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抗美援朝奇跡之戰,一槍未放牽制美軍六天,16年後仍讓李奇微膽寒

2024-07-15軍情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正處於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時刻,然而人民誌願軍卻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奔赴北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這個過程是曲折的,是殘酷的,誌願軍面對軍事實力遠強於自己的美軍,每一場戰役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然而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的一次防禦戰,我軍卻不費一槍一彈,阻擋美軍六天,讓美軍指揮官李奇微都感慨:原來仗還可以這麽打。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呢?這樣的壯舉,又是在誰的指揮下完成的呢?
1951年,第三次戰役結束之後,由於我軍後勤補給線一直被敵軍破壞,彈藥物資極度匱乏,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減員,我軍指揮官不得不被迫停止追擊,讓戰士們結束戰線,部隊後撤,進行休整。


與此同時,一個意外的車禍,帶走了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的生命,這個一直與我軍對抗的美軍將領,就這樣的死掉了,還沒等我軍高興時,美國二戰傳奇將領李奇微,就頂替了沃克的位置。


李奇微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在他上任後,很快就了解了整個戰場的狀況,對於我軍無故後撤,他瞬間就嗅到了不同之處,查明狀況後,他立即下令對誌願軍發起了反擊,誌願軍不得不開始運動防禦戰,給補充物資爭取時間。
這時,吳信泉帶領的第39軍同樣也接到了防禦的命令,帶領戰士們在春川至華川一帶進行運動防禦。由於39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收到任何補給了,在遭到美軍的追擊之後,只能選擇避免交戰。

然而敵軍窮追不舍,在我軍撤退到華川湖時,39軍軍長吳信泉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這一方法,不費一槍一彈,阻止美軍六天六夜,為部隊轉移,後勤補給贏得了充足的時間。


吳信泉,1912年3月,出生於湖南平江。1930年,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在冀魯豫邊區率領部隊與敵人進行抗爭。

解放戰爭時,先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沈戰役等多場戰役。1949年,擔任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擔任誌願軍第39軍軍長。


在吳信泉的帶領下,39軍的戰士們先後奪得「四個第一」。
第一次戰役中,指揮誌願軍,與美國的王牌部隊作戰,這是中美軍隊在現代歷史上的第一次交鋒。
第二次戰役中,在他的指揮下,誌願軍大敗聯合國軍,成為第一支進入到平壤的部隊。
第三次戰役中,吳信泉率領部隊,成為第一支攻入漢城,占領南韓總統府的隊伍。
第四次戰役中,指揮部隊在橫城作戰時,創下了誌願軍俘虜美軍人數最多的記錄。


此次不費一槍一彈阻擋美軍6天,也算是他的經典之作了。在他們到達華川湖時,原來在華川湖上遊有一個水庫,水庫的蓄水量是足夠高的。

如果把水柯瑞的水積蓄到一定程度,等到追擊的美軍進入下遊時,再開閘放水,即使不能給美軍造成大的傷亡,也能有效的阻擋美軍追擊的腳步。


於是,吳信泉就把這一方案向指揮部報告,很快,這一提議就受到了各級軍長的贊同。這個時候,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的方案了。

在吳信泉的指示下,誌願軍組織了一支隊伍,勘察了水庫的閥門和蓄水量,為了提升水庫的水位,吳信泉讓士兵們關掉了水庫的水閘,進行蓄水。同時,在美軍追擊的道路上設定伏擊點,為水庫蓄水提供時間。
幾天後,得知美軍已經到達水庫下遊,準備渡過漢江的時候,他知道,機會來了,果斷命令部隊開閘放水,十幾個閘門同時開啟,水流頃刻間飛流直下。


此時,115師的師長向吳信泉提議直接炸掉大壩,會有更大的沖擊力,能最大程度對美軍造成傷亡,吳信泉聽到這個建議後,一時間也心動了。
但經過他的仔細思考後,放棄了這個念想,如果大壩毀掉,戰後對於北韓民眾影響會很大,北韓人民還要靠這個水庫發電。為了不讓美軍再利用這個大壩,他下令破壞掉了水閘的開關。


