時展開。

美國現役軍人總數為129萬,其中30萬人部署在海外,而駐紮在西太平洋的部隊就多達15萬。日本的總兵力為25萬人,南韓為75萬人,澳洲約有6萬士兵,加拿大約為7萬,印度現役軍人則高達140萬,中國台灣則擁有16萬士兵。這意味著,即使美軍僅派出西太平洋駐軍,中國至少要面對約289萬士兵。當然,澳、加、日、韓、印也不可能將所有兵力投入台海戰事。此外,中印邊境已駐紮有20萬印度士兵,加上重新編組的第18軍,印度在中印邊境的兵力將增至約30萬。我們選取一個較為折中的數值,大約為150萬士兵。

中國軍隊的官方人數約為230萬人,但其中並非所有人都能投入作戰。因此,在士兵總數量上,中國與美方聯軍的差距其實並不大。

在所有對手中,中國最易應對的其實是印度。得益於獨特的地理條件,中國為解放軍提供了顯著的戰略優勢。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以及青藏高原形成了強大的天然屏障,這些高海拔地區賦予中國戰機獨特的垂直起降能力,使解放軍飛行員能夠迅速獲得空中優勢,並在短時間內進入戰鬥狀態。相比之下,印度戰機必須克服更大的高度差,在航程上自然處於劣勢。換言之,若印度要攻擊中國,必須從平原地帶向上攻克這數千米高的「城墻」,對印軍而言,這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中國對印度作戰,越向低海拔推進,氧氣含量越高,氣溫也逐漸升高。而印度若攻打中國,隨著海拔逐漸攀升,氧氣逐步減少,氣溫愈發寒冷。當海拔達到一定高度,印度全軍將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

戰爭的三大要素為天時、地利、人和,而印度在這三個方面均不具備優勢。從阿克賽欽出兵,距新德裏僅400公裏,猶如一把懸在印度頭頂的利劍,阿克賽欽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的遠端火箭炮射程可達500公裏,能夠從高處深入打擊印度腹地,對其高價值目標構成巨大威脅,而印度的防空系統對火箭炮的打擊則難以防禦。

需要明白,火箭彈是無法被攔截的。美國曾提出「C-RAM」概念,旨在攔截敵方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以保障海外營地的安全。然而,C-RAM的適用場景主要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應對零星炮擊。若敵方發動大規模齊射,采用火力覆蓋的攻勢,即使是美軍也難以防住。

印軍最大的問題仍在於個人素質,其軍隊的組織程度較低,士氣極易崩潰。有時甚至無需與其正面交戰,只需在其進攻路線埋設幾枚地雷,待地雷觸發後發起一次反沖擊,那些慌忙逃命的士兵便會沖垮自身的防線。以為進攻受挫的士兵撤回後會服從軍官指揮?並不會。他們如同驚弓之鳥,一旦回到防線內,便會與軍官發生激烈沖突,竭力試圖撤得更遠,從而極易導致整條防線的崩潰。

以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為例,印軍當時至少有47人陣亡,重傷者超過百人,輕傷人數恐怕也達到數百。而解放軍方面,僅有4人犧牲,受傷者也不過十余人。這樣算下來,中印兩軍的傷亡比例超過了1:10,這還是在印度軍力人數明顯占優的情況下。從這一角度看,印度這次的損失甚至比1962年更為慘重。事實上,若非得到美國的情報支持,印度連在加勒萬河谷伏擊解放軍的機會都難以掌握。印度國防秘書吉裏達爾·阿拉文尼曾表示,美國在2020年加勒萬沖突期間,確實向印度提供了及時的情報支持。

雙方最大的差距依然體現在後勤方面。青藏鐵路的修建徹底解決了中國在青藏高原的後勤排程難題。相比之下,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部署能力嚴重不足。若要與中國對峙,印度必須長期在邊境維持大量兵力,而這又需要龐大的物資供應支撐,這超出了其脆弱的後勤體系所能承受的範圍。

此外,一旦戰事爆發,巴基史坦將對印軍形成有效牽制。相比中印矛盾,印巴之間的沖突更為現實且激烈。印度的大多數主力部隊都部署在靠近印巴邊境的地區,因此若巴基史坦在邊境發動進攻,印度將不得不調集更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力至印巴邊境。這樣不僅能夠顯著減輕我方邊境的壓力,且在台海局勢緊張時,也能對印度形成有力牽制。

美、加、澳、日、韓以及台軍聯合行動會怎樣?這些國家主要依賴美式裝備。我們先來看看海軍實力:南韓海軍目前擁有170余艘各類艦艇,總噸位超過35萬噸,主力艦艇包括2艘獨島級兩棲攻擊艦、13艘三型驅逐艦、26艘四型護衛艦和23艘三型潛艇。日本方面,其現役主力作戰艦艇包括4艘2型直升機航母、36艘8型驅逐艦、13艘2型護衛艦、26艘3型常規潛艇以及5艘補給艦。隨著2型直升機航母的改裝搭載F-35B,這些航母也搖身一變成為輕型航母。而美軍在西太平洋能夠集結出動的航母打擊群最多為3個,因目前美國可調動的航母打擊群僅有5個,其中還包括尚未完全形成戰鬥力的福特號航母。

