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F-35還能在亞洲海域稱霸多久?這是一個越來越讓美軍將領頭疼的問題。隨著中國的殲-35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逐步進入批次生產階段,這一難題正擺在了美軍的核心決策桌上。
要知道,中國已經靠著技術進步不斷縮小與美軍的差距,而殲-35的突然「殺」出,更是直接對準了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老牌霸主」F-35。很多人開始質問:F-35還能一騎絕塵嗎?中國的殲-35會不會是那個撼動格局的黑馬?
殲-35的亮相是近年來中國軍事領域中最引人註目的事件之一。作為中國新一代隱身艦載機,殲-35並不是無名之輩,它的前身是「鶻鷹」(殲-31),曾經在珠海航展公開亮相過,但那時大家可能還沒意識到它未來會成為美軍頂尖戰鬥機F-35的頭號對手。
對中國而言,殲-35不僅僅是戰鬥機,而是航母戰鬥群中的關鍵王牌。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一直默默研究、努力趕超美軍的艦載機技術,而如今,殲-35讓過去那些「落後者」標簽徹底翻篇。
它的技術改進、氣動設計最佳化、隱身能力提升,所有這些都令人眼前一亮。這裏特別強調一點,殲-35是為中國未來的新一代航母量身客製的,它那短機身、折疊機翼的設計,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航母甲板上的高密度起降作業。
更重要的是,殲-35的出現與中國新一代航母的建造行程齊頭並進,將讓中國在未來的遠海作戰中占據更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動權。
當拿殲-35和F-35放在一起比較時,問題的焦點已經不僅是「誰的隱身效能更好」這麽簡單了。兩者雖然都是頂尖的隱身艦載機,但在具體效能上卻各有千秋。
首先,殲-35的研制時間比F-35晚了很多年,這意味著它可以站在更高的技術起點上。對於隱身效能,殲-35整體外形更加流線化,雷達反射面積比F-35更小,這為它在遠距離空戰中的隱蔽性提供了優勢。
然而,F-35最大的賣點並不在於隱身,而在於它那套先進的航電系統。美軍花大價錢把傳感器、雷達和通訊系統整合進F-35,讓它擁有幾乎無與倫比的資訊掌控能力,戰場上誰資訊多,誰就能占領先機。
接下來,就要看機動能力了。這是很多軍迷最關心的問題。普遍來看,殲-35比F-35更具機動性,具備更靈活的空戰特長。
F-35偏向於「短平快」的高科技打擊,而殲-35的高推重比發動機讓它能在空中做出更復雜的動作。此外,殲-35的掛載量也略優於F-35,這對未來的遠端空戰至關重要。
在軍事評論界,殲-35的出現引發了諸多討論和猜測。美國空軍退休參謀長諾頓·施瓦茨將軍就曾公開表示:「美軍從未懼怕過隱身戰機的挑戰,但殲-35的出現將覆寫戰場規則。」他認為,與殲-20相比,殲-35可能更能威脅美軍的F-35艦載機,而且它背後的技術積累,足以讓人倍感壓力。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空軍司令赫伯特·卡萊爾也指出,中國對於隱身戰機的投入堪稱「毫無保留」,殲-31(殲-35的前身)效能可能接近F-22,他警告,美軍不應再掉以輕心。
然而,部份美軍專家對於殲-35仍然持保留意見,他們認為殲-35雖然在理論上具備許多優勢,但缺乏實戰經驗。
不過,別忘了,中國已有成功操作殲-20的經驗,其中的隱身技術積累註入到殲-35,總不能說只是「紙上談兵」。更何況,很多國際軍火交易市場的跡象表明,中國的隱身技術正逐漸被更多國家所認可。
更值得關註的是,殲-35並非孤軍作戰。中國空軍和海軍近日配置的「王牌組合」已經讓外界瞠目結舌:殲-20負責制空鬥爭,殲-16執行對地精確打擊,同時,第五代戰機殲-35作為強有力的艦載突擊力量,將在遠海作戰中發揮至關重要的角色。
這種「空海一體」的配合意味著什麽呢?簡單的說,以後中國的遠洋作戰可不是單打獨鬥,依靠體系化的作戰模式,殲-35能夠和殲-20完美配合:當殲-20負責擊潰敵方防空系統時,殲-35就能迅速切入戰場,將任務目標摧毀得幹幹凈凈。
而一旁的殲-16,也在對地攻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形成了作戰中的無縫聯動。末了還不忘,「各司其職」打得美軍手足無措。
更直白地說,未來殲-35「看起來不起眼」,但一旦卷入實戰,美軍就可能吃不了兜著走。
回到現實中,美軍自己的家底是否足夠應對這場挑戰,也是值得深思的一點。不可否認,F-35雖然實力強勁,但它每小時的維護費用高達4萬美元,這對美軍來說是個沈重的負擔。
相比之下,中國近年來在軍備發展上雖然投入巨大,但卻能以相對低成本生產出具備高科技含量的先進飛機。
然而,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美軍在印太地區的基地面臨嚴重的戰略壓力。無論是日本、南韓,還是澳洲,這些基地已經落入中國的中遠端飛彈打擊範圍。
F-35再強,如果基地被精準打擊,也只能「耗子鉆到洞裏躲」。這也是美軍近年來加速航母戰鬥群建設的原因,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靠陸基飛機對抗中國遠洋能力,難上加難。
未來,美軍更多依賴航母,尤其是在印太海域機動作戰,但問題是,現在這些航母上F-35的威脅者殲-35,已經靜靜等候在大洋對面。
從目前的部署和發展來看,美軍仍然有主動權,但這份優勢正在被中國逐步縮小。在這場航母和隱身戰機的較量中,誰會笑到最後?
可能各方仍充滿疑問。殲-35的橫空出世不是偶然,未來的海上戰爭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將主宰大洋的制空權。
這其中的賽局,遠遠超出了單機效能的討論,而是在國家意誌、技術積累和長期戰略的對撞中展開。
未來會怎樣?讓大海和戰機來「說話」吧。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