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殲-35A空軍型閃亮登場,適應力飛行展示更是驚艷全場,迅速躥紅。曾經的明星殲-20四機編隊亮相,卻略顯失色。好在更先進的殲-20S雙座型模型及時出現,為軍迷們註入新的興奮劑。
大批殲-20列裝部隊已有時日,甚至有美媒稱其年產量已達百架,規模遠超F-22,穩坐全球隱形戰機頭把交椅。不出幾年,殲-20的裝備總數破千並非難事。此外,殲-35A的出現,將進一步豐富空軍的五代機梯隊,憑借更低的成本,其裝備數量有望超越殲-20。隨著兩款五代機的就位,空軍的目光投向何處?是改進現有五代機,還是研發六代機?這些都將成為未來關註的焦點。
珠海航展上,殲-20S雙座型「忠誠僚機」的亮相方式出乎意料——不是呼嘯的真機,而是一架靜靜矗立的模型。此前相關的視訊片段早已在網路流傳,真機遲遲未現身,引人遐想。或許是效能過於超前,不宜過早公開;也可能是測試仍在進行,尚未達到量產標準。無論如何,模型的展出,既滿足了公眾的好奇,又為未來保留了一份神秘感。
珠海航展上,一架1:5的殲-20S模型引人註目,其精細程度幾乎與真機無異,只是尺寸縮小無法升空。 其實,量產後的殲-20早已衍生出殲-20B,透過修形換發,放棄部份後部視野,換取了更大的內部空間,用於增載入油量和裝置裝載。 換裝的渦扇-15發動機,更賦予其更高的飛行速度和載荷能力,甚至可能實作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雖然殲-20B的改進看似不大,效能提升卻不容小覷。而雙座版的殲-20S,作戰理念已截然不同,稱之為跨越半代的產品也不為過。
一架殲-20S劃破長空,它承載的不僅僅是先進的航空技術,更是未來空戰的全新模式。後艙飛行員的加入,並非簡單的輪換駕駛,而是將這架戰機化身為無人機集群的指揮中心。前艙飛行員專註於掌控戰機,爭奪制空權;後艙則負責收集分析情報,指揮無人機群協同作戰。這種分工合作,極大提升了殲-20S的作戰效率,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領隊」。
一架殲-20呼嘯著劃破長空,後艙武器操作員緊盯著螢幕,指尖在控制台上飛舞。電子對抗系統啟動,幹擾訊號如同無形的蛛網般散開。緊接著,一枚空空飛彈脫離掛架,拖著尾焰直撲目標。除了攻擊,後艙還能兼顧預警指揮,引導友機作戰,儼然一架小型預警機。如此多樣的功能,依賴於殲-20出色的平台設計和可觀的航程與滯空時間。更何況,如今空中加油已是家常便飯,飛行員的耐力才是決定航程的最終因素。
世界各國都在探索五代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忠誠僚機」模式。美俄兩國雖然走在前列,嘗試用蘇-57搭配S-70「獵人」無人機、F-35搭配XQ-58「女武神」無人機,但也僅停留在測試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雙座型戰鬥機。此前蘇-57測試中甚至出現因訊號遺失而擊落己方無人機的意外。南韓雖研制出KF-21雙座型,但其搭載的無人機僅為四代半準隱身機型,與真正的五代機「忠誠僚機」概念仍有較大差距。
兩架殲-20S原型機的身影,預示著這款戰機即將服役。2031號機身帶空速管,專註於飛行效能、結構強度和隱身能力等基礎測試。而2032號機取消了空速管,並披上了隱身塗裝,這表明殲-20S雙座型距離正式列裝已為期不遠。
一架殲-20S戰機騰空而起,機腹下掛載著三架無人機,如同攜帶著一群金屬獵鷹。地面指揮中心密切關註著它們的飛行姿態,各項數據在螢幕上跳動。無人機與殲-20S之間的協同作戰,是這場測試的核心。能否默契配合,如同手臂延伸般靈活,將決定未來空戰的格局。中美俄都在探索這個領域,而中國憑借豐富的無人機研制經驗,正試圖搶占先機,力求讓殲-20S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空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