澳洲擁有3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2艘兩棲登陸艦、1艘大型登陸艦、6艘柴電攻擊潛艇、4艘踩地雷艦,以及大量的近海巡邏艦。

關於戰機實力,美國計劃在西太平洋部署包括艦載戰鬥機、艦載無人機、艦載預警機和艦載反潛機等在內的各類艦載機,總數應達350架,但實際上未能達到這一數量。

盡管美國號稱擁有總計13,000架戰機,但在2022年時,美國空軍的可用戰鬥機數量僅為689架。也就是說,即便將海軍艦載機和空軍戰機合並計算,美國實際可動用的戰鬥機最大極限也不過1,000架。

南韓目前裝備有39架F-35A戰鬥機、169架KF-16C/D戰鬥機、59架F-15K戰鬥機,以及80架F-5E/F和19架F-4E戰鬥機。此外,南韓自主研發的FA-50戰鬥機已有60架,總數約為430架。日本的戰鬥機數量則達到了325架,主要以F-15J為主。澳洲和加拿大的戰機數量可忽略不計,台灣地區的戰鬥機數量為288架。因此,美、日、韓、加、澳五國合計能夠動用的戰機數量上限約為2000架。

關於兵力配置,蘭德公司的報告指出,美軍至少需要動用7個航母編隊以及1500余架戰機,才能在台海決戰中徹底摧毀中國的沿海工業設施。然而我們清楚,美軍實際最多只能派出3艘航母,這已是極限,所幸戰機數量還是充足的。

關於中國戰鬥機的數量,美軍界分析稱,若不計入教練機和無人機系統,中國現役戰鬥機約有2400架,包括殲擊機、戰略轟炸機、戰術轟炸機及多工戰術飛機等。更令美方擔憂的是,在這2400架戰鬥機中,重型戰鬥機數量達到約1100架,其中殲-20隱身戰鬥機超過200架,殲-16重型戰鬥機已超過330架。重型戰鬥機因機身較大,具備更高的武器載荷和更大的機內油量,同時配備齊全且先進的機載裝置,使其在同代戰鬥機中相較中型戰鬥機具有絕對優勢。

此外,中國還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因地理位置毗鄰本土,中國能夠調動反隱身雷達,對美軍戰機進行有效監測。換句話說,美軍及其盟友想要在中國周邊獲得制空權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戰場上,真正能夠決定勝負的,其實是飛彈。而美國聯盟所能投入的主力打擊飛彈主要有「戰斧」和「拉瑟姆」,然而,這兩種飛彈都有一個顯著的缺陷——它們都是亞超音速。

一旦透過武力統一台灣,美軍聯盟勢必會動用戰斧飛彈打擊解放軍的登陸港口。憑借其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眾多基地,美軍能夠一次性發射逾千枚戰斧飛彈。然而,中國擁有足夠數量的預警機,能夠對戰斧飛彈進行提前預警監測。

著名軍事專家全球檔案館的推演顯示,如果美軍動用戰斧飛彈,解放軍在登陸時只需部署足夠數量的071和075艦船,將「陸盾」2000運至港口進行防禦。「陸盾」2000具備同時攔截48個來襲目標的能力,因此,僅需40套「陸盾」2000,便能徹底攔截美軍的戰斧飛彈。

此外,美軍也會利用「拉瑟姆」飛彈對我方軍艦進行打擊。然而,「拉瑟姆」是一種亞音速隱身飛彈,只要我軍艦艇保持高速機動,等到「拉瑟姆」抵達時,軍艦早已脫離原位。因此,美軍若想用「拉瑟姆」攻擊我方艦艇,必須將預警機前置到我軍艦附近。然而,這種操作發生在中國家門口,美軍預警機要進入此區域的難度極高。此外,中國的遠端空空飛彈射程可達400公裏,而美軍空空飛彈射程不足200公裏,即便動用隱身戰機護航,依然難以靠近我方艦艇。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於,美軍的拉瑟姆數量不足100枚,無法對戰場形勢產生影響。

然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中國大約擁有5000枚儲備飛彈,這是什麽概念呢?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截至2022年12月,俄羅斯已向烏克蘭發射了約2475枚遠端飛彈,總價值約125億美元,以及約2300枚短程飛彈,價值約35億美元。也就是說,俄羅斯在這10個月內使用的飛彈數量還不到5000枚。而據外媒估計,中國每年的飛彈產量至少可達4萬枚(包括東風系列和空對地飛彈),是全球產能最高的飛彈生產國。此外,中國每年還向全球出口約20億發子彈,子彈出口量穩居世界第一。