隨後,漢江的水位快速上漲,大水咆哮著,掀起十幾米的巨浪,沖向了下遊準備渡江的美軍,毫無防備的美軍,就這樣被大水無情的沖刷著。
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大水就沖垮了美軍的一個炮兵連。同時,美軍正在過橋的裝甲部隊和汽車都掉入到江裏,隨後洪水又湧入了公路上,許多美軍士兵和他們所搭建的帳篷瞬間就被沖走了。


大水過後,美軍武器裝備散落一地,同時過江的橋梁也被沖毀了,道路變得泥濘不堪,原本有優勢的機械化裝備,面對洪水的沖擊後,瞬間都變成了廢鐵,一時間寸步難行,就這樣,美軍被困下遊6天6夜。
美軍將領李奇微得知此事後,暴跳如雷,害怕誌願軍再來一次這樣的大水,立刻下令部隊向水庫進攻,奪下水庫的控制權。

這樣的結果,39軍軍長早就想到了,提前命令115師派344團一連,在這裏駐守著,同時,讓二連駐守在一連後方高地,以防萬一。
連長張立誌接到這個任務以後,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帶領一個連的戰士,幾天來,每天都堅持土工作業14個小時。

他根據自己的兵力和實際地形條件,一共構建了將近2000公尺的壕溝,每個班平均負責兩道戰壕,這樣的規模,完全能應對美軍大規模的進攻。
除了戰壕以外,他們還修築了幾十個隱蔽所,二百多個不同方位的射擊工事。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修築了一個地堡掩護體,並由此形成了環形的堅固防禦工事,充分地利用了地形,來消弱敵軍優勢。


美軍部隊發動後,當天下午就來到了水庫附近,到達水庫後,他們發現在距離水庫還有幾百米時,道路已經被我軍破壞了,還挖了大量的深溝,他們的裝甲部隊根部開不過去,於是,他們又用了老辦法,炮火覆蓋攻擊。
炮彈不要錢似得瘋狂向我軍防守陣地發射,然而我軍早已做好準備,如雨的炮彈幾乎沒對我軍造成多大傷亡。

幾輪炮火過後,美軍發動了集團沖鋒,然而,面對我軍事先做好的防禦力量,兩次沖鋒都被我軍打退了。
美軍傷亡慘重,於是又用上了他們的炮彈,但這次還加入了大量的燃燒彈和凝固的汽油彈,我軍陣地一時間陷入火海當中。

但是,之前修築的防禦工事,再次成功地幫助我軍躲開了這次慘絕人寰的攻擊,只是造成了很小的傷亡。


炮火過後,戰士們再次進入攻擊位置,就這樣,一天下來,一個連的兵力,硬是阻擋美軍六次進攻。等到第二天,惱羞成怒的美軍,又發起了進攻,但結果依然是美軍潰敗而告終。
經過兩天的進攻,美軍終於學聰明了,知道正面進攻容易吃大虧。於是,組織了一個營的兵力,從湖面繞了過去,繞過一連的防禦陣地,向後方的二連,發起了偷襲。
這樣的舉動,讓二連的戰士也是意想不到,差一點就讓美軍的偷襲計劃成功了,在危機時刻,344團團長帶著3連、4連及時趕來支援,成功打退了美軍的偷襲。


最終,39軍115師344團一連拼至最後幾十人,頑強地堅守陣地四天,擊斃美軍將近五百人,等大部隊成功轉移後,他們才撤出陣地。

這時候,如果美軍還不知好歹的追擊,得到休整和補充的我軍,必定讓他們有來無回,戰後這個連還被授予英雄連的光榮稱號。


事後美軍知道阻擋他們的只有一個連的戰士時,都是震驚不已,此次戰役也讓美國將士們大開眼界。在十幾年以後,李奇微提到此次戰役,依然感覺膽寒。
抗美援朝結束後,吳信泉回到國內,擔任東北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2年,在北京與世長辭。


但是他「水淹美軍」的機智果敢,卻永遠成為世人口中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