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雖為極端的世界重組工具,其影響深遠而復雜。它固然能重塑經濟格局,但也帶來巨大破壞。戰爭結果的不確定性,尤其依賴參與者的策略與賽局,使其效果難以預測。
越南戰爭揭示了洗牌的真相:多數國家並不傾向於利用戰爭洗牌或期望戰爭帶來的短暫利益。這場賭局,由後代承受,最終無人全勝。
這些國家所取得的結果參差不齊,大致可劃分為「窮三國」與「富三國」兩類。那麽,參與其中的國家具體有哪些?哪些屬於「窮三國」,哪些又屬於「富三國」呢?
首當其沖的是經濟困難的三個國家:越南、寮國和柬埔寨。自越戰以來,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以越南為例,自1945年起,該國便深陷戰爭泥潭,經濟持續受損。
越南先後與法國、美國及中國交戰,其經濟本已脆弱,戰爭更導致大量人員傷亡,自給能力急劇下滑。僅越戰就造成超過140萬士兵和200萬平民的傷亡。
在農業主導的國家中,人口問題尤為關鍵。一旦勞動力無法穩定運作於產業之中,經濟下滑便成定局。從制裁的視角看,控制越南人口實則是對其經濟的掌控。
寮國與柬埔寨在戰爭中均損失了約60萬人口。其農業背景持續加深了兩國的貧困,盡管東協的成立帶來了一定變革,但貧困狀況並未得到顯著改善。
【富三國】
南韓、泰國和新加坡因這次戰爭而獲益,其中南韓與新加坡的成效尤為顯著。據越戰資料顯示,美國參戰後,南韓迅速與美國建立緊密關系,實作顯著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調遣的軍隊數量達六萬之眾,國內戰備資源工廠更是全力以赴,生產戰時必需品,確保了南韓士兵的戰鬥力。戰後,這些生產物資亦順利流入南越,為當地提供了重要支持。
南韓在70年代維持了超過10%的經濟增長率,顯著優於北韓的發展狀況。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展示了強勁的經濟活力。
新加坡雖未直接涉足戰場,但其戰略眼光獨到,專註於美軍後勤保障,憑借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積極承接美國訂單,從而奠定了其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堅實基礎。
泰國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同樣在戰爭周期中脫穎而出,成為美軍大本營。其利用美軍對軍需品的需求,大幅增強經濟實力,部份基礎設施建設也獲得美國的鼎力支持。
富三國崛起之際,美國的角色凸顯為最大贏家。南韓作為先鋒,泰國與新加坡則扮演戰略後盾,實際上,美國才是這一切幕後的主導力量。
他精準地把握了洗牌後的實際利益分配,憑借三個國家之力進一步強化了其優勢。這三個富裕國家看似在享受美國殘余的果實,但國家間的差異使他們的收益遠超美國。
中國在自衛反擊戰中,士兵傷亡慘重,越南外交損失同樣不容忽視,這些歷史記憶依舊刻骨銘心。如今,越南對國人而言,與日本一樣,常常帶有某種不願親近的符號,使得我們往往選擇保持距離。
2022年,越南GDP躍升至4138.1億美元,亞洲排名第14,全球位列37。寮國GDP未及千億美元,國際排名顯示其為後進國家。柬埔寨的境遇與寮國相近,凸顯戰後損失之慘重。
對比獲利國的狀況,洗牌帶來的損害顯然更為突出。盡管有人歸咎於自身發展不足,但嚴格來說,產業崩潰後,即便有發展意願,也難以有效推動,形勢嚴峻。