美國在報告中指出,解放軍火箭軍的陸基中遠端彈道飛彈數量顯著增加,其中以東風-26飛彈為主。東風-26飛彈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反艦彈道飛彈,能夠精確打擊4000英裏外的陸地和海上目標。除了高超音速飛彈外,美國最為忌憚的便是中國的空射彈道飛彈和東風-26飛彈,因為在戰爭爆發且未升級為核戰爭的情況下,這些飛彈是對印太地區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關鍵武器。

中國擁有強大的高超音速飛彈,這一「超級殺手鐧」使得中國具備了摧毀美軍在西太平洋基地的能力,將日本、南韓、台灣地區、菲律賓和新加坡納入其「反介入和區域阻絕」(A2/AD)範圍之內。這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在太平洋幾乎所有的軍事基地和設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中國高超音速飛彈的精準打擊能夠在沖突爆發後的數小時內癱瘓這些設施,從而對美國在本地區自由調動軍力的能力形成了嚴峻挑戰。

因此,如果美軍動用戰斧飛彈和拉瑟姆武器系統,那麽隨之而來的結果將是解放軍摧毀美軍在西太平洋苦心經營70年的全部家底。屆時,戰爭的激烈程度將僅次於核戰爭。

當時,美國可能會借鑒俄烏戰爭中的無賴手段,即讓日本和南韓不公開宣布參戰,但派出預警機進行巡邏,從而為美國的飛彈提供精確的目標資訊。這將意味著中國解放軍可能面臨巨大的傷亡代價。

在俄烏戰爭中,北約透過自身的雷達和預警機為烏克蘭提供數據支持,致使俄羅斯的關鍵戰略目標屢次遭到打擊。

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解放軍不可能對日本和南韓采取行動。此舉看似是一個無解的陽謀,但美軍忽視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最大差異。

中國擁有全球最高的造船與無人機生產能力,一旦開戰,中國可以釋放出數十萬艘搭載角反應器的無人艇和無人機,對日本和南韓的雷達及預警系統進行幹擾,使得日本和南韓的預警機根本無法釘選正確的目標。

此外,中國在戰爭裝備的某一項數量上遠超美軍及其盟友,這就是無人機。在俄烏沖突中,無人機早已成為改變戰局的關鍵武器。

那麽,中國的無人機數量是多少呢?數據顯示,中國註冊的無人機數量已達126.7萬架,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的人員有19.4萬。這一數據有多麽震撼呢?俄羅斯在2024年公布戰線進展時提到,超過1700個無人機班組和1500多名FPV無人機操控員表現突出。僅1500多名FPV無人機操控員就讓俄烏戰場局勢一片混亂,而中國的無人機操控員數量達到近20萬,這個數位是何等龐大。

126.7萬架只是中國民用無人機的數量,軍用無人機的具體數量尚未對外公開。據統計,中國民用無人機企業的年產能已達1000萬架,意味著每日平均可生產約27000架無人機,且這是在和平時期的產量。那麽,戰時中國的無人機產量會提升到何種程度?專家表示,至少可以達到3000萬架以上,即每天能夠生產82000架無人機,相當於每小時生產3000架。而這一產能,僅僅是民用無人機生產線的能力。

換句話說,美軍需要兩年多時間才能部署的數千架無人機,中國只需幾小時便可生產完成。

如果僅是簡易無人機,不具備足夠數量就難以有效摧毀敵軍。有報告稱,俄軍每月可擊落多達1萬架烏克蘭無人機,換言之,俄軍平均每日擊落約300架。盡管不少人認為俄軍給出的這一數據略顯誇大,但假設其屬實,這也表明,即使像俄羅斯這樣的強國,每天能夠應對的無人機數量也是有限的。

那麽,美軍的數千架無人機能發揮什麽作用呢?相較之下,中國僅需一小時便能發射數千架無人機,用於消耗美軍的防空系統,同時打擊美軍的港口、機場等關鍵目標。

即便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即便台海爆發戰火,解放軍依然有能力應對美、加、澳、日、韓、印六國的聯合力量。然而,美軍真的會放棄他們在西太平洋70年來的所有布局嗎?

有人不禁要問,既然中國有勝算,為什麽不立即行動?一旦采取武統,台海不會是唯一的戰場;一旦取得勝利,中國所獲得的將不僅僅是台灣,還包括整個西太平洋廣闊的地緣利益。屆時,琉球、釣魚臺、南海島礁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而這次行動之後,二戰時期日軍殘留的軍國主義與右翼勢力也將徹底消亡。

釣魚臺和琉球正處於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與中國走向深藍、建設海洋強國密切相關。解決這些問題將極大地保障中國的海外利益以及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

因此,一旦台海戰爭爆發,便必須取得勝利。正因如此,中國在實作武力統一台灣的問題上會格外謹慎,不是不打,而是要在關鍵時機果斷出手,並一出手便是全力以赴,以求一舉實作全域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