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本事上太空不?」
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上,航天員桂海潮的資料更多地被披露出來以後,越來越多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36 歲的桂海潮有著不少的標簽。
截至現在,他是國內獨一份兒不是飛行員也不是軍人出身的航天員,還是國內頭一個航天員,頭一個戴眼鏡的航天員。
他沖破了之前的好多「束縛」。
這些特別的標簽使更多人覺得上太空是有可能的。
這時候,一個新的疑問在大家腦子裏冒出來了——「桂海潮不是軍人,他回來後能被授予航天功勛獎章不?」
【在小縣城有大理想】
1986 年,桂海潮出生於雲南保山市施甸縣的一戶尋常人家。
誰都沒想到,日後他能靠自己的本事變得了不起。
少年時候的桂海潮有本他特別喜歡的讀物,叫【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就在這套書當中,桂海潮了解到不少航天方面的入門知識,由此對航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裏面還講了「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一心航天報國的感人故事,桂海潮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可震撼了。
他特別崇拜錢學森,覺得錢學森能力超強,能給國家航天事業做貢獻,就把錢學森當成偶像了。從那時候起,他就鐵了心要好好向錢學森學,盼著將來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航天領域給國家長臉。
在小縣城裏的桂海潮有了大大的理想。
雖然心裏明白要達成這個理想特別難,可他一點兒都沒害怕,也沒往後退。
反過來講,有了目標,他在學習方面動力可足啦。
10 多歲的桂海潮在當地那可是相當出名。
他打小在學習方面就很有天賦,發小都說他「屬於得獎多得數不過來的學生」。高考的時候,早做好準備的他發揮正常,以縣城理科頭名的成績考進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的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當下,他已然向著自己的理想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要把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弄明白,可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桂海潮早就心裏有數了。
從本科那會起,他就想著要一路讀下去。
他用了 9 年,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畢業,然後去國外做博士後研究了。
在這段時間裏,桂海潮一直成果不錯。
國內期刊上他發表的論文多得數不清,而且他還接連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了差不多 20 篇 SCI 學術論文,成績相當出色。
這些在他找工作的時候,成了他能力最強有力的證明。
好多名校都邀請他,可他最後決定回自己的母校工作,剛入職就成了北航宇航學院的副教授。
【抓住實作理想的關鍵機會】
桂海潮在 2017 年回國任教。才短短 1 年,他就因為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質,在宇航學院裏獲得了大家一致的稱贊,當上了博士生導師。
就在這一天,桂海潮迎來了實作理想的關鍵一步,距離他的航天夢最近了。
當時,桂海潮跟平常一樣在辦公室接著幹活呢,冷不丁收到宇航學院的通知,沒辦法只好停下工作去參加臨時開的大會。
桂海潮當時覺得挺奇怪的,可怎麽也想不明白學院能有啥大事急著通知他們。
直到院長講國家打算在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挑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他興奮得差點當場跳起來。
您要曉得,以前國家選出來的航天員都是航天駕駛員,一直到現在招募第三批航天員的時候,才把「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這兩個位置加進來。
其中,載荷專家指的是去太空做各種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不需要有飛行員背景,但對其在科學、醫學、工程等領域接受過專業訓練並且有豐富操作經驗這點,提出了很嚴格的要求。
桂海潮以前在國外留學那會,聽說有些國家能讓科研人員報名當航天員,還能進國際太空站搞科學實驗。那時候國內還沒這種制度呢,可他一邊做實驗,一邊就盼著有一天自己能進太空。
如今,這一天總算到了。
桂海潮一點時間都沒耽誤,馬上響應學院的號召,報名競選載荷專家。
桂海潮心裏明白,跟他一樣,好多科研人員都夢想著能進太空,這次報名載荷專家的科研人員肯定特別多,競爭肯定特別激烈。
他特別慶幸,在國家相關政策還沒出台的時候,他就想著「這一天肯定會來」,把相關準備做得足足的。
就憑他那出色的履歷,他肯定是當中很有競爭力的一位。
事實確實是這樣。
2020 年,桂海潮在國家一輪又一輪嚴格的選拔中,成功拿下 4 個載荷專家名額中的一個,就此以新身份成為了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隊伍中的一員。
【在新的挑戰中勝出】
成為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隊伍中的一員,這可不代表競爭就完事兒了,恰恰相反,這是另一場競爭的開端。
拿載荷專家來說,因為現實需求,在中國第三批航天員裏,只給載荷專家留了一個位子。
也就是說,桂海潮等一共 4 名預備載荷專家,在接下來的時間得競爭一個席位,就算他們都挺優秀,那也得比出個勝負來。
正因如此,接下來訓練的時候,桂海潮一點兒都不敢放松。
以前航天員都是從空軍飛行員裏挑的,他們是軍人,體能特別好,飛過好多回,進行航天技能訓練時能靠著以前的經驗,用不長的時間就透過最難的考核。
但桂海潮不是軍人,也不是飛行員出身,不具備他們那樣的優勢,這就表示,他得拿出最大的決心、精力和時間來應對這些全新的挑戰。
