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40億美元買俄羅斯雷達?還是純紙面型號?印度又在整大活了!

2024-12-17軍情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這兩天,印度【Sunday Gurdian】捅出了一則很勁爆的訊息:印度以約40億美元買俄羅斯遠端預警雷達的軍貿,已經進入最後談判階段,預計不久後就將落地。大家一方面驚訝於俄羅斯這時候居然還有心思賣軍用裝備,另一方面又非常好奇,究竟什麽雷達能賣到這個高價。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這對中國有沒有什麽影響?
▲在先進機載雷達領域,國內已經大幅超越俄羅斯
先說結論:有,但不大,因為缺的東西太多了。在外界印象裏,繼承自蘇聯的落後電子資訊工業,導致俄羅斯軍用雷達發展遲緩,在中國爛大街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至今在俄軍戰鬥機裏還是稀罕物,不過反導領域的雷達算是例外。憑借「力大磚飛」的硬漢思路,蘇聯幾乎嘗試了所有技術路線,推出了多款遠端預警、警戒雷達,盡管它們普遍體積巨大、能耗驚人,卻也能滿足蘇聯防空軍需求。80年代末,蘇聯上馬了大量反導計畫,相關積累後來自然落入俄羅斯手中。2005年,俄羅斯建成第一座「沃羅涅日」預警雷達,該系列後來成建制服役,組成了全球僅次於美國的反導預警、辨識網路。
▲「沃羅涅日」雷達驚人的天線陣列
以「沃羅涅日」雷達為基幹的網路只能辨識遠端目標,真正負責攔截的是A-135「阿穆爾」反導系統,其主要由幾款攔截飛彈、「頓河-2N」雷達組成(「頓河-2N」在俄羅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相比於作戰範圍數千千米的「沃羅涅日」系列,「頓河-2N」覆蓋區域更短,但除警戒功能外,還有一定的引導、指示功能,算是多功能型號。換句話說,遠端反導雷達技術更新很慢,對微電子技術依賴不是特別深,再加上蘇聯積累足夠深,所以掌握前人技術的俄羅斯,只稍微進步就保住了自己世界第二的位置。印度這幾年一直在嘗試發展戰略裝備,但進展不大,現在想從俄羅斯高價買相應裝置,合情合理。
▲「頓河-2N」是座非常大的建築
2021年,著名的「金剛石-安泰」設計局在土耳其國防工業博覽會上,展出了「蘇拉」反導雷達。這種級別的戰略裝備,很少公開擺上貨架,所以當時大家興沖沖地討論了很多,普遍認為這是土耳其準備入手「蘇拉」的先兆。誰也沒想到土耳其沒心動,三年後卻傳出了印度即將獲得「蘇拉」的訊息。按照展板資訊,「蘇拉」是多功能設計,可以在厘米、分米波段工作,對5平方米的目標,最大探測距離為6000千米。最特殊的是,「蘇拉」一改蘇俄雷達體積驚人的慣性,整體設計非常緊湊,天線尺寸只有8×8公尺。
▲「蘇拉」目前只有這一個模型
如果從數據上來看,「蘇拉」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頂尖反導雷達,屬於兼顧「沃羅涅日」、「頓河-2N」的多用途設計,只需要配上合適的反導飛彈,就能打造一個效能還不錯的反導體系。有這個水平在,再加上印度這幾年拼命折騰「印度制造」,連買「蘇拉」也要求「60%由印度生產」,這個技術授權、本土化改造的成本就上去了,40億美元不算特別誇張。至於說俄羅斯為什麽願意賣,一方面是因為「蘇拉」並未進入俄羅斯自用裝備序列,現有反導體系也足以維持,出口「蘇拉」負面影響不大,經濟收益又很不錯。另一方面,「蘇拉」作為全新設計、並未真落地的裝備,先和印度合作試水,突破相應技術門檻,再走一遍蘇-30MKI的路,豈不美哉。
▲設計先進但服役多年才成熟的蘇-30MKI,讓俄羅斯收益很大
2022年「金剛石-安泰」就派團隊到印度交流,上個月印度一個高規格代表團,也到莫斯科討論具體事宜,「蘇拉」貿易應該不假。但印度既沒有配套的攔截彈(這種東西倒不是俄羅斯不賣,而是真正能用的俄羅斯不會賣),能選擇的雷達也是只完成紙面開發,不知道得經過多少波折才落地的型號,至少十年內都不可能真的實用,在此之前都談不上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