要想拿下那唯一一個名額,他就得在航天技能訓練中把另外 3 位預備荷載專家比下去。
在實際訓練裏,載荷專家的選拔標準比航天駕駛員稍微低一點兒,不過對首次參加訓練的桂海潮而言,這依然特別難。
桂海潮後來接受采訪表示,剛開始參加離心機訓練那會,「就覺著胸腹部被死死壓住了,每次呼吸,胸部都像被撕扯一樣,心率也挺高的」。
他對自己的表現特不滿意,為能快點進步,他不停地向有經驗的師兄請教,最後總算弄明白自己成績不好的原因了,是「心裏發慌」「身體不行」還有「技巧不夠」。
發現問題後,桂海潮逐個解決,終於在 2022 年 6 月,超過另外 3 位預備載荷專家,桂海潮被選定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他在裏頭成了贏家。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2022 年 6 月,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的人員名單總算定下來了。
中國首批航天員景海鵬擔任指令長,他已經飛天 3 次。中國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朱楊柱擔任航天飛行工程師,他曾是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的副教授。桂海潮擔任載荷專家。
值得說一說的是,這三個人裏面,景海鵬的軍銜是陸軍少將,朱楊柱是陸軍上校,他倆都是飛行經驗特別豐富的軍人。
這跟沒參過軍、也沒執行過飛行任務的桂海潮差別可大了,弄得桂海潮一開始特別沒自信。
桂海潮後來回想,神舟十六乘組剛組建的時候,景海鵬就給他提了一個問題。
景海鵬問桂海潮:「要是現在讓你飛,你有信心不?」桂海潮當時沒吭聲。他著實沒啥底氣。
桂海潮特別感激景海鵬。景海鵬發現他心理上沒準備好,在之後的訓練裏,經常對他來一番「靈魂拷問」。
每次有人問「你準備妥當了嗎」「你有飛天的本事了嗎」,桂海潮都會回想自己的每次表現,解決自己尚存的每個難題。
像這樣的經歷一多,桂海潮就在技能、身體還有心理方面準備得特別充分。在飛向太空之前,當記者問「你準備好了嗎」,他能夠特別自信地回答「我有信心應對這次任務的挑戰」。
桂海潮沒撒謊。從 2023 年 5 月 30 日搭乘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到 7 月 20 日出艙圓滿,再到 10 月 31 日成功著陸並且順利出艙,桂海潮的表現相當不錯,尤其是他負責的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全都沒出錯地完成了。
這使得平安歸來的他名聲大噪,變成了好多人心裏的英雄以及學習的典範。
【新的疑問產生】
「你可不可以上太空呀?」
要是在以前被問到這個問題,可能好多人都會先琢磨自己有沒有機會和本事參加空軍選拔,成為飛行員,然後再尋思自己能不能當上航天員。
不過國家推出新的航天員選拔制度後,桂海潮以自己的實際經歷向大家表明,要成為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還有新的辦法。特別優秀的相關科研人員也能參與這種激烈競爭,並且能夢想成真。
全國各地民眾的目光都聚焦在桂海潮身上。
大家都在真心為他那出色的成績歡呼時,一個新的疑問卻慢慢冒了出來。
要明白,這一回的三位航天員裏,景海鵬和朱楊柱都是現役軍人。依照過去的常規,他們回到地球以後都會得到表彰,會由黨政軍一起給他們頒發航天功勛獎章。出征太空的次數越多、貢獻越大,拿到的航天功勛獎章級別也就越高。
這就表明,景海鵬和朱楊柱返回地球後肯定能拿到航天功勛獎章,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不過呢,除了他們,成功完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桂海潮既不是軍人,也不是現役軍人。
那,桂海潮返回地球之後,能不能像其他人那樣拿到航天功勛獎章呢?這可是公眾很感興趣的一個大疑問。
其實啊,航天功勛獎章跟軍人之間沒有必然的關聯。
這獎章是用來表揚航天員立下的顯著功勞的,看的是航天員的表現,不是軍人航天員的表現。
從這個角度去看,桂海潮大機率不會因為「非軍人」的身份被排除在評選人員的隊伍之外。
航天功勛獎章是分等級的,從 2012 年開始,分成了一級、二級和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這裏面,一級是最高的,二級比一級低些,三級是最低的。
2012 年往後,景海鵬和聶海勝這兩位航天員榮獲了一級航天功勛獎章。
他們得到這項榮譽,一個是在 2016 年,另一個是在 2021 年。
二級航天功勛獎章的獲得者有景海鵬、聶海勝、劉伯明、翟誌剛以及王亞平,他們獲得獎章的時間分別在 2012 年、2013 年、2021 年和 2022 年。
獲得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的航天員有劉旺、劉揚、張曉光、王亞平、陳東、湯洪波和葉光富,他們獲得獎章的時間分別在 2012 年、2013 年、2016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
從他們的履歷能看出來,通常來講,頭一回飛天的航天員能獲授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第二次飛天的能獲授二級航天功勛獎章,第三次飛天的能獲授一級航天功勛獎章。
照這樣的邏輯去推斷,首次飛天的桂海潮有很大可能會被授予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值得說一說的是,除了這項榮譽,2012 年之後獲得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的航天員,通常還會被授予「英雄航天員」的稱號。
這個稱號是國家給那些能進行飛行實踐、順利開展太空活動還有特定技術試驗的航天員的榮譽稱呼。
最近,在 2023 年 9 月拿到這項榮譽稱號的航天員是鄧清明和張陸。
桂海潮是載荷專家,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裏主要幹的是技術試驗方面的工作,換句話說,他也有機會得到「英雄航天員」這個稱號。
不過,這都是根據以往經驗猜出來的結果,到底咋樣,還得等之後官方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